高邑红色资源的汇聚地——高邑县八路坟和烈士陵园纪实

高邑红色资源的汇聚地

——高邑县八路坟和烈士陵园纪实

马新霞

河北省高邑县烈士墓,俗称八路坟,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393省道(高邑境内)和西林道口的交汇处,武城村南、营儿村北,烈士碑碑文正面镌刻着“为国捐躯,永垂不朽”,后面是战役说明。烈士墓最是1943年建,1965年高邑县人民政府重建。其目的是为了纪念28名在抗日战争中(也称石家庄村突围战)牺牲的八路军革命烈士。立碑铭文,追念先烈,教育后人。该烈士墓建筑占地面积333平方米,高邑县县志、高邑县党史办和石家庄市文明办对此均有重要记载。

高邑红色资源的汇聚地——高邑县八路坟和烈士陵园纪实


石家庄村突围战发生于1943年农历腊月,当时日军对我根据地实行严重封锁和疯狂扫荡,转战于太行山区作战的八路军战士严重缺乏食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军决定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到高邑换取食盐。

十九日夜间,我军太行军区一分区第11旅31团的青年基干连(三连)近百人,在营副教导员梁廷正和连指导员耿文辉的带领下,到高邑用核桃油换食盐。部队从赞皇黄北坪出发,路过野草湾穿过土门封锁沟,取道郭家庄、严华寺、北清河、郭万井、东郭家庄、南北马村、陈村一路行军,二十日早晨鸡叫时,到达高邑境内,驻宿石家庄村。村内的伪军小队长李保华发现了八路军行踪。向高邑警备大队大队长许老勺报告,赞皇、元氏、高邑三县的日伪军近千人迅速集结,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包围了石家庄村,我军哨兵率先与敌人交火,虽然人数较少,但因为是八路军基干连,装备较好,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怎奈敌我数量相差悬殊,战斗地点又在一马平川的平原没有任何掩体,战斗中梁廷正、耿文辉等指战员血洒石家庄,我军战士伤亡很大。部队激战到中午时分撤至石羊沟一带时又遭到优势敌军伏击,最终寡不敌众,大批战士倒在了血泊中。经过一天激战,基干连一部在机枪班长褚岗山、战士杜喜林的带领下突围成功。梁廷正、耿文辉以及一排长马胡等数十人牺牲。

五天以后,石家庄村村民偷偷将将28名烈士的遗体合葬在据石家庄三公里处的武城村南。1965年10月,高邑县人民政府将这座合葬墓重新修葺,如今70载岁月悠悠而逝,当年英雄的安息地已被时代的发展所惊扰,现在石武高铁专线据八路坟不足百米,北有高邑西站,南边是高邑的经济开发区,393省道从旁侧穿过。

签于此,勇士当年血洒黄土的石家庄人民没有忘记初心,要接英雄回家。高邑人民牢记使命,在高邑县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石家庄村的干部群众积极划出最好的土地50余亩,并向上征资1500万元,修建了高邑县烈士陵园,让英雄的长眠不受打扰。

为了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高邑县人民政府直接出资30万元重新修建了从107国道到石家庄村烈士陵园6公里的柏油公路。以满足人们对先烈的学习、瞻仰和凭吊的需求。

现在石家庄村的村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把对烈士陵园的建设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投入,为让子孙后代牢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主动为烈士陵园扫墓,提供了陵园所需的各种设施。全体党员干部定期到烈士陵园接受学习教育,为使英雄的故事发扬光大,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不仅高邑县的党员干部群众而且周边县市的方圆数百里党员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生,每到清明的时候都会络绎不绝地赶到这里自发为英雄献上自己的敬意。

英烈长眠!

精神永存!

2019年11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