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文 | 周sir,二孩家长,某民营企业中层

01

南京学区房,贵;

南京培训班,贵;

南京高考排名,一般。

残酷的现实,我在思考要不要把孩子送回苏北老家,不过经过和老婆(本地人)的激烈争斗之后,我被全家人贴上“没本事”标签。

无语啊

现在不是逼孩子,而是逼家长。单位的几个同事都在买学区房,说公民同招之后,学区房要大涨,我对此并不特别认同,但也不排斥。

买不起还喷学区房的事儿,我今天不想说,没什么干货,我也没仔细想过。所以没有发言权,不过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有些人在假装努力

02

说句老实话,我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吃资源上的苦,我们一辈都是经历所谓县中的模式一代人。当年在乡村父母只有一个想法就是送孩子考大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一片前途,其实走上社会,方知世道艰难。

当我苦了6年,又苦3年之后,进入大学再干4年。毕业之后,我有些自卑,家庭财力不足以支撑我在南京买房,还要再啃老

“我就是那一届最差的奥特曼”。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公司要业绩,老板要销量,下属要待遇。做研发的有时候可能不如销售拿的多,这TM就是事实,销售学历比我低多了。

学历不值钱吗?

那为什么很多南京人买完学区房还是拼命报补习班?

记住两个数据

  • 南京中考,几乎一半的孩子无法升入普通高中,中专、技校等着你;
  • 高考,10%左右的真实一本率。南京的文科状元都上不了清华。

江苏的高考: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03

我们家老大没有在重点学区上过学,但是一年的补习费要占到我工资的一半以上,以至于现在要么买学区房要么报补习班,包小课。可,即便买了学区房,一样要花钱上学X思,我个人比较偏向29中的模式。

教育不就应该在学校围墙之内吗?

在我们老家,基本没有补习班的市场,但是在南京,龙江一栋楼全是培训班。南京很多商场经营不善,餐饮店、服装店倒闭关门,最后都是被补习+培训班拯救了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一扇小小的门面,在龙江随处可见,进此门者值得尊敬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陪读,基本上已经是家长的常态,其实最近我在给我们家老二报的某B英语,我的周末基本都在这么度过。就这个费用,

7个班已经满班了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学前教育烧钱还烧时间,6岁的孩子,周末早上没有懒觉可睡,努力起来学习。

前段时间我跟一位甲方聊天谈到我女儿上学前培训,他嗤之以鼻:

你们除了刷手机,等下课还有什么本事?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04

首先要知道一个真相:

在南京,教育=校内教育+校外教育

南京的家庭与孩子,都在奔波,平时都在补习的路上,我认识的拉小的孩子也要补习,我最近也在重新匹配老大的学习进度和强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是逼自己,课内解决的不了的,一套学区房也不能解决解决

鸡汤文:孩子不吃教育的亏,未来肯定要吃生活的亏。

我不轻视学区房,相反,如果有这个能力我也会买。当然目的很简单,不为赚钱,只为上学,这个很多人看不透,所以不买学区房,也不吃什么亏。

许多媒体喜欢妖魔化“学区房”,只能说这些人不懂“教育”,自己都没结婚,没孩子谈什么“焦虑”?

学区房=涨价利器,是对学区房最大误解

学区房其实也是一种牺牲

,比如要卖掉现在的大三房,买个鼓楼小套,对于我们这样二胎家庭非常残酷:

“买得容易,住得艰难”,生活品质急剧下滑,容易影响家庭和谐。相比那些鸡血家长蜗居30几个平方,我感觉自己就是个菜J,焦虑的不行。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05

既然说到焦虑和吃亏,我想问个问题?

南京哪个阶层家庭在教育上最吃亏?

一、权贵家庭吗?

肯定不是,城市资源2/8分,即:20%的家庭掌握80%的资源。南京体制化最为明显,高层拥有巨大的优势?

内部资源和通道太多?小道消息也多,这部分家庭早早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有些孩子高中直接保送,出国,艺术生。

斯坦福、耶鲁、剑桥、普林斯顿、帝国理工学院这些学校在南京录取了多少塔尖家庭子女?

南京中产家庭:如何大杀四方?

▲ 中国留美人数城市排 名,南京仅次于京沪

二、底层家庭吗?

我想也不是,南京大多数的家庭是不择校的,上个普通学校,成绩中下等,考不上普通高中,上一个技校,出来打工,和父辈一样。

最底层的家庭没有这个意识,也接触不到这类的指导,乡村学校的家庭也没有这个意愿、能力、想法去改变教育和资源。

可能父母就是做生意的,读不了书就回来继承家里的50亩地,几套房和养猪厂,毕竟还有村花可以娶。(哈哈,起码不用做4000万光棍中的一个)

三、中产普通家庭。

在这个变态南京教育下,

最吃亏的可能普通家庭,尤其是中等生家庭。像我们,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在公司招聘就特别倾向苏北学生,吃苦、踏实、积极向上的品质,世间难求。

有一定的收入,但是随时被本地人碾压,我们没有塔尖的资源 ,也不像某些本地拆迁户的10几套房,只有揪娃的动力,不求985/211,只求一本线。

06

作为新南京人, 每天挣扎在第一线。

我没有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只能寄希望子女通过努力在中国教育体制中脱颖而出。南京一直推行“教育均衡”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均衡”。

学区房就是在这样的“不均衡”中诞生的产物,能过房价金钱来筛选,虽然粗暴却很市场。即使公民同招100%摇号,民办也能通过学费方式进行筛选,南京人有的是办法。

真正的教育军备竞赛从祖上前三代就已经开始了。

与其揪孩子,不如揪自己,自己的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人脉广,坚持三代,实现阶层跨越,不是神话

我们不嫁豪门,我们可以成为豪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