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中,流傳了很多古典神怪、神話故事。這些故事裡既有作者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有與現實相符的誇張表達。而有一種動物就以真真假假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在書中,它是

姜太公的坐騎,一出場就可嚇跑“猙獰、狴犴”等被譽為“萬獸之王”的“四不像”。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或許是書中的形象太過完美,它被民間和古代帝王視為“祥瑞之獸”,所以古代帝王都會派人將其抓回來,食其肉或者圈養在皇家園林裡。後來這個“四不像”還險些從華夏大地中滅絕—麋鹿

其貌不揚的“四不像”,宛如畫裡走出來的怪獸!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即“四不像”,屬於鹿科鹿亞科(Cervinae)麋鹿屬下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雌鹿沒角,雄鹿有角,它們體長為170-217釐米,尾長60-75釐米;體重一般120-180公斤,最重的雄性麋鹿可達250公斤。其“四不像”之名由來是因它的頭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但整體上它又全都不像,非鹿非馬非牛非驢,在古代人看來,就像是來路不明、從畫裡走出來的怪獸。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考古資料顯示,麋鹿幾乎與人類幾乎同時出現在地球上。我國是麋鹿唯一的原產地,屬於中國特有物種,原產於我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禾本科、苔類、青草和水草為食。早在戰國時期,屈原就在他的《九歌·湘夫人》寫下了“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的詩句。

  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麋鹿千百成群,是古代先民們獵食的重要對象和祭祀的物品。在3000千年前,麋鹿的數量曾達上億頭。但自商周時期開始衰落,漢朝後野外數量逐漸減少。到元朝時,野外的麋鹿基本都被抓進了皇家園林。而到了清末,皇家狩獵場裡僅剩的20多隻麋鹿被八國聯軍射殺吃掉,至此中國麋鹿種群滅絕(1900年)。

麋鹿重歸故鄉繁衍,不幸中的萬幸!

  在19世紀中葉,外國傳教士Pere David在皇家獵場目睹了麋鹿的存在,頓時大開眼界,並認為它在鹿科絕無僅有的,屬於珍稀物種,隨後將其命名“大衛鹿(Pere David's deer)”,從此麋鹿在西方世界出了名。如同當年大熊貓的遭遇一樣,全歐動物園和私人收藏家也渴望擁有麋鹿,於是英、法、德、比等國人士通過不光彩的手段,從皇家獵場弄走幾十頭麋鹿。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喜愛麋鹿的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收購擁有歐洲各動物園的麋鹿,最後他的鹿群增加到18頭,放養在烏邦寺莊園裡,而這18頭是當時麋鹿在地球上存活的總數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1985年,國家建立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英國引進了39頭麋鹿,其中13頭為雄性,26頭為雌性(有7頭已懷孕)。經過30多年的保育,國內麋鹿數量增長到6600多頭,約佔世界種群數量七成,其中大豐保護區5000多頭(含1350頭野生麋鹿)。

“鹿王”爭霸,約90%雄鹿被迫打光棍!

  隨著麋鹿種群數量的穩步增長,科學家對麋鹿的相關研究有了不錯的進展。他們觀察到一個麋鹿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每年的“鹿王爭霸”。在每年的5月至7月發情期,雄鹿都會為爭奪交配權而戰。只有最強壯的雄鹿才有能登上王位,從而獨享整個鹿群的交配權(敗者被驅逐出群,敢越雷池半步將遭猛烈攻擊),科學家上將這種行為稱為“後宮交配製”。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大豐保護區裡有20多個鹿群(最大一群有280頭雌鹿),即每年只有20多頭雄鹿可以留下後代。雖然不少人羨慕“鹿王”的生活,但根據科研人員觀察,鹿王上位後3個月內,為了讓“後宮嬪妃”雨露均霑,日夜操勞的繁重任務通常導致它們的體重減少30公斤左右。所以在大豐保護區建立的33年來,只有一頭雄鹿在2010和2011年取得連任。

  不過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一個哭笑不得的現象,由於鹿王的存在,保護區內90%的雄鹿被迫單身,所以也導致了其他雄鹿間的親密行為也變得愈發頻繁。

科學之謎:近親繁殖卻沒有衰退!

  現在世界上的麋鹿都是當年僅剩18只麋鹿的後代,可以說它們都是近親繁殖而來。按照生物界的一個說法,一個物種種群要在50只以上,交配繁殖的後代基因才能夠較好地遺傳。不然種群的近親繁殖係數太高,從而導致種群衰退。比如我國動物園內的華南虎目前就飽受了近親繁殖帶來的痛苦。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中國“四不像”麋鹿,最強者獨享後宮,但3個月內會狂減60斤

  雖然現有的麋鹿種群是近親繁殖而來,但它們在幾十年裡沒有出現衰退跡象,反而種群數量穩步增長。科學家懷疑可能是“鹿王爭霸”制的緣故。鹿群的優勝劣汰,確保了只有最最強體魄的雄鹿才能留下後代,相對而言,它的後代具有更高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免疫力。其次鹿王和其後代的成熟期錯開,避免了父代和子代的近親繁殖。

  結語:

  麋鹿,可以說是世界博物史上的一個奇蹟,而且也是學界“動物重新引進(圈養幾百年到恢復野生狀態)”的成功典範。隨著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和技術的發展,相信國內野外麋鹿種群數量也會不斷壯大。(圖片來源網絡)(科普家,自然、動物、科學。謝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