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北京電子管廠是萬人大廠。1956年開始少量招工,大量招工是1958年。而大規模招工則是1965年。這年,招了大量的當年畢業的大學生和中專生,招了一大批初中畢業生,還有一大批轉業軍人。僅這次招工,就有二千多人。

之後,又分別在1970年和1971年招了當年畢業的初中生近千人。為了安置這些年輕人,四機部在朝陽區酒仙橋路附近,陸續建起了大量的單生宿舍樓。

先後從一街坊,一直建到十二街坊。之後,又在平房二三區建了不少平房宿舍。一街坊是在酒仙橋路東的馬路邊上。

其中一,二號樓為當時唯一的小戶型套房。一開始,供前蘇聯專家居住,專家撤走後,分給了廠領導,被職工戲稱為“幹部樓”。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當年的幹部樓還在,現在是一街坊7號樓

在二號幹部樓和職工醫院之間,是一棟十分漂亮的三層集體宿舍大樓。後來改建成了家屬樓。該樓為斜坡屋頂,兩邊有大涼臺,突顯了前蘇聯的建築風格。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曾經的具有斜坡屋頂,大涼臺的集體宿舍大樓

在酒仙橋路路西邊上,分別為六街坊和七街坊,七街坊後面是十一街坊。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曾經的六街坊6號樓還在馬路邊上

我65年畢業分配來廠,先住在十一街坊6號樓。不久,我又調到十一街坊9號樓。我住的房間有十二平方米,有四張上下床,住7人。幾十年後,這些樓還在,後來變成了“筒子樓”。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曾經的十一街坊6號樓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北京電子管廠,是前蘇聯“老大哥”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當時的工資和生活福利,基本上是照搬蘇聯,實行的是“低工資高福利”政策。當時,一級工為35.5元,二級工為41元7角1分,精確到了分。41元能簡單維持三人之家的基本生活,不可能有任何積蓄,大學生轉正後每月56元,我不抽菸,不喝酒,攢了一年,買了一塊半鋼上海牌手錶。所謂“高福利”,一是廠裡有很完善的衛生科,看病吃藥不用花錢。即使住院,由衛生科開三連單,交職工醫院即可。職工住房,從小間、中間到大間,按工齡排隊分房。一旦分到房,房租,水電非常便宜,也就像徵性的交一點,連屋裡的傢俱都是由房産科出租,每月一二角錢。問題是你必須分到房。

北京電子管廠從1956年開始試生産,以後便迅猛發展。由於是計劃經濟,四機部代表國家每年下達生產計劃,工廠想辦法完成任務即可。北京電子管廠每年上交給國家的利潤,在北京市始終名列前茅!年年受到四機部和北京市的表揚,頭幾年職工們還年輕,結婚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各級領導也沒有把住房問題放在心上。直到這批年輕人突然到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年齡,住房問題一下變得越來越突出和緊迫。

01

媽媽房

面對幾千年青人都要結婚生子,著急的是廠領導,可以說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程度。特別是家在外地,兩地分居的女職工,已經在醫院把孩子生下來了,咋辦?總不能讓她們帶著孩子,仍然在宿舍哺乳吧。情急之下,領導決定在十一街坊的鍋爐房附近,先後蓋起了二三排平房,讓媽媽們去臨時居住,以解燃眉之急。

一排媽媽房有五六間,小的6平方米,大的12平方米,既無廚房,也無廁所。吃飯到南廠食堂打飯,要方便,只能去附近的公共廁所。到了冬天,媽媽們和孩子乾脆就在屋裡,找個尿盆解決

有膽大的,買個煤油爐給孩子熱個奶,煮點粥什麼的。當時煤油屬於國家管制,只能到老酒仙橋或東壩鄉供銷社定量購買。一間6平方米的媽媽房,只能放一張單人床。愛人從外地趕來探望,不像現在可以去酒店開房,那時,甭說沒有錢,即使有錢,也沒有地方去開房。愛人大老逺的跑來了,一年半載都沒有在一起了,就在單人床上擠擠吧。

