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女現象”也不可怕,為此而犧牲她自己的“真愛”才最可怕

多半的男人希望能找到一個女人和自己一起生活,一起打拼,共同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 女人則希望所找的男人最好已經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社會地位,有了一定的基礎再來談愛情和婚姻。然而,不是每個男人都能早早功成名就的,也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有那麼好的運氣。 在愛情和金錢中,有些人將就了,有些人迷茫了,也有些人剩下來了。

“拜金女現象”也不可怕,為此而犧牲她自己的“真愛”才最可怕

很多女人對經濟實力是很重視的,缺什麼就看重什麼,也是一個重要的心理規律。 女人因為自身原因,經濟實力普遍弱於男人。因此,很多女人選擇結婚對象比較看重男人的經濟實力,這並不是女人的天性或者弱點,而是社會地位和塑造的結果。

有些高調拜金的女孩,一開始就表達了自己要站在寶馬一邊的立場,同時也受到了眾人的無情批判,被人指責為赤裸裸的拜金女。專家認為,所謂的拜金,就是盲目地崇拜金錢,將金錢的價值看作是最高的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於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隨著相親節目的受捧,很多人都表現出了這種拜金的傾向,他們代表的是一個群體,一種社會風氣。這些拜金者基本上都有三種心態,首先是交換性心態,這樣的拜金女性一般都有較好的相貌,也將青春美貌看作是人生惟一的、最大的一次投資。她們心底裡認為女人就是觀賞性花瓶,而男人就是取款機,婚戀就是雙方以財換貌的交易。

“拜金女現象”也不可怕,為此而犧牲她自己的“真愛”才最可怕

等到年老色衰後,她們便會成為極其缺乏安全感的怨婦。其次,就是補償性心理。這種女人可能出身比較貧寒, 從小的經歷讓她們深知“貧賤夫妻百事哀”。因此,她們會想方設法地釣一個金龜婿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些女人會認為有了錢就能擁有幸福,有錢能使鬼推磨,婚姻也能長久。

第三就是攀比心理。這種女人一般依賴性強,沒有自己的主見。她們內心深處有一個很大的自卑黑洞,需要金錢等外在的光環來做掩護。她們的婚姻往往像個空殼,有華美的外表,但是沒有平實的幸福。在這三種心態的主宰下,外表再漂亮的女人,也會在迷失的金錢觀中變成醜惡的金錢奴隸。

事實上,拜金心態並不是什麼新生的事物,自古就有。在傳統的價值觀中,人們普遍認為拜金、過於看重金錢是缺乏美德的表現,尤其是在擇偶標準中,願意克勤克儉、艱苦奮鬥的女性往往是“賢妻良母”型,是有“道德”"的表現,但“拜金女”的大量出現似乎顛覆了人們的這一傳統價值觀。一個美麗優雅的女性,張口閉口都提到金錢,這種挑戰傳統理念的做法既讓人們感到驚訝,又讓人覺得新鮮,因此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專家表示,在商業社會中,壓力會帶來強烈的物質需求,拜金是必然存在的。對於女性來說,她們體會到金錢帶來的物質享受,因此,容易走向極端,認為在社會上,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輕易將婚姻、愛情與金錢畫上等號。而這種錯誤的價值觀通過媒體被放大、被扭曲,社會上一些年輕人由於對感情、對金錢還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觀念,因此很容易隨意追逐。

“拜金女現象”也不可怕,為此而犧牲她自己的“真愛”才最可怕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不必對“拜金女”做過多的指責,畢竟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愛情觀念不同。但是人們要清楚,物質並非獲得真愛和幸福的必要基礎。婚姻不是交易,愛情也不是商品,想買就能買,愛情是不能標價出售的。 只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婚姻,對對方來說是一種傷害和欺騙,而對自己來說則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樣的婚姻比起兩情相悅、自然牽手更容易破裂,所謂的幸福也就成了幻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愛情和婚姻,這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在善待他人。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認真閱讀!歡迎評論,關注並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