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的阿爾特還能領先嗎?

業績在近三年突然放量、研發投入“開倒車”、多款車型被指“借鑑”成熟車型......《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國內汽車設計領域處領先地位的阿爾特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阿爾特)在發佈招股說明書後遭到市場多方質疑。

研發投入不增反降

汽車設計行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阿爾特表示,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高度重視核心技術和專利開發,研發投入較大。《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公司一再強調在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中研發的重要性,但公司研發投入卻在不增反降。

招股書顯示,阿爾特 2016年-2018年研發費用分別為7595.51萬元、9030.03 萬元、7328.09 萬元,佔營業收入分別為19.63%、16.70%、9.22%。公司在研發投入情況中指出,研發投入總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但由於營業收入增長較快,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阿爾特表示研發投入總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但實際上在2017年研發投入小幅增長後,2018年研發投入同比出現了近兩成的下滑。在研發投入已下滑背景下,穩定增長趨勢的結論從何而來遭到業內詬病。同時,還有業內質疑稱,阿爾特將研發投入佔比下滑歸結於營業收入增長,但實際上,即便剔除營業收入增長因素,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佔比依舊明顯下滑。在研發投入下滑背景下,阿爾特是否能守住行業領先地位還是未知數。

募投項目未先行建設

阿爾特在招股書中指出,如果本次募集資金到位時間與項目進度要求不一致,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以其他資金先行投入,募集資金到位後予以置換。

從造型中心升級擴建項目、整車工程開發中心升級擴建項目、前沿技術研發項目3個募投項目來看,對阿爾特設計、研發、服務等能力都有明顯提振,且有著不錯的盈利能力。按公司披露,上述3個項目將合計使用募集資金4.02億元。

對於阿爾特募投項目,有市場人士質疑指出,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而此次公司募投項目對提升公司競爭力有明顯幫助。然而,公司在不差錢的前提下並未對募投項目進行先行建設,此次上市“圈錢”意味濃。

從阿爾特3個募投項目來看,擬使用募集資金最高的需要1.93億元,最少的實體項目需要1.03億元。截止2018年末,公司貨幣資金3.31億元,顯然可以通過自有資金對募投項目進行先行建設,甚至完成某些項目建設,但公司卻始終未對募投項目進行先行建設。市場質疑認為,公司不使用自有資金先行建設的原因很簡單:如果用自有資金投入項目後,如不能順利上市融資只有自己埋單,故遲遲不願出手建設募投項目。

業績增速大幅放緩

從業績角度來看,近三年阿爾特表現十分搶眼,特別是淨利潤連續幾何式增長。但2016年前,公司卻處在數年持續虧損的窘境當中。但2016年-2018年,在IPO業績披露期內,公司業績突然大幅好轉,精準的時間點引來業內質疑。

具體來看,2016年-2018年,阿爾特營業收入分別為3.86億元、5.4億元、7.94億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長分別為40%、47%,營業收入增長平穩;同期淨利潤分別為 1148.56 萬元、3793.82 萬元、10493.10萬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長分別為230%、177%,淨利潤則出現連續翻番增長。整體來看,阿爾特在營業收入保持四成左右持續增長背景下,淨利潤連續幾何式增長顯得十分突出。

從阿爾特列舉的同行業可比公司來看,目前僅有一家公司未摘牌,該公司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均下滑至個位數水平。從阿爾特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來看,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淨利潤同比增長34.65%,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16.76%。不難看出,經歷2016年-2018年高速增長期後,阿爾特淨利潤增速已開始大幅放緩。

除上述疑問外,作為國內汽車設計領域居領先地位的阿爾特,獨立設計的汽車和成熟車企車型“撞臉”的情況頻頻發生,公司設計能力也頻受業內質疑。12月5日阿爾特就將接受發審委的檢驗,公司是否能順利登陸A股,5日晚間將有答案。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