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開腦洞:以太坊可用於國家安全儲備 其價值或被低估

最近一段時間,看空以太坊的聲音非常響亮,除了以太坊目前面臨的擴容性難題之外,另外一種頗獲認同的觀點是,即便以太坊未來保住了最重要的智能合約平臺的地位,但是如果以太坊代幣 ETH 僅作為交易的「Gas」使用的話,其本身很難具有「儲存價值」的特性,所以內在價值有限。

在 Visa 負責合作事務的加密貨幣信徒 Cuy Sheffield 卻提出新的視角:即便 ETH 缺乏「儲存價值」的功能,但是如果從保護國家安全的角度,或許 ETH 的價值是被低估的,因為,ETH 灣區可以在不作為價值儲存貨幣的情況下,積累長期價值。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比特幣 Bitcoin 和以太幣 Ether 是否有望成為一種價值可能高達數萬億美元的全球非主權貨幣儲備的辯論在日益升溫,在一旁圍觀是件蠻有意思的事。

雙方都有非常聰明和充滿熱情的人參與,但貌似出現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轉變,這就是以太坊的支持者對比特幣的信念正在發生轉變,他們認為,比特幣更有可能成為穩健貨幣。

(鏈聞注:實際上,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在當前以太坊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少投資者和機構對以太坊的未來發展或多或少產生懷疑的動搖,甚至有對沖基金發出深度研究報告,看空以太坊,看多比特幣。)

這對智能合約平臺的生存能力和安全性提出了重要的問題,因為一個未來的假設場景很有可能是,這些智能合約平臺的原生資產或代幣,有可能不會成為一種價值儲藏型代幣,因而不會被投資者持有。

與此同時,我們繼續看到以太坊生態系統顯著增長,相當活躍 # BUIDLING,其新興的金融基元和基礎設施有望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關鍵問題是,以太坊上經濟活動的部分價值是否會以以太幣的價格體現出來?

Tetras Capital 的創始合夥人布倫丹·伯恩斯坦 Brendan Bernstein 最近寫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將此與開源的 Linux 社區進行了比較,後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但無法有效地利用它。他認為,開發人員和應用程序不會為原生加密貨幣創造價值,讓原生加密貨幣增值的唯一方式,是投資者願意將其作為穩健貨幣而持有。

(鏈聞注:布倫丹·伯恩斯坦的此看法與其機構看空以太坊的觀點其實一致。伯恩斯坦創立的 Tetras Capital 就是最近撰寫了看空以太坊的報告,引起巨大反響的對沖基金。詳細情況,參考鏈聞之前的文章「Tetras Capital 深度報告:這五個理由讓我們做空 ETH」)

對智能合約平臺的需求有多大?

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增長表明,對智能合約平臺的需求可能為新的本地數字金融資產和協議提供動力。如果對智能合約平臺的需求持續增長,那麼以太坊網絡可能支持數十億或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活動。但是,如果以太幣不是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而只是作為一種支付 Gas 費用的商品來使用,那麼它的價值可能不會相應地增長。如果它向權益證明 PoS 轉移,可能會導致以太坊輕易遭遇攻擊,因此不再安全,這就限制了它在許多潛在應用方面的可行性。

多數比特幣支持者辯稱,智能合約要麼是不可行的,要麼應該放在比特幣之上的第二層。然而,比特幣上的智能合約功能可能無法與以太坊這樣的圖靈完備智能合約平臺競爭,即使真有可能競爭,也不會是眼前的事情。

開發人員是願意等待,在穩健貨幣之上實現第二層功能,還是忽略長遠的原生資產價值問題,繼續推進並在像以太坊這樣的現有平臺上構建?

儘管 DApp 作為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序的可行性尚不清楚,但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採用金融基礎設施,包括代幣化證券、去中心化交易、借貸、預測市場和穩定幣。

开脑洞:以太坊可用于国家安全储备 其价值或被低估

去中心化的金融應用和服務

所以核心問題是,未來以太坊是否會成為支撐上萬億美元經濟活動的關鍵公共基礎設施,而其原生代幣以太幣卻不會成為作為全球性的具有的價值儲存功能的貨幣,被投資者持有呢?

