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進入聯合國五常,羅斯福功不可沒,為何蘇聯提出反對?

眾所周知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大國,當然在這大國地位的背後,是中國近百年來不斷的奮鬥和努力的結果,是全中國幾千萬人民犧牲才換來的國際地位,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牢記,實際上在一戰結束以後,為了管理國際事務,就專門成立了國際聯盟作為一種國際性的組織,調整世界範圍內的糾紛。

中國能進入聯合國五常,羅斯福功不可沒,為何蘇聯提出反對?

但由於資本主義的快速擴張,使得國際聯盟形同虛設,不能夠很好地履行國際事務,所以在二戰結束以後,國際聯盟就被聯合國取代了,當然聯合國的創建也並非是一朝一夕,而是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初步草創,由當時同盟國英美兩個國家倡議的,並在後來的國際事務商談中,創建了一個以彼此共同的機構組織,並採用了羅斯福提議的聯合國的名稱。

中國能進入聯合國五常,羅斯福功不可沒,為何蘇聯提出反對?

中國雖然歷經磨難,參加國際事務比較少,但仍然參與了基本的聯合國建設,並聯合英美蘇等國家向全世界倡議,因此後來的歷次同盟國之間的會議,雖然中國很少派代表參加,但始終被包含在同盟國的範疇中,1944年在美國敦巴頓橡膠園中,舉行有英美蘇三國召開的會議,就有關組成聯合國的事項達成共識。

中國能進入聯合國五常,羅斯福功不可沒,為何蘇聯提出反對?

在會議中,羅斯福提出了“四警察”的構想,當時他認為佔據全世界四分之三人口的大國,美英中蘇都應該在未來聯合國事務中,承擔未來和平的使命,只要這四個大國不點頭,未來就不會發生世界範圍內的戰爭,這個想法當時英國並未提出反對,蘇聯雖然也沒有反對,但是卻提出中國進入“四警察”這個管理機構有問題。

中國能進入聯合國五常,羅斯福功不可沒,為何蘇聯提出反對?

羅斯福提出這個大國主張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法國的,因為二戰初期法國就已經淪陷,雖然有戴高樂組建的流亡政府,但實際上在國際上的聲望和地位都大大降低,反而中國在面對日本的侵略下,持續抵抗了很多年。蘇聯認為未來聯合國中“三警察”就已經足夠,沒必要拉中國進來,因為中國積貧積弱,尤其是在歷次國際會議中都沒有參與,強行將他們拉進來是不合適的,但美國同樣強硬表示,如果不拉中國進來的話,這次會議會以三國協議無法達成而作罷。


中國能進入聯合國五常,羅斯福功不可沒,為何蘇聯提出反對?

與此同時英國認為自己在歐洲勢單力孤,因此也想把法國拉進來,而美國拉進中國,同樣也是為了在亞洲範圍內遏制蘇聯的發展,出於這種戰略目的考慮,蘇聯也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見,所以在會議結束以後,以中英美蘇法五個大國作為舊金山會議的倡議國,法國雖然後來因為沒有與會,因此退出倡議國的行列,但是基本上五大國的地位,在當時就已經得到了確認,只不過羅斯福未等到二戰結束就去世了,僅僅幾年以後,中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讓他有些始料未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