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恩貝遭市場拋棄?半月主力資金拋售6.71億,股價累計下跌超25%

A股裡有一家制藥企業康恩貝,這些年來不斷通過併購實現自身業務的不斷增長,然而今年以來,靠併購不斷擴充業務規模的康恩貝終於陷入了業績倒退的歷史轉折點。

2016年,藥聞社小編在參加泰州的一屆醫藥論壇時,康恩貝董事長鬍季強的十年千億營收的宏偉目標曾讓小編印象深刻。如今隨著康恩貝三季報的營收、淨利潤均出現下滑,每年30%的增長率似乎已經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而康恩貝在併購領域接連出現商譽減值或虧損的事件發生。

事實上,很多醫藥企業都在效仿輝瑞的併購模式。輝瑞是當今第一大藥企,但輝瑞並非傳統的製藥巨頭,輝瑞在創立之初其實是一家化工企業,在製藥行業從做強到做大,大約只用了30年時間。很多人將輝瑞的發展理解為不斷併購形成巨無霸,然而輝瑞的發家史很具傳奇性,但並非像部分人所說的“重併購,輕研發”,而是二者巧妙結合,做到了很多其他藥企沒能做到的事情。

最近15個交易日,康恩貝經歷了機構拋售、主力資金加速出逃的窘境,未來的千億營收是否還有實現的空間,藥聞社將會持續關注。

半月主力流出6.71億元

12月2日,自11月12日康恩貝公佈取得工業大麻交易許可證15個交易日以來,康恩貝股價自近期最高8.3元累計下跌至今6.21元(收盤價),

股價已累計下跌25.18%。

康恩貝遭市場拋棄?半月主力資金拋售6.71億,股價累計下跌超25%

11月12日,滬深兩市共計32只個股主力淨流出額超1億元。格力電器(000651.SZ)、美的集團(000333.SZ)、康恩貝(600572.SH)主力淨流出額位居前三,分別為4.95億元、4.50億元、3.40億元。

11月12日,機構賣出方面,康恩貝(600572)被機構拋售上億元,排在機構賣出排行榜首位。龍虎榜數據顯示,該股主力淨賣出1.1億元,盤面上,該股下跌5.16%。消息面上,康恩貝方面發佈雙十一戰報顯示,浙江康恩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雙十一電商全平臺合計銷售4187.19萬,較去年同比增長21%,機構大筆拋售似乎對此消息並不滿意。

據藥聞社小編統計,自11月12日以來,康恩貝主力淨流出達6.71億元,其中超大單淨流出達4.18億元,大單淨流出達2.53億元。而更令人錯愕的是,這15個交易日康恩貝的主力淨流入無一為正。這也就是說,在這15個交易日裡,無論大盤指數及醫藥領域的指數是否漲跌,主力資金都在加速出逃康恩貝。

據證券時報11月12日報道,康恩貝(600572,SH)旗下雲南雲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杏生物)已於11月11日取得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許可證,可開展CBD提取加工相關業務。

今年以來,康恩貝在工業大麻方面的佈局一直引人關注。據公司介紹,雲杏生物已於今年1月取得了工業大麻花葉加工項目建廠的前置批覆。康恩貝還與康恩貝集團公司下屬雲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資設立了雲南康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旨在進行工業大麻全產業鏈佈局建設與整合發展。

今年4月4日,康恩貝通過上證E互動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雲杏生物改造完成後,提取生產線年加工處理工業大麻花葉(幹品)能力可達2500~3000噸,將是目前已知國內最大的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處理產能企業之一。

康恩貝發力工業大麻或是無奈之舉。由於子公司當家品種受到國家醫保等政策影響,日前,浙江康恩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572.SH,以下簡稱“康恩貝”)對2014年6月收購貴州拜特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拜特”)51%股權所形成的商譽進行了減值準備。

康恩貝遭市場拋棄?半月主力資金拋售6.71億,股價累計下跌超25%

在銷售額排名前十的重點監控藥品中,中藥注射劑佔了七席,其中,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居前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鹽酸川芎嗪、丹參素,適應症為閉塞性腦血管疾病,有兩家企業生產,分別是吉林四長製藥與貴州拜特製藥。

子公司拳頭產品遭遇重挫的同時,康恩貝也在積極探索新興產業和新興業務機會。公司董事長鬍季強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將發揮公司幾十年在植物藥全產業鏈深耕的優勢,紮紮實實把工業大麻當成大產業來做,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

追熱點併購難以為繼?