代幣化證券的影響相當巨大

作為一個實驗,讓我們以代幣化證券為例。安東尼·波普里亞諾 Anthony Pompliano 和斯蒂芬·麥基恩 Stephen McKeon 就發行股票作為基於區塊鏈的代幣的價值提出了強有力的論據,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並更新基礎設施,將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資產帶入數字時代。我也曾撰文稱,審查抵制和不變性對這個用例來說不是必要的,而一個不屬於行業內某家公司的全球數據庫,可以提供巨大好處。

(鏈聞注:Morgan Creek 資本合夥人安東尼·龐普里亞諾和俄勒岡大學金融教授斯蒂芬·麥基恩是證券型代幣領域最前沿的實踐者和研究者。關於證券型代幣入吧把傳統資產帶入數字時代,可以參閱鏈聞之前編髮的麥基恩教授的文章:「證券型代幣將完全重塑全球資產市場,你不可不知」)

如果以太坊成為領先的非許可區塊鏈和代幣化證券的開放標準,那麼將催生以太幣作為 Gas 用於轉移這些資產的需求。然而,由於第二層的可擴展化解決方案獲得了更多的關注,鏈上交易可能會比較有限。一個常見的看跌理由是,利用這種技術進行傳統現金流業務的大型金融機構和公司,可能會將以太幣作為「營運資本 working capital」,從而帶來高速換手率,而這將大大限制其產生的價值。

這一觀點將引發一場激烈的衝突,因為它可能會削弱為產品提供動力的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從而傷及其核心業務。

以太坊所具有的為傳統現金流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的巨大潛力,是否有可能引申出一個新的論題:即它能否成為關鍵的公共基礎設施?這是否會使它「大而不倒」,作為「國家級的安全儲備」,從而保護很大一部分的新數字經濟?

網絡戰的新目標

各國政府已經在國防預算上投入數千億美元,以保護直接影響國家安全的經濟利益。隨著網絡戰成為未來衝突的主要方式,各國政府將投入更多資源用於網絡安全 包括防禦和進攻,以保護其最有價值的公司和經濟系統免受私人和國家的攻擊。朝鮮對索尼的網絡攻擊是這種持續威脅的最新例證。

由於公鏈可以確保更多的經濟價值,對它們的攻擊將會增加,這可能對最依賴它們的國家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

如果在以太坊區塊鏈之上存在顯著的代幣化證券價值,那麼保護該價值不受敵對行為者的攻擊將符合政府的利益。當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時,提高其安全性的最佳方法,可能是購買並持有大量以太幣,以增加攻擊成本。

如果政府、大型金融機構和產生現金流的公司依賴以太坊這樣的公共基礎設施來維持其經濟穩定和盈利,那麼它們就有足夠的動力買入並持有以太幣資產,這不是將其作為貨幣價值儲存手段,而是作為對其數字安全的投資。

這一價值增長可能需要與以太幣以外的經濟活動的增長成正比,因為攻擊所造成的破壞程度將會增加,從而為敵對者提供更大的動機。政府、公司和投資者還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對經濟活動的增長進行投機,押注於從這些大型實體購買更多以太幣,以確保這種活動的安全,從而為網絡提供額外的利潤激勵和更大的安全性。

另一個有趣的方面,是探討以太坊是否能夠被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平臺直接用於提供關鍵的數字服務。像聯合國這樣的組織已經在試驗以以太坊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向巴基斯坦的家庭發放援助,還有一個瑞士城市正在考慮使用以太坊為基礎的 Uport 進行數字身份認證和投票。

更重要的是,那些飽受過度通脹的法定貨幣折磨的小國,可能有望轉向去中心化的穩定貨幣,比如以以太網為基礎的 Dai。如果這些國家支持的用例中有任何一個切實可行,那麼作為其基礎設施的以太坊的安全性對於這些國家的安全來說將至關重要,而外國敵對勢力可能會試圖破壞這種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崩潰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災難。

各國央行將如何應對未來的金融危機?依賴於這種基礎設施的主要金融機構是否能讓各國央行相信,以太坊已達到了大而不倒的規模?

