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被套4000萬元 白酒行業頻現“圈錢”套路

本報記者 許禮清 李向磊 北京報道

元旦、春節雙雙臨近,名酒供需矛盾開始進一步加劇。趨之若鶩的酒商即使是生意場上的“老炮兒”,也有人未能逃脫“圈錢”套路。

近日,據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報道,某酒水經銷商陳先生將4000萬元酒水貨款打入重慶錦暉酒類銷售有限公司高管秦某賬戶後,便杳無音訊,遂向相關部門報案。此事件發生後,許多經銷商也反映,這件事的發生,或許僅揭示了白酒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近年來,由於白酒尤其是名酒貨源緊俏且溢價能力強,吸引了不少社會資金,在眾多商家不斷湧入的時候,商機的背後也處處陷阱。

“除了落後的‘行規’和名酒的稀缺性,最重要的還是中國酒商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對於低價產品追逐的短視行為。”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指出,高端白酒的貨值比較大,還會牽涉到眾多的下級經銷商,像鏈條傳遞一樣。而這種情況目前缺乏市場監管,並且大部分都是個人行為,所以導致亂象頻出,只能說參與者需要格外謹慎。

4000萬的背後

據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的報道,自2018年開始,北京酒商陳先生便向重慶錦暉酒類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錦暉”)購買高端白酒產品,而貨款一直打在該公司高管秦某的個人賬戶。陳先生表示,從去年與對方合作,一直都能按時收到產品。

不過,近日陳先生照常打入的4000萬元酒水貨款卻一直未有迴音,一直與之交易的秦某已離開公司不見蹤影,而對方公司也自稱是受害者,並已經向相關部門報案,派出所已查處秦某辦公室。據瞭解,陳先生只是受害者之一,這4000萬元的貨款也是由多位下級經銷商共同支付的。

如此大筆資金一次性便打入秦某個人賬戶實在讓人有些費解。事實上,除了從去年開始就建立的良好合作,秦某的身份或許也讓酒商們放鬆警惕。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此次收款方秦某系涉案公司重慶錦暉出資60萬元、持股10%的股東。同時,秦某還持有重慶千越酒類銷售有限公司70%的股權。另外,秦某還曾經擔任過重慶市北部新區凱佑商行的法定代表人,目前該公司已註銷。從秦某的從業經歷以及職位不難看出,其深耕白酒行業多年。

對於酒商陳先生的遭遇,經營名酒回收生意的覃先生以及多位酒業經銷商表示,陳先生的這種操作在酒行業並不少見。作為購買者來說,他們也參與過這種活動,但是一般都是在非常信任的情況下才敢鋌而走險。雖然購買成本會低一些,但是風險實在太大。也有經銷商認為這種行為不可取。“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因為我不會跟個人合作,要找就找正規企業,走正規渠道,這樣比跟個人合作更有保障。”白酒經銷商孫經理表示。

在這一事件中,記者注意到,延遲交付的操作方式也加大了投資風險。對此,白酒營銷專家楊承平表示,先款後貨本身沒問題,這在酒行業是普遍的規則。但上述事件並非普通的先款後貨操作方式,而是使用個人名義,以延遲名酒交付的方式賣酒,那就存在風險。

蔡學飛表示,名酒的延遲交付很正常。現在一般廠方比較強勢,消費方比較弱勢,這是由中國白酒行業的生態決定。但這樣的方式按正常公司結款也沒有問題。而此次事件癥結就在於陳先生並未走公司賬戶,貨款都是直接進入了秦某的私人賬戶。也就是說,這4000萬元相當於是下面各級經銷商與秦某的私人交易,並非公司正常結款行為。

這些酒類經銷商大多都身處行業多年,明知私人賬戶風險極高,但仍如此操作。“這種方式就是為了避稅。中國白酒一直是重稅行業,像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是長期存在的,這種潛規則在行業持續向上的環境下沒有出現過大問題。廠家依靠信譽生存的,經銷商也靠信譽才能做長久的生意。但畢竟是打擦邊球,沒有法律效力。”蔡學飛表示。上述經銷商覃先生也表示打私人賬戶是很正常的事。

