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毕业为何当不了教师?多半踩了这大4大教育“雷区”

成为一名老师,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工作稳定,基本保障和福利一样都不少,对于不喜欢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到深夜的人来说,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大多数人基本都存在一个共识,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师范专业学生优势更大。然而现实就是很多学生,辛辛苦苦高考考上师范类院校,学习的专业也是师范类专业,但是为何付出了很多也没能如愿成为一名教师?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到底为何?

下面小编将会从4大教育“雷区”,去揭秘上述原因背后的真相!

师范专业毕业为何当不了教师?多半踩了这大4大教育“雷区”

一、盲目报考大学,不挑剔

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师范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办学水平,师资团队、硬件设施、教育资源各有差异。就拿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来说,能提供的福利要多于其他师范院校。教育直属的师范大学,一般录取分数线会高一些,但是基本每个都设有公费师范生,也就是不用花钱就能上大学,不过一般会要求和学校签署相应的协议,毕业后到相应的分配任教地点,任教几年,但是所分配的院校都不会太差。毕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类师范院校基本属于定性招生院校,毕业就能当老师。当然如果上的是非直属、非重点师范院校,要是遇到办学实力、教学水平、教育资源相对弱一些的院校,考生就需要靠自己了,毕竟可以利用的资源有限,实力才是硬道理。

师范专业毕业为何当不了教师?多半踩了这大4大教育“雷区”

二、不是上了师范院校就有教师资格证

想要从事教师职业,那么不得不考的就是教师资格证书。没有教师资格证书,想要当老师,普通师范生基本没有可能性。很多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大学期间,没有坚定从事教师行业的意向,平时学习也比较马虎,毕业之后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做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当一名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没有准备就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考到证书,到学校面试,学校领导、学生都反应能力不行,专业知识不过关。即使有教师资格证书那又怎样?还不是一样成不了一名教师。

在我国教育部没进行改革之前,所有报考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同学,在毕业时,教师资格证将会随你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一同下发,但是,改革以后,全国高校不再下发教师资格证,需要所有的师范生进行自行报考。所以想要成为教师的同学,在读期间,建议将需要考的证书考到手。

师范专业毕业为何当不了教师?多半踩了这大4大教育“雷区”

三、师范专业一毕业就能当老师

不少学生会陷入一个怪圈,认为自己只要就读了师范专业,在毕业后一定会成为一名老师,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在毕业之后,需要学生在大三期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顺利毕业后,还要进行学校的招聘,也要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等等。成为一名教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在本科期间接受的教育,对我们成为一名老师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不是一毕业就能当老师,所以需要提醒的是,各位学子在校期间一定要将基础打牢靠。

师范专业毕业为何当不了教师?多半踩了这大4大教育“雷区”

四、报考专业时太盲目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师范类院校有公办、民办两种,大小院校加起来有很多所,其中有教育部直属的、省市级重点的、还有联合创办的等等类型。其中每个院校多则上百个专业,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专业,考生究竟如何选择呢?

小编的建议是首先弄清楚自己想从事哪个阶段(学前阶段、小学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其次是根据相关阶段的教育课程选择相关专业。一般自考生的话比较建议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这些专业,因为相对来说专业比较热门,也适合从事教育工作。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想成为一名教师,所要了解的4大教育“雷区”。想要当一名教师,那么以上“雷区”需要大家及时避开,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