各國政府是否有可能持有以太幣?這對以太坊的「審查抵制」這一價值支柱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各國政府想要阻止敵對勢力破壞經濟活動的攻擊,但網絡上的「攻擊」具有巨大的主觀性。政府是否會試圖審查他們認為非法的交易,並甘願冒著讓以太坊特性失去信任的風險,並最終導致硬分叉?這些問題還需繼續探討。

(鏈聞注:這是 Cuy Sheffield 比較讓人開腦洞的想法,提出了以太坊代幣 ETH一個新的用例:政府持有 ETH,確保該區塊鏈上經濟活動的安全性,從而實現國家安全。當然,前提是,以太坊必須「大而不倒」,這樣的話,即便 ETH 不能成為價值儲藏型貨幣,其價值也不會被僅僅限於「Gas」。)

用粗略的模型估算以太坊的「國家安全價值」

我粗略做了一些計算,好將傳統的國防開支與新型網絡攻擊相比較,讓大家瞭解一二。

  1. 美國 2016 年 GDP:18.6 萬億美元
  2. 美國國防部 2016 年支出:6,000 億美元 2016 年
  3. 國防開支佔 GDP 的百分比:3%
  4. 美國網絡安全年支出總額:280 億美元
  5. 網絡安全支出年增長率:30%
  6. 全球股票市場 2016 年的市值:70 萬億美元
  7. 用於公共基礎設施防禦的潛在市場價值百分比:3%
  8. 用以太幣保存的潛在價值:2.1 萬億美元

這個比較使用了幾個大的假設。首先,假設在長期的未來 10 年以上,將有數十萬億美元的全球價值成為代幣化證券,這可能包括全球債務、房地產、股票和其他新的本地加密現金流。

它還假設,國防預算的主流支出,將從用於製造實體武器、航空母艦等,迅速轉移到網絡安全防禦。這種數字防禦支出與全球「數字化 GDP」的佔比是否類似?如果是這樣,是否會涉及購買和持有本地區塊鏈資產,如以太幣?

如果企業和政府想要利用公共基礎設施,但又不想為了保護它而持有價值,這種「搭便車」的問題將如何解決?順便提一下,琢磨琢磨有多少國防預算將用於開發或購買抗 Asic 技術以確保比特幣安全,這也很有意思。

對未來的展望

目前,市場趨向於相同觀點,這會對以太幣未來產生價值的潛力產生重大影響。這種把以太幣作為「國家安全儲備」的思考,其實來自於那種對比特幣看多的理論,並且本質上很相似——這種看多比特幣的理論認為,比特幣將成為一種價值儲備手段。

把以太幣作為「國家安全儲備」來思考,其基礎是,以太幣長期積累價值的可能性越久,依賴於底層基礎設施的經濟活動就越多,而這將催生維護以太坊區塊鏈安全性的需求。

當然,如果市場在不久的將來一致相信,以太幣永遠不會取得價值增值,那麼就有可能阻止開發人員和企業在以太坊上創建可帶來經濟價值的產品,因此也不可能為它提供一個創造需求、並加以保護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幣作為國家安全儲備的潛在價值 以萬億美元計,仍遠低於約翰·普費弗 John Pfeffer 預計的 5-15 萬億美元的全球非主權貨幣儲備的潛在市場價值。

毫無疑問,上文提到的這個粗糙的模型存在明顯的缺陷。

關於以太坊的可延展性,以及其網絡是否能夠有效地擴展以滿足需求並保持足夠的去中心化,仍然存在一些重大爭論。然而,在不成為貨幣價值儲存的情況下,考慮最好的用例場景和其他可參考的市場機會,仍然有其意義。

我希望由此能衍生出一些有趣的問題,為這場辯論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例如,在公共區塊鏈之上的總體經濟活動中,持有原生資產的佔比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確保其安全?這些問題與比特幣以及比特幣區塊鏈上可能發行的其他資產或穩定幣有關。

相對於優化將來在以太坊上的計算量,從而推動更大程度地使用以太幣來收取費用,開發人員也許更應該優化在以太坊上以資產形式存儲的最高經濟價值的用例,哪怕它們產生的費用更少。雖然不像新的去中心化應用那麼令人興奮,但以太坊上的代幣化證券有更大的潛力為傳統金融機構和國家經濟創造「遊戲中的皮膚」。

最終,由於價值存儲用例通常被視為贏家通吃,或至少是「贏家拿走大頭」,因此以太坊支持者需要考慮其他增值途徑,而不是指望以太幣成為比比特幣「更好的貨幣」,這一點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