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現場

12月4日,Nova Club在廣州舉辦了一場全球區塊鏈投資機構峰會,這場峰會吸引了來自共識實驗室、 Chain Capital、八維資本、科銀資本、犇睿資本、Spark Capital、一致資本等機構的國內外數百名投資人。

這裡既有項目方,也有Token fund,還有傳統股權投資機構,他們圍繞區塊鏈投資進行了精彩分享。

1025新政後,投資人最關注的區塊鏈賽道是什麼?2020年,這會是機構資本“抄底”區塊鏈獨角獸的最佳時機嗎?歷經寒冬,區塊鏈的投資機會到底在哪裡?限於篇幅原因,我們整理了幾位嘉賓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藉此,你或許能一窺中國區塊鏈投資的機會和大坑。

巴比特现场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任錚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任錚:區塊鏈風口仍然在,但規模受大環境影響下下滑

我們對100多家的投資機構做了不同維度的數據統計,我們發現幾個情況。

成立時間上,絕大部分投資機構在2017年,2018年第二,2016年第三,2019年非常少。

資產管理規模上,5-15億美元佔比最大,其次是10-15億美元。

投資規模上,成立以來投資0-10個項目的佔比27%,10-20個佔比14%,20-30佔比13%。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投資機構投資項目數在十幾二十個。這說明,相對傳統的投資機構,區塊鏈投資機構出手的頻度還不算特別大。

單從2019年看,投資數量有比較大的下滑,56%的機構投資項目數僅在1-5個。

必須注意的是,從全球投資機構的投資規模看,2018年是42億美元,2019年降至8億美元,這說明全球正經歷了經濟的下滑,大環境對區塊鏈投資規模及數量有影響。

值得樂觀的是,在2018年的全球投資中,涉及區塊鏈技術的投資規模佔比10%-20%,2019年上升至20%,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區塊鏈的風口仍然存在,只是受到總體經濟的影響在規模上下滑。

我們把視角放到投資的分佈領域,底層技術佔2.65億美元,主要包括協議和公鏈,這說明底層的技術仍然比較受追捧。行業應用為1.84億美元,位列第二,這非常令人驚喜,說明區塊鏈落地可能就在即將到來的明天。加密貨幣類為 1.38億美元。

綜上,我們發現三個特點。

第一,資產優質、技術紮實、團隊優秀、業績良好的項目正成為資本追逐的目標。 第二,投資一直存在流動性和收益問題。2019年隨著投資額度和數量的下降,投資機構與項目之間在私募和鎖倉間的博弈開始非常多的出現在投資策略上。

第三,區塊鏈投資經歷了從股權投資到通證投資,進而又回到對投資股權的關注。

Chain Capital創始合夥人李翔敏:Nova評級四維度——產品、團隊、市場、融資

過去三年,我們從傳統投資的IPO角度看,2017年有1600多家,2018年為1350家,今年只剩下1200多家。區塊鏈投資機構則從2017年700多家上升到2018年的2500多家,今年回落到200多家,雪崩式下滑。

為什麼?三點原因:

第一,技術非常不成熟。需要長時間研發、解決隱私、跨鏈、性能等問題。 第二,商業落地性差。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應用。 第三,估值模型缺失。在這新的商業模式下,傳統估值方法已經失效。

Nova,我們將推出一個機構主導的區塊鏈項目評級標準,分成為產品、團隊、市場、融資四個模塊。這是我們看項目的四個維度。

第一,產品。我們會從產品定位、路線圖、項目階段等多個維度去評估一個項目。我們有靈魂三問:產品是否解決了原來沒有解決的問題,去中心化技術能否提高收入或降低成本,如果不使用區塊鏈,有沒有更好的方案。我們最怕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第二,團隊。我們會看背景、技術實力、運營能力、專家顧問等。以團隊背景為例,我們又會看履歷真實性,職能人員設置是否完備和合理,執行力是否到位等。

第三,市場,我們會看項目賽道、流量熱度、社區熱度、媒體宣傳、會議展會、第三方評級等。區塊鏈項目的重要特徵即市場和社區的共識,這塊缺一不可。

第四,融資。我們會看融資歷史、比例、類型、項目估值、資金監督等,比如某項目的融資比例太高,投資人可能變成大股東,這往往會導致團隊分崩離析。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也可能導致項目失敗。