提起康恩貝實控人胡季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一定非常熟悉。這些年來,康恩貝一直是資本市場醫藥企業中的風雲企業。

2015年股災期間,胡季強高位買入康恩貝,至今仍然深套。這位有著“為國護盤第一人”之稱的浙商企業家,曾經在股災期間打響了A股增持的第一槍。

三年前,胡季強曾豪言“十年後要達到1000億元,我們需保持30%以上的增速才行。按照預期,今明兩年的增速將達40%-50%,會讓市場刮目相看”。胡季強還在論壇活動上表示,康恩貝提出“十年千億,引領國藥”,要成為中國中藥產業的領軍企業。

除了實控人胡季強的豪言壯語,康恩貝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它在資本市場的頻頻動作。

今年康恩貝集團公司下屬在雲南的相關企業工業大麻有收成的面積約2萬畝,平均產量100公斤/畝。同時,公司還將外購原料約1000噸,其中500噸已經簽訂協議。

除此之外,康恩貝在熱點業務領域積極佈局,動作頻頻。以醫藥行業熱門業務“生物醫藥”為例,根據康恩貝2019年三季度報,公司於2018年5月、2018年8月共計受讓嘉和生物27.45%的股權(後被稀釋至25.34%)。不過,報告期內,公司所持嘉和生物投資收益為虧損4790.3萬元,上年同期收益為虧損551.25萬元。

此外,公司投資不足3年,就以3.4億元的價格將此前收購的56%的醫藥B2B平臺珍誠藥業股權悉數售出,比當初購入的5億元少了近1.6億元。

這段併購往事或成為康恩貝不願提起的傷痛。

“追熱點”背後,不容忽視的是,康恩貝引以為傲的大品牌大品種工程近年來也呈現出增長緩慢的趨勢。

根據康恩貝日前發佈的2019年三季度報,報告期內公司納入大品牌大品種工程項目的品牌及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6.25億元,除了“金奧康”牌奧美拉唑系列產品、“珍視明”眼健康品牌系列產品、“康恩貝”牌麝香通心滴丸等系列產品保持穩定增長,報告期內,“康恩貝”腸炎寧系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5.04%,“金艾康”牌漢防已甲素片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0.08%,“金笛”牌複方魚腥草合劑本期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9.87%。

三季報顯示,康恩貝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9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8.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4.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3.55%。

輕視研發通常意味著企業未來可能會缺乏持續的競爭力,事實上由於研發可能是康恩貝的短板,以至於康恩貝的各項收購進入時機都選在了行業熱點的成熟期(收割期),尤其是收購價基本上都買在了山頂。

一位生物製藥企業的董事長告訴藥聞社小編,胡季強作為國內知名的製藥人,在業界有著很高的聲望,不過單就單抗藥佈局來說,康恩貝的佈局明顯要比其他企業晚了很多,近兩年大手筆投入,實際上未來可能很難獲得更好的資本回報。

事實上,康恩貝雖然從 2012 年就開始考慮佈局生物藥,但並沒有培育出具有很大知名度的生物藥。而最令業界熟知的,還是去年5月康恩貝用6.53億元認購了嘉和生物21.05%的股權。公告顯示,2018年4月和6月經康恩貝董事會決議批准,康恩貝合計投資9.53億元參股受讓嘉和生物股權,截止目前康恩貝持有嘉和生物27.45%股權。

近兩年來,大品牌大品種工程、收購明星單抗企業、進軍“互聯網+”、佈局工業大麻,康恩貝的一系列轉型動作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企業。然而業績上的尷尬,讓資本市場給予其估值不斷縮水。僅依靠併購當前市場上估值過高的明星企業,也可能讓康恩貝未來不斷陷入商譽減值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