在中原基金執行合夥人晉育鋒看來,此類事件頻發還是不少酒商貪利貪便宜的心理所致。讓人費解的是,能夠一下子拿出幾千萬元認購高端名酒,說明這些經銷商還是有實力和經驗的,不應該對這些年諸如茅臺之類的高端酒供不應求的現狀一無所知。而根據蔡學飛的解釋,這幾年的名酒漲價太快,很多高端白酒產品非常稀缺,現款現貨比較難,才導致先打款再延遲交付貨品的方式普遍出現,併成為行業默認的潛規則。

起底“延遲發貨”

“包括酒在內的很多快消品都一樣,一旦形成渠道優勢,就有人‘手腳不乾淨’。”楊承平說。

對於類似上述“重慶4000萬元貨款”的事件,據酒水行業分析師歐陽千里介紹,以如今的飛天茅臺為例,官方指導價為1499元/瓶,但市場零售額達到2000~3000元,還未必有貨。這中間產生的巨大利差及提貨時間差就讓中間商具備了“操作空間”。如果某平臺以(1499+X)元進行限量預售,約定時間延遲發貨1~2月,便可藉此迅速斂財幾千萬元甚至過億元。

等到發貨時間,若市場價小於平臺預售價,平臺便可獲取大額差價;若市場價大於預售價,平臺可以選擇退款或延遲發貨,一方面拉昇人氣,賺取口碑;另一方面也在短時間籌集到大額資金以備投資使用。因此,無論市場如何,平臺都能獲取到足夠多的資金。

大連白酒經銷商唐某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大商的資金都是收取各級經銷商的貨款打給廠家,以延遲交付名酒的方式循環獲取資金。當拿到貨品以後,便會拿一部分產品抵掉之前融來的貨款,或是低價賣出以維持正常經營。剩下的產品便會等到市場價格提升之後再進行銷售,也就是囤貨。其實很多人都是靠囤貨來賺錢的。“利用名酒的配額和名聲,不少大商虛擬操盤,每年調控數據,只要他的資金鍊不斷,這種假遊戲可以繼續玩,一旦資金鍊斷裂,這個遊戲就會崩塌。”歐陽千里對記者分析指出,一旦遊戲崩塌,詐騙也就隨之出現。

儘管此次“重慶4000萬元貨款”的事件尚未定性,但涉及白酒的詐騙案卻頻頻發生。早在2012年,仁懷陳某在收取160萬元酒款後“失蹤”,後被判定為合同詐騙罪。2018年,仁懷市又發生一起前後涉案金額總計高達9億元的名酒詐騙案。

對此,蔡學飛表示,在行業裡,存在專門利用白酒進行詐騙斂財的做法,通常會在短期內就和酒商們建立良好的聯繫和信任,以實現在年底快速的資金回籠。例如平時一年內發5箱高端酒都會以相對優惠的方式給予經銷商,但一到年底,當經銷商大筆貨款進入時,詐騙分子便開始收網。

此外,高昂的保證金和嚴格的銷售任務,也讓經銷商揹負著巨大的資金壓力而選擇鋌而走險。楊承平告訴記者,名酒的經銷商一般一月下旬就需要打款到酒廠,資金金額一般是全年貨款的40%左右。很多經銷商為了按時打款,保住其代理地位,就只有通過上述的方式籌集貨款,這在市場上很普遍。

“名酒雖然有銷售優勢且高毛利,但是高庫存也是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由於要保障正常的社會供應,經銷都必須保存正常的庫存。但名酒價值更高,即使是合理庫存也是一大筆資金。”楊承平告訴記者。

不過,上述經銷商覃先生表示,往往能吸引大批資金的高端白酒產品實際上已經是供不應求,不會針對單一經銷商佔有大量資金。

歐陽千里認為,因為白酒尤其是名酒在特定時期的稀缺性以及高溢價性,導致了市場供不應求,價差很高,能夠吸引大量社會資金。但如果這個事情不規範,總會有人去鑽空子,把白酒當成了金融產品,奔著圈錢的目的來吸納資金。而這種情況目前缺乏市場監管,也沒法監管,只能說參與者要收起貪念,防止被大商收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