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過程


鄧小平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過程

新時期伊始,鄧小平深刻總結1956年以來20餘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借鑑國際共產主 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在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 指導思想”,要毫不動搖地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 正確的理解”,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既要堅持,又要發展,而且只有在發展中才能真正地 堅持。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 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凸顯了對“第二次結合”思想遵循, 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意蘊,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過程。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標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思想內涵,凸顯了馬克思 主義中國化新形態的主題和實質,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的堅持和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科 學精神的秉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體現於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全過 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接續推進的內在邏輯。

1998年12月,在改革開放20週年之際,江澤民強調:“必須始終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 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勇於開拓前進”。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實踐的進展和 時代的前進而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毫無意義。一個“中心”和三 個“著眼於”,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使“第二次結合”思想遵循獲得 了適合時代發展、煥發時代精神的新的內涵。

馬克思在創立新的哲學世界觀時提出,哲學作為“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要“同自己時代 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使之“變成當代世界的哲學”“變成文化的活的靈魂”。21世紀之初,江澤民提出“四個如何認識”問題,即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何認識資本 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實踐過程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如何認識當今的 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鬥爭帶來的影響的問題,事關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前進方向 的根本問題。對“四個如何認識”的回答,體現的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華”和“文化的 活的靈魂”,體現了新世紀之初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相結合理論和實 踐上的深化。

2008年12月,在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胡錦濤提出: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我們既不能 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成完美 無缺的模式”。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表明,我們要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 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正是在推 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中,科學發展觀得以形成,在新的歷史起 點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

進入新世紀,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 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戰略問題深度融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過程。在對這些問題的回 答中,胡錦濤把“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放在首位,提出馬克思主 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徵”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崇高的社會理 想”是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 會;“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 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四個方面的概括,昇華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相結合的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