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2019年,在《第一財經週刊》公佈的新一線城市名單中,東莞與成都、杭州、重慶、天津、南京等直轄市、省會城市一起位列其中。在這眾多城市之中,東莞可以說是個比較“另類的”存在。它既不是省會城市,也不是什麼特別定位的城市,它只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東莞的另類之處就在於此:行政級別毫不起眼,輕易就被低估了,但它卻有著不容忽視的實力。

在中國,衡量一座城市,最簡單的指標便是政治、經濟兩條線。

政治指的是行政級別。直轄市最高,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次之,地級市再次之。前兩個級別的城市是稀有物種,全國只有19個,地級市就太多了。東莞位列地級市,實在是不起眼。再從經濟體量看,2019年上半年GDP,東莞以4215億元位列第20名,也並不算是特別突出。但是,如果綜合著眼其他各項指標,與各大省會城市相比,東莞不“低調”了。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人才吸引力爆表,人口結構好,城市發展更具源動力

人口流向、人才流向是判斷一個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在這項指標上,東莞可謂是“獨領風騷”。截至2018年,東莞有常住人口83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只有231萬人。常住人口比例,遠遠超過戶籍人口。這就是說,東莞大部分常住人口都是從外地流動而來。在這部分流入人口中,不乏高層次人才。在《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報告》中,東莞排名全國第六名,僅次於北上深廣杭。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東莞常住人口839.22萬。對比珠三角城市,東莞人口數量僅次於廣州、深圳,位列地級市第一。而放眼全國,東莞也與南京(常住人口為843.62萬人)、杭州(常住人口為870.04萬人)等城市相當。大部分省會城市,如:瀋陽,810.62萬人;福州,711.54萬人;長沙,704.41萬人;昆明,643.20萬人;合肥,570.20萬人……常住人口的數量,遠遠無法媲美東莞。

於此同時,東莞的人口質量、人口結構也在改善。最新統計顯示,目前東莞全市人才總量達173萬,高層次人才11.5萬。其中,雙聘院士10名,省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16名,省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91名,市特色人才317名,省市創新科研團隊74個,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排全省地級市第一。

東莞對人才有吸引力並非偶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等11城組成的灣區城市群,被正式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被定位為“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而東莞與灣區各大城市緊密的互動,打造“智造城市”,成為灣區科技走廊新引擎。濱海灣新區和松山湖片區,吸引著高新企業進駐:華為、vivo、oppo、藍思科技、生益科技等,不僅給高素質人才留在東莞倍添信心,更由此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入。

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到東莞就業、居住。隨著人口的進入,東莞城市發展擁有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城市發展更具活力,城市愈加追求品質。

經濟指標過硬,地處“世界級城市群”,極具內核力

經濟體量是衡量一個城市實力的硬指標。國際中心城市西安常被業界拿來與東莞PK。西安和東莞,這兩座城市一個是副省級省會,一個是普通地級市,按行政級別,西安完全可以秒殺東莞,但是,按目前的GDP體量,兩者便實力相當,都在8000億元以上,不相仲伯。

2018年數據顯示,西安的GDP為8349.86億,比上年增長8.2%;東莞為8278.59億,比上年增長7.4%。西安保持微弱領先。不過今年上半年二者的排位發生了變化,西安上半年的GDP為4142.4億,增速為7%;東莞則為4215.9億,增速為6.9%。東莞完成反超,並且成功躋身GDP百強城市二十強。

無獨有偶,安徽省會城市合肥,2018經濟總量為7826億,福建的省會城市福州,2018年的經濟總量為7856億元,而東莞2018年的經濟總量為8278億元。所以,從數據上來說,東莞市的經濟發展是要比合肥、福州等不少省會城市更好一點的。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有別於省會城市的是,東莞的未來城市可塑性。東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中,東莞可謂是核心擔當,前擁深圳香港、背靠廣州,三大國際都市環繞,城市發展潛力無可估量。廣州、深圳產業的外溢,加速了東莞的經濟發展。隨著穗莞深城際軌道、佛莞惠城軌即將建成開通,東莞加速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深莞惠一體化進程日趨完善。東莞地處“世界級城市群”核心位置,未來發展極具內核力。

綠水青山,四季宜人,別樣的宜居城市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東莞有著自身獨特的風情:一邊是“世界工廠”的美譽,另一邊是綠水青山的宜居環境。不僅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還建成了大嶺山、銀瓶山等14個森林公園,華陽湖等16個溼地公園及956公里綠道,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2.85平方米,“東莞藍”、“森呼吸”,成為日常可見的景象。2020年,東莞將建成20個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37.5%,溼地公園20個以上,森林小鎮14個,形成覆蓋全市的溼地公園體系,刷新人們對“世界工廠”的認識。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連續3年躋身新一線城市,東莞憑什麼如此受評選機構青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開始出版主編的《生態城市綠皮書》中,東莞在“健康”城市中排名靠前。東莞成功創建“森林城市”,獲健康城市排名,一是得益於優質的環境治理, 二也是得益於亞熱帶氣候的“舒適生活”。進入冬季,北方城市寒冷,東莞卻仍是春意盎然,20攝氏度左右的平均氣溫,讓這座城市四季相當友好,尤其宜居。很多人來到東莞,便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紛紛買房落戶東莞。一些比鄰景區的樓盤炙手可熱,如位於松山湖的萬科天空之城、南城的萬科翡翠東望、麻涌的萬科珠江東岸等等。

得益於經濟體量、城市活力、區位優勢、宜居環境等,各項指標均在線,東莞拼實力能KO不少省會城市。隨著進一步加速融入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東莞未來勢不可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