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3歲女兒被幼兒園勸退!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

相信天底下就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孩子作為我們生命的延續,父母們在孩子的身上傾注了太多心血和愛,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時時刻刻都在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從小到大,父母都一直守護在孩子的身邊,父母的守護之心其實並沒有錯,但是過度的保護則是一種大錯,就比如學步的孩童,父母越害怕孩子摔跤,費盡心思庇護,孩子學會走路也就越慢,學會的路程也就走的越艱辛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明星3歲女兒被幼兒園勸退!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


前段時間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親子類綜藝,邀請了很多明星參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雅舒了,但並不是她的教育方式有多好,相反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我特別不認可。那她到底是怎樣教孩子的呢?

起初節目組拍了馬雅舒的家庭環境,空間很大但卻明顯空蕩蕩的,室內別無他物,連一張桌子都沒有,一家人吃飯就坐在一張地毯上吃。

網友們特別震驚,按理說這樣一個大明星難道還沒有錢添置傢俱麼?問其原因,馬雅舒表示怕大傢俱給孩子造成危險。

所以就撤走了家裡所有的大傢俱,其實這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不是太過杞人憂天了呢?接下來馬雅舒說的話就更讓人震驚了。

她表示怕孩子外出受傷所以不讓孩子出門玩,外面的物品也不許孩子觸碰,因為這些都被馬雅舒冠上了“危險”的標籤

這種過度保護在孩子三歲時也得到了反噬,

因為馬雅舒保護的太好,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也不會穿衣,就連上廁所脫褲子都不會,也給幼兒園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畢竟幼兒園裡的孩子那麼多,不可能將每一個孩子都照顧的那麼精細,所以馬雅舒女兒就這樣“被退學了”。

明星3歲女兒被幼兒園勸退!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


案例分析

無獨有偶,像馬雅舒一樣的父母其實並不少,身邊各種溺愛的父母比比皆是。我身邊也有這樣的父母,還記得有一次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做客。

和家裡女兒一起玩,兩個孩子也玩的挺開心,中途的時候我給孩子們送水果,朋友的兒子卻咚咚從樓下跑下來,讓媽媽喂自己吃,當時我還不以為意,以為是小孩子喜歡撒嬌,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

並不是孩子撒嬌任性,而是孩子真的不會,朋友兒子一直被寵愛著長大,從小就過著“大少爺”一般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是父母服侍就是爺爺奶奶服侍,乃至於4歲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甚至還養成了沒人喂就不吃飯的惡習。

想想在以前的那個艱苦時代,哪個孩子不是早早就當家了呢?可能是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而且基本上又是獨生子女,所以才造就了這種現象的產生,父母長輩全部寵溺著孩子,將孩子養成了一副無法無天的性子。

明星3歲女兒被幼兒園勸退!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有什麼危害?

可以看到,父母的過度保護對孩子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還會妨礙孩子的成長,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過度保護的危害。

1.影響孩子的動手能力

父母出於對孩子的疼愛,無論什麼事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其規避了一切的危險,從一時看孩子是免去了受傷,但人總要長大,哪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一點荊棘和坎坷呢?

孩子從小就被一直保護著,就很難看到外面的危險,甚至學不會自己動手,這樣打著“為孩子好”的觀念難道不是一種傷害麼?

2.孩子的心智很難成熟

一直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孩子就會以為“反正我做了什麼事都有人收拾爛攤子”,“我不會沒關係,父母會幫我解決”。

隨著年齡增長,存在這樣的想法就是很大的危險!孩子們是長大了,但他們的心理年齡還猶如稚童,一遇到風雨就指望著別人來解決。

明星3歲女兒被幼兒園勸退!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


3.不懂事、情商低

過度保護還會讓孩子情商變低,在家裡有父母遷就,但是出了社會那就不一樣了,外面有形形色色的人,沒有人會遷就誰的的壞脾氣,並事事以你為先,在這種極大的反差下。

孩子的心理就會不平衡,甚至還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錯,都是別人的問題,其實這是極其自私的想法。

4.長大之後啃老

大家都知道,現在年輕人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啃老,其實孩子啃老究其原因還是父母給慣出來的,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而到那時候被寵壞的孩子就成了啃老一族、

畢竟從小靠著父母的庇廕生活,長大了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養活自己,也就只能繼續啃老了。

明星3歲女兒被幼兒園勸退!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


父母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為了以後孩子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父母們必須狠下心來,從小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1.教孩子做家務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從教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開始,例如掃地、扔垃圾、疊衣服還有購買東西等等,這些家務活危險性不高,還能讓孩子有動手的機會,家長們不必擔心孩子會受傷、

像購買東西這一類家務活還能幫助孩子與外界多溝通接觸,也能提高辨認物品的能力,可謂兩全其美。

2.多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像吃飯、洗澡這些事情,家長們應該在孩子具備自己動手的能力時,就教給孩子,千萬不能拖延,還有生活必需技能家長們都要讓孩子自己動手。

這樣以後遇到難題孩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可以解決,以後才會更獨立。

3.能不幫忙就不插手

讓孩子自己動手父母們能不幫忙就不要插手,讓孩子獨立完成,這樣孩子們完成之後會更具自豪感,也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適當的指導,但不能一昧的替孩子做決定,要不然這也是一種傷害。

4.可以適當建立獎懲機制

要是孩子不願意動手的話,父母也可以適當的建立獎懲機制鼓勵孩子,例如做了哪些家務可以獎勵一件小物品,同而任性不做的話也會得到相應的懲罰,這樣也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但是不能將獎勵設的過高,這樣就失去了意味。

不要再溺愛孩子了,過度保護的愛對孩子是一種傷害,父母們最應該上的一課,那就是學會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