讓孩子睡靠牆的裡邊,媽媽睡中間,孩子爸睡另一頭的外邊。所以,經常從床上掉地下的都是孩子他爸。媽媽房是用三合板隔斷,到冬天四面透風,那才叫一個冷!在三合板的連接處有縫隙,晚上開燈,從裂縫中就能看到對方的“西洋鏡”。到了深更半夜,倆口子大氣都不敢喘,哪怕極輕微的震動,彼此都會聽見。白天互相見了都有點難為情。好在時間一久,習慣了,相互都能理解和包容。更尷尬的是,在12平方米媽媽房裡,竟然安排了兩個媽媽同住,中間用一個布簾隔開,屋裡公用一個照明燈管。即使這樣,愛人來了,照樣擠在一起睡。

02

筒子樓

大約到了1967年,由於種種原因,其中有不少人去了三線,集體宿舍的房間,很少有住滿七人的。於是就有少數膽大的職工,結婚時就“佔領”了自己住的房子,但多數被空出來的房間,原則上是按工齡分給了已經結婚的職工。這樣一來,原宿舍就變成了一種混合宿舍。因為沒有廚房,多數還是堅持到集體食堂打飯。但也有膽大的,從廠裡“拿”用於加熱油擴散泵的電爐盤,到宿舍做飯。電爐的功率為1仟瓦到2仟瓦,電源開關的保險絲,很快就被大電流燒斷,宿舍頓時一片漆黑,隨之而來的是罵聲一片。而且還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十一街坊6號筒子樓

此時,有關領導決定把一街坊的健身房改建成集體宿舍,再把十一街坊的6號樓和9號樓的單身職工,全部轉移到改建的健身房宿舍,然後把空出來的房間,按工齡進行分配。以十一街坊9號樓為例,一共三層,每層約有大小十一間房,中間是一條兩米左右的長通道,通道兩端各有一個蹲坑的“廁所”。靠茅坑各有一間用作公用廚房。餘下9間房分配給9家人住。不久,大家便把這種既沒有自己的衛生間,也沒有自己的廚房,而只有一條通道的家屬樓,稱為筒子樓。


很快,所有的集體宿舍樓都先後完成了到筒子樓的轉換。健身房集體宿舍建成後,我就從十一街坊6號樓搬到了健身房宿舍。該宿舍為三層大樓,每層有大小十三間房。最小的有15平方米,大的有40平方米,一般的也有20平方米。無論大小,每間住四人,四個單人床,分兩邊放,中間有兩個書桌,顯得非常寬敞。每層各有兩個大衛生間。衛生間的裡屋有四個茅坑,外屋有一個帶四個水龍頭的大水槽。健身房樓下是打開水的鍋爐房。南邊緊挨著職工醫院和南廠食堂,食堂對面是中心小學。而北邊緊挨著幼兒園和圖書館。再往北走二三十步,就是電子影劇院,劇院門前,就是401和402車站。


四街坊四號筒子樓

所以,當時住在健身房宿舍還算比較安逸。到1976年我結婚時,健身房宿舍,巳經被佔領的差不多了。於是,我也做了一次“非正經人”,大膽地佔領了自己住的有四十平方米的房間。至此,健身房宿舍也完成了到筒子樓的轉換。因為健身房的樓道忒寬,有三米多。所以大家都在家門口的樓道做飯,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住筒子樓,也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首先,各家的孩子們不會感到孤單,無論上幼兒園的,還是上小學的,一旦放學回家,便在孩子“頭”的帶領下,要麼在誰家的屋裡玩,要麼在樓道做各種遊戲,再就是到樓下瘋跑。到了晚上,孩子們做作業時,大的幫助小的,高年級的幫助低年級的,讓家長們省了不少心。下班後,筒子樓的廚房,成了大家歡樂的地方。大家一邊做飯,一邊擺龍門陣吹牛!家長裡短,好不熱鬧。無論誰家臨時缺了什麼油鹽“柴”(蜂窩煤)米醬醋茶,只要道一聲,大家都搶著給你。

回來晚了,走到樓道,就能聞到各種炒菜的香味;從不同的的味道,就曉得張家又在做回鍋肉了,李家又在做魚香肉絲了。人還沒有到屋,就被這些美味佳餚饞的呑口水。當然,住筒子樓,也有不便之處。首先是早晚刷牙洗臉不方便,也沒有洗澡的地方。通常是下班後,孩子們在家長們的帶領下,到北廠洗澡堂對付。再就是,在廚房做飯時,烏煙瘴氣不說,還常常看到飛來飛去的大蟑螂。更為尷尬的是,每天早晨上班前,尤其是到了夏天,十來號人,穿著背心褲衩排隊上廁所,又成了另一道風景線!

