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縣迎政鄉新民村:建設枇杷加工廠延伸枇杷產業鏈

雅安日報/北緯網訊11月26日,初冬的石棉縣迎政鄉被一片枇杷花包圍,漫山遍野的枇杷花預示著來年的豐收,令迎政鄉果農充滿期待。這份期待裡,還有當地利用資源優勢,延伸枇杷產業鏈,建起的枇杷加工廠。

今年6月,在迎政鄉黨委政府、新民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奔走下,一家枇杷加工廠在新民村建成。該廠將通過生產銷售枇杷膏等產品,輻射帶動新民村乃至迎政鄉枇杷產業的深加工,拓寬廣大果農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打響迎政鄉枇杷產業知名度。

新民村,曾是石棉縣一箇中高山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戶258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村先後發展枇杷種植1100畝、核桃800畝,建成青脆李採摘觀光園120畝,並利用房前屋後新發展以葡萄、石斛等為主的庭院經濟,於2016年順利脫貧“摘帽”,一躍成為石棉縣的脫貧示範村。

脫貧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老百姓的內生動力不足,光靠賣果子無法更好地增收致富。建設枇杷加工廠可以使全村枇杷產業得到多元化發展,等到枇杷到了豐果期,果農們可以選擇直接銷售,也可以把枇杷賣到加工廠。”發展路上,新民村將方向鎖定在枇杷產業深加工上。

以往枇杷豐收季,新民村黨支部書記王立軍和村民委員會主任鄭鳳蘭都會做一些枇杷膏來銷售。為了促進枇杷產業發展,王立軍和鄭鳳蘭多次前往阿壩州考察學習當地雪花梨生產加工方式,後與石棉縣返鄉創業者王彬程一起投資加工廠,並於今年5月註冊了三索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走進新民村枇杷加工廠,分離機、熬湯鍋、濃縮罐、攪拌罐等專業設備應有盡有。

“枇杷膏具有清肺熱、降胃氣的效果,對煩躁、口渴也有助益,因此廣受消費者青睞。等到明年全面投產後,預計每年將收購枇杷幾百萬斤。”新民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黎濤說,規模擴大後新民村還計劃建設冷凍庫,解決枇杷季節性生產的問題。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該加工廠明確,每生產100瓶枇杷膏就會向村上贈送1瓶用於銷售。屆時迎政鄉枇杷銷售將減少大量運輸成本,村集體經濟活力將持續增強,枇杷產業附加值也會大大提升。

記者 吳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