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三名歌手同時登陸“央視舞臺”

同心三名歌手同時登陸“央視舞臺”

【重磅】同心三名歌手同時登陸“央視舞臺”,王團放羊娃將“花兒”唱給全國觀眾!

2019年11月30日,在央視舉辦的“中國星夢綜藝盛典”的舞臺上,來自同心王團的歌手馬瑞峰、同心的歌手馬嘉偉、韋州鎮的歌手蘇金玉先後登場,將同心人的才藝展現給了全國人民。

馬瑞峰演唱現場

馬嘉偉演唱現場

蘇金玉演唱現場

【重磅】寧夏版“阿寶”!同心放羊娃將“花兒”唱給全國觀眾

因為喜愛演唱“花兒”,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今年5月至11月,同心縣王團鎮的“放羊娃”馬瑞峰先後兩次站在了央視舞臺上,將“花兒”唱給了更多人聽。

同心三名歌手同時登陸“央視舞臺”

放羊娃初次接觸“花兒”

今年46歲的馬瑞峰是同心縣王團鎮人。由於生活在山裡,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少,孩童時的他與夥伴、鄉親在山上放羊時,只能通過當地的歌曲來表達內心的世界。

“那時候,年紀小,也不知道大人們唱的歌就叫‘花兒’,反正就覺得調子好聽,唱的都是身邊的事情,我也就耳濡目染地跟著學唱。”馬瑞峰說,在空曠的旱塬上,放開嗓子唱上一段“花兒”,那種感覺能讓人全身上下都舒服。

按理說上世紀80年代,社會的發展已經融入了流行元素,可馬瑞峰卻不愛趕時髦,對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手、流行歌曲沒有一點興趣:“我自己的錄音機的磁帶裡播放最多的還是甘肅、青海等地的‘花兒’,比如《吆騾子》《六盤山》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

將“花兒”視為生命中的夥伴

由於家庭貧苦,20歲的馬瑞峰不得不同村裡其他年輕人一道外出打工。無論是在山西、陝西,還是甘肅、青海,只要工地上有閒暇時間,或者在宿舍裡,馬瑞峰總是會同工友唱起家鄉的“花兒”,把對家鄉的思念用“花兒”表達出來:“那些年,遠離家鄉、親人,也就是張口就來的‘花兒’能讓我們覺得家鄉、親人就在身邊。”

馬瑞峰一邊務工,一邊教唱“花兒”,一邊創作“花兒”,他創作並演唱的“花兒”代表作《灣斷頭的蘿蔔》《梁三哥》,淳樸、生動而又熱烈憂傷,直抒胸臆,地域風格獨特新穎,凡聽過他演唱的人,都對其讚不絕口。而他演唱的《上了高山望平川》《吆騾子》《白鴿子》等“花兒”曲目聲音高亢婉轉,風格獨特。

馬瑞峰對“花兒”傳唱執著追求,2006年,同心地區熱愛“花兒”演唱的不同階層的人們建立了聊天群,開始相互交流,馬瑞峰也加入其中。近年來,馬瑞峰勤學苦練,虛心求教“花兒”指導老師馬得榮、馬劍龍,並師從自治區級“花兒”傳承人唐祥,學習寧夏“花兒”的演唱技巧。

2016年,馬瑞峰有幸被同心縣遴選推薦參加“中國非遺傳承人群修研習培訓計劃”,在寧夏藝術學院學習寧夏“花兒”。寶劍鋒從磨礪出,通過培訓學習和自身的刻苦努力,馬瑞峰的“花兒”演唱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其藝術特點鮮明,民族風情濃郁,表演中貫穿傳統與現代,引領懷舊與時尚。在他看來,通過系統的學習之後,不僅自己對“花兒”有著更深刻的瞭解,同時,也熟練的掌握了樂理知識。他演唱的“花兒”深受觀眾的喜愛,多次參加區內外的各種演出,無論是文藝下鄉活動還是出外打工,他走到哪就唱到哪,許多和他一起在外務工的工友都拜他為師,學唱“花兒”。

“花兒”搭建起與央視的緣分

今年5月,央視舉辦的“中國星夢綜藝盛典”在吳忠進行海選。馬瑞峰帶著自己的“花兒”通過4場角逐最終脫穎而出,並在5月25日首次登上中央電視臺“中國星夢綜藝盛典”的舞臺,與全國多名選手共同參加錄製。他把自己創作的《灣斷頭的蘿蔔》帶到了這個夢寐以求的舞臺上,一聲聲“花兒”是那樣的蕩氣迴腸,是那樣的委婉動聽。

11月中旬,馬瑞峰有幸被“中國星夢綜藝盛典”寧夏海選欄目組邀請,成為特邀嘉賓。11月30日,馬瑞峰再次帶著他深愛的“花兒”踏上央視舞臺,將這唱不盡的“花兒”,道不完的家鄉情,傳唱給全國人民。

同心三名歌手同時登陸“央視舞臺”

馬瑞峰已成為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傳承者。目前,他被寧夏國際語言學校、同心縣丁塘鎮中學等多所學校聘請為“花兒”專職輔導老師,把家鄉的“花兒”送進了學校、送進了課堂。

馬瑞峰說:“中央電視臺為我們這些草根歌手提供了展示的機會,我非常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也要提高‘花兒’演唱水平,把家鄉的民歌傳唱下去,報答同心父老鄉親的一片厚愛。”(新消息報記者 黃英 圖片由視頻截圖)

相關鏈接

“花兒”是流傳在中國西北部甘、青、寧三省(區)的漢、回、藏、東鄉、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創共享的民歌。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後)。2006年5月20日,“花兒”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醜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樸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