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滑,开普云营业成本超一半来自外购

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云)主营业务是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媒体单位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的建设、运维及大数据服务。目前,公司正在冲刺科创板。

从开普云以往经营业绩的角度来看,从2016年到2018年的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57亿元和2.2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6.66%;净利润分别为1350.33万元、3590.35万元和6277.39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15.61%,经营业绩的成长性看似比较突出。

但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在经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开普云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诸如:研发费用率持续显著下滑,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平均值变动趋势相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之比持续下滑;营业成本构成中,外购产品及服务占比一半以上,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成本项目;而与公司对比综合毛利率的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竟然莫名其妙少了一家。

研发投入明显不及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作为一家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综合提供商,研发对开普云的持续运营发展非常重要。可是,可比前三年内,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呈现出的却是另一幅景象。

先来看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率:据招股书披露,可比前三年内,开普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60.85万元、2124.18万元和2359.74万元,持续上涨,可是与大幅上涨的营收相比,期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59%、13.56%和10.35%,持续显著下滑,累计下滑幅度为7.24个百分点,跌幅相当明显。

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相比,可比前三年内,7家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9.70%、10.76%和14.07%,持续显著上涨,累计上涨幅度为4.37个百分点。可比前三年内,开普云的研发费用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平均值恰好相反,且2018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比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平均水平低了3.72个百分点,反差比较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可比前三年内,开普云的研发费用中,外协研发的金额分别为374.47万元、335.13万元和264.08万元,持续显著下滑。公司对研发投入的不足,似乎不仅局限于自身的研发,委外研发也不例外。

再来看研发人员及其占总员工人数之比:可比前三年各期末,开普云的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94人、88人和102人,占当期员工总人数之比分别为22.93%、22.06%和19.32%,占比持续下滑。

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研发人员及其占比的情况进行比较,可比前三年内,7家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研发人员平均数分别为463人、518人和584人,占当期员工总人数平均值之比分别为36.31%、36.65%和37.98%,占比持续上涨。

虽然研发人员的绝对人数因公司业务规模的不同,或许不具有直接可比性,但是研发人员人数占公司总人数之比却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如上所述,可比前三年内,开普云的研发人员占比分别比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平均值低了13.38、14.59和18.66个百分点,差距明显并且越来越大。

无论是研发费用率的变动趋势,还是研发人员占比的变化,都出现持续显著下滑的情况,开普云的研发投入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相比,或难言到位。

外购产品及服务占营业成本一半以上

在研发投入的金额和人员占比双双持续下滑的同时,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三年一期报告期内,开普云营业成本中直接外购产品及服务的比重却一再上涨,直至期末占比高达近60%。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开普云的营业成本分别为3910.50万元、5816.89万元、9038.75万元和2354.10万元。公司的营业成本分为直接人工、外购产品及服务和其他项目费用三部分。一般而言,对于从事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建设、运维业务的企业,主要的营业成本,应该是直接人工成本。报告期内,公司的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2329.10万元、2794.60万元、3775.10万元和932.02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之比分别为59.56%、48.04%、41.77%和39.59%,持续显著下滑,累计跌幅达到近20个百分点之巨。对此,招股书称,通过对外采购、委托第三方开发和劳务外协等方式来解决直接人工成本下降的问题。

反映到营业成本构成中,就是报告期内,开普云的外购产品及服务成本占比出现了显著的增长。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的外购产品及服务分别为1356.55万元、2770.16万元、4987.71万元和1346.33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之比分别为34.69%、47.62%、55.18%和57.19%,持续显著上涨,累计涨幅高达22.50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开普云外购产品及服务成本占比分别为55.18%和57.19%,均超过当期营业成本的一半,并且持续上涨,公司对外购产品及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进一步分析各类型外购产品及服务成本明细,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外购产品及服务包括三大类型:产品化软硬件和IaaS云服务、外协开发软件、劳务和技术服务。

其中,可比前三年内,产品化软硬件和Iaas云服务成本分别为223.57万元、491.81万元和1517.80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60.56%,比上述同期营收增速46.66%高了113.90个百分点;劳务和技术服务成本分别为541.53万元、1194.32万元和2193.90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01.28%,比上述同期营收增速高了54.62个百分点,都与当期营收增长明显不匹配。

可比前三年内,外协开发软件成本分别为591.44万元、1084.03万元、和1276.01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6.88%,仍高于营收增长。据招股书披露,外协开发软件的增长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随着“互联网+政务”向集约化和一体化发展,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的建设规范日益明晰,公司平台和供应商软件产品的成熟度提升,产品的适应性增加,导致带有定制性的外协开发软件成本占比下降。换句话说,部分原先属于外协开发软件的成本,已经由产品化软硬件和IaaS云服务来替代了。

相比之下,营业成本中的另外两项,直接人工和其他项目费用,可比前三年内的年化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7.31%和10.78%,增速普遍明显低于同期的营收增长,因此公司的营业成本上涨主要来自外购产品及服务。

比较毛利率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被减少”了一家

如上所述,招股书中,与开普云比较研发费用率的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有7家,但是我们发现,与开普云比较综合毛利率的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仅有6家,而缺少了一家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之后,开普云的综合毛利率数据反而显得合理不少。

与开普云比较研发费用率的7家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分别为:拓尔思(证券代码:300229.SZ)、科创信息(证券代码:300730.SZ)、太极股份(证券代码002368.SZ)、南威软件(证券代码:603636.SH)、泰得科技(证券代码:872223.OC)、蓝海讯通(

证券代码:838699.OC)和国双控股(证券代码:GSUM.O)。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滑,开普云营业成本超一半来自外购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滑,开普云营业成本超一半来自外购


可是,在开普云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比较综合毛利率的时候,我们发现,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仅剩下6家,其中的太极科技不翼而飞。

按招股书给出的6家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的口径,可简单计算得到,可比前三年内,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综合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63.27%、62.44%和60.89%,而开普云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3.03%、62.87%和60.36%,前者比后者分别高了0.24、-0.43和0.53个百分点,差异并不明显。

另据太极科技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年报提供的营收和成本数据,可以简单算得,可比前三年内,该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9.59%、22.04%和22.21%。

再按7家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口径计算综合毛利率平均值,可比前三年内,其平均值分别为57.03%、56.66%和55.37%,与开普云同期的综合毛利率相比,分别低了6.00、6.21和4.99个百分点,两者差距比较明显,开普云的综合毛利率持续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众公司平均水平。

一家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滑,主营业务一半以上靠“买、买、买”来支撑的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其综合毛利率却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企业平均水平,或将引发质疑。公司的毛利率是否合理?公司在同行业毛利率对比中为何剔除太极科技?这就需要开普云给出合理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