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海報

雜糅中的狂歡

——誰是勝利者?

方曉文

11月29日,由萊恩·約翰遜導演兼編劇的《利刃出鞘》在中國上映。豪華卡司陣容、演員轉型力作,這部被稱作超奢華“劇本殺”的影片上映5天后,票房突破1.1億元,豆瓣評分一路從6.5飆到8.5分。在130分鐘裡,約翰遜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億萬遺產爭奪奇案,“007”丹尼爾·克雷格和“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變身“雅痞偵探”和“浪蕩公子”,“混搭”一場緊張刺激的貓鼠遊戲。

故事發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某鄉間別墅內,身價千萬的知名偵探小說家哈蘭·斯倫比被管家弗蘭發現死在了自己的書房裡,死法卻是不常見的割喉自盡,警察很快封鎖了案發現場。哈蘭的兒孫、管家及私人看護瑪爾塔逐一接受調查。不知何人僱傭的私家偵探布蘭克根據“指示”也來到別墅,進入到這場謀殺的漩渦中心……一切都開始撲朔迷離起來。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劇照

作為一部懸疑片,《利刃出鞘》深受古典推理偵探小說宗師阿加莎·克里斯蒂影響,富豪匪夷所思的自殺、身後的鉅額遺產、至親垂涎欲滴的醜態。尤其是私人偵探布蘭克介入後,案件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每個人看起來都有作案動機,但每個人彷彿又都有一套可以為自己脫罪的說辭。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劇照

主線故事上,該片與阿加莎·克里斯蒂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非常相似,同樣的某莊園別墅內,女主人埃米莉·艾格尼絲·英格爾索普太太在自己的房間裡毒發身亡,房間的門卻是從裡面鎖起來的。偵探波洛分別調查了死者的至親,每個人都有諸多疑點,那麼英格爾索普太太是被誰所害?是其中的一個人,還是幾個人一起完成了謀殺?相似的事件、相似的空間、相似的角色設定,《利刃出鞘》主線故事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的意味很明顯。但與其通常將解密放在結尾不同的是,影片三分之一處女主人公瑪爾塔便將真相“告知”了觀眾,上帝視角突然被打開。這與希區柯克“定時炸彈理論”相契合:三個人圍著一張桌子打牌,桌子底下有一個5分鐘之後就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如何才能發揮懸念的最大作用?如果不交代炸彈的事,直接拍攝爆炸場面,那收穫的只有觀眾的驚嚇;反之,表現同樣的事件,先給放在桌子底下的定時炸彈一個鏡頭,再顯示打牌的場面,那麼這就牽動了觀眾的心。當然,約翰遜也並非僅僅把經典推理故事的敘事手法進行簡單組合,求得某種“反轉”的快感。導演在繼承大師某些風格的同時,儘量以一種諷刺喜劇架構的方法沖淡兇案給觀眾帶來的唏噓,用黑色的外殼包裹住了一絲溫情,作為這棟別墅中的外人,瑪爾塔曾是這個家族最沒有地位的人,但卻用自己的善良贏得了一切,雖然她一點也不想要。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劇照

跳脫敘事結構本身,影片本身雜糅感也很強。約翰遜將故事發生地設定在幾十年前的美國馬薩諸塞州某私人別墅,但是別墅內外卻充滿了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氣息。寬大的空間,繁複的裝潢,整體佈景復古又奢華,戲劇舞臺感、神秘感十足。但當觀眾幾乎要沉浸其中時,卻總會被導演突然拉到某一情境中去,循環往復。比如主人的“寶座”,其原型是經典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它由敵人丟棄的利劍所鑄,象徵著集權。電影中“寶座”椅背上方懸掛著由匕首、短劍、斧頭等組成的空心圓盤,或許是獲得權力意味著萬劍所指,或許應合了偵探布蘭克反覆提到的“甜甜圈”理論——我們看到的真相往往有個“黑洞”。

各位聆聽遺囑的上層人士為了多分一點財產,拋棄了優雅與矜持,哈蘭的外孫蘭森更是破口大罵。出了莊園,一派現代美國街頭景象,瑪爾塔與偵探及警察的追逐戲讓人彷彿忘記了這是一部懸疑片,只是“美國隊長”此時喪失了超能力,只能聒噪地喊著“把油門踩到底”。此外,導演約翰遜還“玩”了一把諧音梗,“休”(Hugh)和“你”(you)傻傻分不清楚,讓觀眾差點以為真相背後還有另一層真相。正片結束,角色卡一張張丟出,一場豪華陣容“劇本殺”遊戲結束的同時,本片古典推理的意味也被導演消解得乾乾淨淨了。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劇照

除了故事本身具有雜糅感外,影片中暗藏政治意味的“雜糅”也頗耐人尋味。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但“移民”這個詞正被用力地排除在主流話語之外。看完全片,彷彿所有的謎題都有了答案,除了瑪爾塔的故鄉究竟在哪。作為私人看護的瑪爾塔擁有合法移民的身份,她正直善良,工作努力,受到了哈蘭家族上下的喜愛,每個人都彷彿對她充滿了憐愛之情。烏拉圭?巴拉圭?厄瓜多爾還是巴西?每個人都可以給她隨意安上一個故鄉,因為並沒有人真正在乎她來自哪,反正不是主流美國人。只要對“主人翁”沒有威脅,一些體力活交給他們,也沒什麼不好的。但是如果這些人一旦搶佔了某些公民的資源,那麼馬上就會翻臉,憑什麼一個“入侵者”想住到我家裡來?其實這並不關乎外來者身份合法與否,只要對我有威脅,一切合法都變成了“不合法”。此時,不同“政見”會迅速煙消雲散,一致對外才是最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劇照

正如瑪爾塔意外成為哈蘭遺囑中唯一繼承人後,以往的朋友、“親人”馬上換了一副嘴臉,蠻橫地向她討要原本屬於他們家族的遺產。然而,這個標榜自己血統純正的家族,卻忘了自己也不是什麼“貴族”。哈蘭白手起家,從最初的偵探小說作者到擁有自己的出版集團也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而蘭森口中“祖傳的財產”——那棟郊外的別墅,據說也是從某位巴基斯坦商人手中買回的。如果說移民融入主流社會的漫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原為移民的瑪爾塔作為私人看護繼承了富豪財產,翻身躍入上流社會,這個階層的跨越其實便是“放大版”移民與主流社會衝突的問題。當瑪爾塔端著那隻象徵著權力的咖啡杯,靜靜地看著樓下雞飛狗跳時,那個柔弱、善良的小姑娘彷彿已經消失了,她變成了女主人,一個可以決定樓下失敗者今後命運的女主人。不知道這時候的瑪爾塔,還會不會記得向哈蘭的孫女、曾經的朋友梅根做出的承諾。面對即將被主流(上流)社會所拋棄的、自己恩人的至親,那個曾經善良、正直的瑪爾塔能夠被稱為最後的勝利者嗎?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電影《利刃出鞘》劇照

作為一部反偵探類型的創新之作,萊恩·約翰遜在傳統偵探片中填充進了黑色幽默與現實諷刺的做法,基本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此外,本片的編排調度、服裝、化妝、道具等各方面也都體現出了導演的誠意。“007”與“美國隊長”開始“混搭”開戰,當懸疑與喜劇雜糅消解掉“燒腦”,某些深藏政治意味的“雜糅”被推到觀眾面前,這場雜糅似的狂歡,誰被推向黑暗,誰又成了勝利者?這值得我們思考。


電影《利刃出鞘》:雜糅中的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