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下一代獨角獸來自哪裡?

2019年12月4-6日,清科集團、投資界在北京舉辦第十九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作為行業年度最受矚目的盛會,本屆年會將攜手行業知名學者與重磅嘉賓,解析政策趨勢、聚焦投資策略、探索價值發現、前瞻市場未來。中國頂級創投力量匯聚一堂,圍爐共話,迎戰2020!

會上,李開復做了《中國迎來產業後端創新浪潮》的主題演講,以下內容由投資界根據現場速記整理:

過去10年是VC黃金十年,GDP增長,有更多實際流通的錢在行業裡,推動著VC行業,打造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創造了非常多的數千億級別的超級獨角獸,這是非常自豪的。

這幾點還會繼續成長嗎?GDP增速放緩,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吃完,融資也面臨了各種挑戰,接下來的機會在哪裡?

李开复:下一代独角兽来自哪里?

下一個機會是來自於技術驅動,後端創新

其實,數字經濟的成長已經在放緩。雖然我們誕生了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各種很棒的頂級產品,取得了世界級別的成績,但是增長已經放緩,所以我們需要去找下一個增長點。

過去的增長,來自於重構用戶體驗,無論買東西、做社交、O2O等,中國已經領跑世界,有很多偉大的數字公司產生,它們重構了一個交易界面,重構了一個用戶界面,也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另外就是累積了巨大的數據。

有人說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事實是它最大的紅利期已經結束。我們不會再期待未來還像過去五年十年一樣,有這麼多超級獨角獸的產生,相反,這一類平臺級別的移動互聯網的獨角獸,未來會大大遞減。

創新工場認為下一個機會是來自於技術驅動,後端創新。什麼叫後端創新?如果前端創新所顛覆的是社交、媒體、支付、O2O,後端是相對傳統的行業,比如說物流、企業服務、工廠供應鏈、零售教育、醫療。在這些領域會帶來30%-50%價值創造的成長,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後端還非常低效。

李开复:下一代独角兽来自哪里?

中國物流行業是分散的,不像美國有這麼多的巨頭。拼多多背後有上千萬級別的小工廠,用非常低效的方法在生產;三四線城市的零售行業中,消費者買到的東西是多層不合理的利潤分配。所以現在非常低效的效率,就是我們創造效率的巨大機會。

四個方向的升級

我們可以拆分出四種問題,分別是線下後端效率低下,線下業態落後,快速增加的運營成本,最後是後發行業低效。

第一,線下後端低效。比如拼多多、淘寶、美團,已經是世界級別的線上應用,這些偉大應用的後臺效率還是低下的,美團背後有300萬外賣的小哥,阿里雙十一產生的包裹可能都是夫妻店包裝起來的。面對後臺效率的低下我們可以有機會去尋找投資。

在快遞方面,中國行業集中率遠遠不如美國,在美國有UPS等行業的龍頭,中國還是非常零散。物流的集中會給線上帶來更大的價值,靠前端來推動後端的改革,這依然會產生很多投資機會。

第二,線下業態落後。我們的一二線城市其實跟發達國家接近,甚至生活還比他們更方便。如果我們考慮到線下,在三四五線的城市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從商店來說,連鎖化並沒有發生,在美國100多年的發展中,行業整合是必然發生的,所以形成了沃爾瑪這種偉大的公司,它們用巨大的效率打敗了夫妻老婆店,成為最棒的連鎖。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幾十年,線上越來越方便,很多投資人不關注線下了。其實線下的機會還是巨大的,今天這些夫妻店在中國還有700多萬家,有很大的整合機會。

還有酒店連鎖,在一線城市已經是60%,但是到了三四線城市只有10%,這也是一個整合的機會。

還有很多零售在三四五線城市非常低效,當商店進貨時,尾貨分銷體系是多層的,三四五線城市的顧客消費意識已經同步提升,但供給沒跟上,所以零售的低效和背後的渠道體系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有個誤區是凡是線下的就是低效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連鎖化經過大的整合,可以跟線上一樣高效,只是過去三四五線城市並沒有這樣的壓力讓它們做改革。如今,因為新流量入口,讓信息扁平化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第三,運營成本快速增長。中國人力成本在過去五年增加了50%,在美國只增加了9%,人力成本增加意味著電商獲客的成本快速增加,這導致很多中小公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中國中小企業關閉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這本身不代表經濟有問題,只代表著低效的小店必須要靠整合來產生規模效應,等待著用資本來幫助帶來效率和整合。整合是要靠資本的,效率是要靠技術的。

第四,後發行業低效。醫改推動了醫療行業的快速增長。但目前,仍有很多國內醫藥公司不像歐美企業花了很多時間和錢在研發,更多的錢是在做銷售,而藥的品質、醫療體驗都有很大的整改空間,這兩點也會帶來很多機會。

中國商業保險的比例是遠低於其他國家,商業保險和醫療大數據結合,能做到更高效的成果。這些都可以用資本做整合,提升效率。

用資本推動技術應用和行業整合

資本怎麼整合?例如,在一個分散的行業,用10%的投資份額讓它得到更高規模的效應,或者可以去收購其他更小的公司、更高效來運營業務,靠市場和銷售,來佔有更大份額。

我們要用資本來推動行業的整合,用資本來推動應用的技術,技術該怎麼用?

以AI為例,實際上,技術不只有AI,AI不是唯一的技術,AI要有數據,有數據要有IT,做了AI,代表了你的數據有IT化、雲端化,第一個例子就是降低成本,AI最短期的獲利方法就是取代重複性的勞動,事實就是如此。

世界上最火的AI叫RPA,做的就是直接用AI來取代重複性的工作,UiPath等有140億美金的估值。創新工場旗下的創新奇智,有一個落地場景在製造業質檢。以前靠人力,我們用AI來替代。AI可以提高檢測效率,還可用在3C裝配上面:無論是手機屏幕有沒有被劃到,或者IC板有沒有錯誤,不需要用人工來檢查。

另外一個簡單的例子也是單一環節的優化,教育有學習、練習、測評,可以有雙師課堂、AI可以糾正發音,孩子學數學,可以改考卷、改功課,都是讓老師花更少的時間在這些重複性的工作上,讓孩子更短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分數。

第三個是零售的例子,可以建立整個零售行業的賦能,零售就是人、貨、場這三個,用坪效來提升人的效率,更快速提供貨品來解決物和貨的效率,然後再用數字賦能去解決場的效率,如果我們能知道每個人在線上線下的購買習慣,我們就可以推測他在每一個商店可能買多少東西,就可以做一個銷售預測,就可以帶來更好的存貨管理,帶來更好的物流供給,整個環節就被提升了。

最後一個例子是醫療行業,大數據快速佈局到農村,同時快速覆蓋1.5億人,在美國,大數據很難彙集這樣的數字。一方面,藥品可以更有效,提供信息化產品,醫療人員也可以幫他們賦能,做更好的醫療。第二,用AI來重新做一次藥物研發,還可以提升各種治療的可能性,包括癌症,腦神經,這些都是可以賦能帶來更大的價值。

創新工場作為一家投資公司,投資之外,還和子公司創新奇智賦能傳統行業。下一代的獨角獸公司會來自於後端的創新,我們一方面來提供資本幫助他們來做整合,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幫助他們擁抱技術來得到更高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