儘管住筒子樓,有一些不便,可大家一住就是十幾年!

03

小區房

時間一天天,一年年的流逝,孩子們都老大不小了。以62年大學畢業的齊x為例,祖孫三代,住在12平方米的屋子。在門對著的牆壁,放了一張上下床,14歲的女兒住上鋪。緊靠上下床,再放一張單人床,在下面拼成一張雙人床,16歲的兒子和他爸媽一起睡。又在右手邊靠牆,放一張單人床,給孩子奶奶睡。剩下的空間,擺了一張摺疊飯桌,飯後趕緊收起來。如果說,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還好一點,偏偏當時這幫人,多數都有兩個,甚至有的還有三個孩子!所以,解決住筒子樓職工的住房問題,又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大約在1979年,迫不得已,把北京業餘無線電工程學院,改建成了三層家屬樓。這棟樓,只解決了不到二十戶人家。這對北京電子管廠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後來部裡決定在十二所背後的高家園,修建大型小區房,以解決大家的住房問題。小區規模宏大,分為四個區。東南角為一區、東北角為二區、西南角為三區、西北角為四區。在小區內,先後建成了42棟樓;其中有23棟6層板樓,11棟6層墩子樓和8棟15層塔樓。除此之外,還建有配套的商店、學校、幼兒園和保健站。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三區三棟塔樓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四區二棟塔樓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小區內的六層樓房

大概是1982年,第一期部分6層板樓和墩子樓完工。這次分房,採用了工齡加大學學齡的方案。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電子管廠分到的四區部分樓房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電子管廠分到的一區部分樓房

直到1986年,高家園小區二期工程才全部完工。其中,除了有大量的6層樓房外,還有8棟15層的塔樓。北京電子管廠這次分到了塔樓二棟,分別為409樓和201樓及不少6層樓房。全部加起來,有好幾百套房。

加上酒仙橋筒子樓空出來的大小間,共有一仟多套房待分配。這次大規模分房,採用了工齡分+獎勵分的方案。

分房規定如下:

(一),工齡每年1分(其中大學生學齡和轉業軍人的軍齡,也是每年1分)。

(二),獎勵分標準。各種獎勵標準,是經過多次討論後逐漸完善的。其中有總廠以上先進職工、金銀牌產品、部優質產品、四機部各項科技獎、超百萬產值獎以及雙職工獎。


為了公正、公開和透明,分房小組決定,不僅公佈了職工的分數,而且還把所有的房源編號張榜公佈,一目瞭然,便於大家監督。分房職工,按照自己的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挑選。

我和第一名的小A選房前,已經做足了功課,都選到了自己心儀的房子。讓我感動的是,健身房集體宿舍的哥們姐們,都到高家園的新家對我了表示了祝賀。

裝架間的姑娘們開玩笑道:小羅的新房,有一小間是她們的。因為超百萬產值,是她們用雙手一點一點精心裝配出來的。我說你們說的對,先吃飯,什麼時候去住都行,但不要忘了把愛人帶上。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04

後記

我搬到高家園不久,一街坊最早的集體宿舍大樓,開始改建成了家屬樓。隨後,把健身房筒子樓徹底推倒,重建6層家屬大樓。兩棟筒子樓的職工,不分工齡大小,一律按照“拆遷房”待遇,每戶都分了一套新房,這也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此圖是原健身房筒子樓推倒後,重建的家屬大樓

後來,北京市剛出現商品房時,非常便宜,廠裡不失時機地,分別在單店和望京買了部分商品房,分給了困難職工和技術骨幹,此後又對平房二三區危房進行了重建。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此圖是在平房二三區推倒後新建的家屬大樓

後來電子新城的住房建設,便引入了房地產開發商介入模式。而酒仙橋運氣差了點,這些筒子樓的改造還需要再努力向前一步。

酒仙橋分房往事:媽媽房、筒子樓....你家房子是怎麼來的?

熱火朝天的分房年代得篇章已經翻過,但酒仙橋圍繞“房子”所產生的那些事兒仍在繼續醞釀,歷史遺留問題如何得到完美的解決,是酒仙橋人現在所迫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