巴比特现场

Pythagoras Investment合夥人Chauyusen:加密市場缺乏評估評級方法

加密市場和傳統市場最大的區別是評級系統。傳統市場,你想獲得股權,會有評估評級的方法,但加密貨幣的評估評級比較難。

在傳統金融市場,價格上下波動可以推測背後原因,政府政策,或是公司自身新聞。但在加密市場,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新聞,都很難推測它對市場的最終影響。

在傳統市場,交易員違法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加密市場,內部交易員可以粉飾太平(刷數據),這對外來說是很危險的。從立法角度說,整個交易市場會出現更全面的規範,但目前還沒有大規模落地,市場還沒有成熟。

NGC Ventures合夥人朱威宇:資產通證化最終可能還要靠傳統金融從業者

傳統資產一旦通證化後,它也是數字資產,但這種數字資產跟比特幣、以太坊等完全不一樣。

它是原先資產數字化的進一步升級,從紙質證券變成了電子化證券已經是巨大進步,到了通證化資產後,流動性有可能進一步提升,這對資產價值發現是有很大幫助。

但這很有可能不是傳統幣圈或鏈圈的人能做的事情。就好象研究造紙的人不會去理解股票的價值,研究電子交易系統的人不會去理解數字化股票的價值,實質是兩回事。就算數字資產基於區塊鏈,它也不代表區塊鏈從業者能夠很好得理解這些資產,他們理解的可能是這個載體,是技術。對於實際資產,傳統金融機構會更加理解。

區塊鏈跟傳統行業做結合,這也很有意思。有人說它跟傳統的IT服務公司沒什麼差別,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去做,它的規模效益、擴張能力跟互聯網公司有差別。我想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過於想要追求增長,但價值發現不是瞬間就能爆發,它是一塊塊磚壘成的。很多人覺得一個案例一個案例給企業做項目,做IT服務很LOW。但這可能是我們以後價值最大的地方,是和互聯網投資圈往產業互聯網轉型非常匹配的趨勢。

巴比特现场

華山資本趙凱:落地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

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多活數據庫,作為新技術還是要應用落地,要在報表上有反饋,那樣無論IPO還是併購投資機構才有可能退出。

我們做股權投資,單單一個新技術不能讓我們完全痴迷、追風。新政之後,我們的態度從謹慎變成謹慎樂觀,我相信國家會出臺一系列引導標準,在這些框架下,我們才可以去做股權投資。

我們看好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窮生奸計,富長良心。”誰能抓住大B就能有更高的收入和利潤。

恆生電子賈天宇:新政將提高區塊鏈項目的形象空間

新政到來後,我們在項目篩選上的標準不會有變化,但對於項目預期及想象空間上會有變化,它對項目估值體系及投資決策流程有積極作用。

更大的變化在區塊鏈應用的客戶端,它為區塊鏈正名。那麼更多人開始學習區塊鏈技術,它是一個潛在的客戶教育的過程。

百度風投張翮霄:區塊鏈很有前景,但本身也有巨大的不成熟性

我們完整經歷了AI的完整週期,AI作為一個新技術在一開始大家都為之興奮,對其寄予厚望,瘋狂投一些項目。後來大家發現光靠技術是不夠的,需要在行業裡找到落地場景,需要市場,AI的價值不在技術,而在它能帶來效率變革。

區塊鏈也一樣,它很有前景,但它本身也面臨巨大的不成熟性。我們也投了一些做底層技術的項目,我們希望技術的基礎夯實後,生態上能有巨大變化。

今天,當更多政府、企業看到區塊鏈有切實落地的可能,反而,如何服務好它們成為區塊鏈項目商業運作能力、工程能力的考驗。

今天,你想通過區塊鏈去做原有規則的破壞者,你是在跟原有規則的束縛體系鬥爭,你是不是能打破那個束縛?

我們在尋找這樣的團隊,它能看到原來的束縛點,通過區塊鏈去打破它。同時,這個團隊又有好的技術和商業運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