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构建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系统

本期主持人:王彪 王佳欣

本期嘉宾: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李志坚

在中国质量(深圳)大会上,李志坚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需要做好控制产业成本与促进创新发展的平衡,从“单打冠军”向“全能冠军”转变。

李志坚:构建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系统

谈大湾区:让居民和企业“一卡走遍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相对世界三大湾区、全世界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来说,还有发展空间。通过中国质量(深圳)大会这样的平台,广东正在寻找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突破,在质量、效率、共享方面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高质量不仅仅是东西卖得出去,而且是形成真正的品质,国际的品质,不断提升我们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的水平,更加面向市场、客户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构建起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生态系统。这需要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打破机制壁垒,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腹地,通过利用好各地的互补优势,营造创新的环境和体系,通过轨道交通同城化实现内部交通的“无边界”,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一卡走遍湾区” ,推动创新要素的流通,降低成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变革存在阶段性,过去我们更多是跟随式创新,现在随着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创研发,已经在部分领域达到技术制高点。首先,从服务外包市场来看,过去是中国承接别人,但是最近中兴、华为也有服务外包的需求,面向全球寻求成本最低的服务。其次,现在越来越多国外研发机构、创业者来到深圳,因为他们认为来到这里比较容易获得资金和市场,这会有助于形成创新生态,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氛围。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彼此协作正在形成新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丰富,但在体制机制上需要进一步联通。香港高校有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在很多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全球前沿,但缺乏产业转化,通过区域创新协同,未来三地的协调会释放出新的动能。

谈深圳:控制产业成本+促进科创发展

对深圳这样的城市来说,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企业由于成本压力可能出现外迁,这意味着深圳需要发展研发类、服务制造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需要在控制制造业成本和引导创新驱动之间找好平衡。

一方面,制造业要在经济总量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这就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芯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在这些领域做起来,才能填补因为传统制造业外迁的影响。与此同时,要利用好新旧动能的换挡期,统筹协调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否定传统产业,比如传统的服装产业向产品设计、新材料领域拓展,通过新技术赋能提升产业价值。传统动能的转化需要一个阶段,目前基本还处于“慢转”阶段,还是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统筹推动。

另一方面,要提高创新的力度和产业转化的程度。高房价会提高人才居住成本和企业商务成本,深圳不仅要让人才住得起、留得住,还要提升医疗、文化、社会管理等更多软性服务,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留在这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在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专家观点不代表南方经济智库观点)

李志坚:构建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系统

【统筹】王彪

【作者】 王彪

【来源】 南方经济智库南方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