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11月30日上午,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暨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在蘇州廣電大廈演播廳隆重舉行。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因其在搜索、規劃和問題求解等領域建立形式化理論和高效算法做出的卓越貢獻,榮獲2019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楊強、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肖京、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高小山分別摘得吳文俊人工智能傑出貢獻獎殊榮。82項成果斬獲2019年度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張勤,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學山,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副局長張宇傑,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汝鈐,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海軍航空大學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Victor C.M. Leung,日本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任福繼,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蔣田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林小明,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巡視員辛仁周,國家外國專家局國際合作司原司長韋大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常務副主任張兆田,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監事長蔣昌俊,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副會長郭建平、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放春、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李修全、《科普時報》總編輯尹傳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研究員、中國高新科技雜誌社長姚崑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處長吳國政、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研究所副主任盛朝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王國胤等領導及嘉賓出席大會併為全體獲獎者頒獎。為進一步深化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評選基地在蘇州工業園區的創新發展,中國人工學會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孫富春主持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暨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開幕式。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表示,該獎旨在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樹立“激勵創新,成就未來”的目標,獎勵在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通過推薦評選優秀的智能科學技術成果,切實調動廣大智能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領域賦能,為弘揚科學精神,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不斷推進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與發展,大力提升我國智能科學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水平,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每年一度的頒獎典禮,是總結一年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突出發展成就,表彰優秀領軍人物及創新項目成果的行業盛會,這對於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領域的賦能作用,提升我國智能科學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發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實施細則》相關規定,2019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經全國各地方人工智能學會、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團體會員單位和資深院士、學者的提名推薦,邀請到李德毅院士、戴瓊海院士、吳朝暉院士、陸汝鈐院士、李伯虎院士、吳澄院士、周壽桓院士等84名院士和專家組成多個評審分委員會,經過會議初評和終評答辯,並進行為期10天的公示,2019年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共評出82個獲獎項目成果,包括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1項,吳文俊人工智能傑出貢獻獎3項,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15項,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15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21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1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12項,吳文俊人工智能優秀青年獎14項(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獲獎名單另行發佈)。其中,在所有獲獎項目成果中,囊括有59個高校院所和57個企業單位,跟往年獲獎單位比較高校增長5.4%,人工智能企業增長29.5%。


張鈸院士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的理論、技術和應用研究,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驅者之一。他與張鈴教授合作創造性地把代數、概率等數學理論與認知理論相結合,提出了基於商空間的多粒度問題求解理論,成為粒計算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他以該理論為指導,提出多層信息綜合、多層規劃與搜索等新的研究方法,形成新的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問題求解的計算複雜度。他從多粒度的商空間理論出發,提出了研究不確定性處理、定性推理、模糊分析的信息融合的新原理。他指導和參加了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知識工程、智能機器人、智能控制以及人機交互技術等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優秀應用成果。他在領導團隊建設和帶領團隊攻關上取得國際公認的重要成果,作為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專家,他對中國智能機器人高技術計劃的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系統與技術”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張鈸院士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為我國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榮獲2019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北京科技大學賀威、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蔣田仔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東交通大學陳世明、清華大學胡曉林、北京郵電大學王尚廣、清華大學王生進、重慶大學張磊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廈門大學江敏、清華大學曾堅陽、上海交通大學劉滿華、深圳大學沈琳琳、廈門大學丁興號、南京郵電大學李雲、廣西師範大學黎海生、江蘇科技大學楊習貝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北京郵電大學程渤、同濟大學蔣昌俊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張兆翔、東北大學孫秋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肖立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辜嘉、北京郵電大學許長橋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河海大學劉小峰、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李慧雲、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舒紅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方鵬、北京雲跡科技有限公司支濤、北京郵電大學張茹、南方科技大學餘浩、北方工業大學肖珂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深圳大學李堅強、東南大學宋愛國、首都師範大學周建設、清華大學黃民烈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清華大學張新鈺、浙江工業大學董紅召、復旦大學戴偉輝、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喬宇、浙江工業大學譚大鵬、北京郵電大學姚海鵬、山東大學崔立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吳懷宇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吳華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彭志平、復旦大學張文強、武漢工程大學張彥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周翊民、南京理工大學白宏陽、浙江工業大學陳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易軍凱、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信息中心周瓏等完成的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李傑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上海欣方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宇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嶽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聚地合(蘇州)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快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靈深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鬱金香夥伴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清華大學黃高、北京工業大學王鼎、南開大學孫寧、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董琦、香港科技大學姚權銘、南京大學史穎歡、湖南大學曾湘祥、南京理工大學宮辰、中山大學梁小丹、山東省計算中心程志勇、武漢大學馬佳義、浙江工業大學張丹、北京大學連宙輝、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郭裕蘭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優秀青年獎。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在《獎勵通報》中指出,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是我國廣大智能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有為人工智能重大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默默鑽研、成就卓著的科研工作者;有奮鬥在前沿交叉領域的中年科技骨幹;有拼搏在科技創新創業大潮中出類拔萃的科技專才;有活躍在高校院所跨學科研究方向的青年精英;有紮根在人工智能領域、從事技術應用與產業化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多年來,他們在各自的科學研究、技術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方面刻苦攻關,敢於擔當,勇攀高峰,用美好的青春詮釋了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智能化新時代的創新之歌,所邁出的堅實步伐、創造的紮實業績,可圈可點;他們大力發揚團結、協作、創新、奉獻的精神,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銳志奮鬥新領域、展現新作為,為我國人工智能研究和智能科學技術進步做出的顯著成績和貢獻,可喜可賀。希望全體獲獎者珍惜榮譽,謙虛謹慎,發揚成績,再創輝煌。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結束後,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精彩報告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主題視角。本屆大會主題是“突破關鍵技術·賦能產業落地”。鑑於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短板在於產業發展過度依賴開源代碼和現有數學模型,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並不多,中國製造在從“硬件組裝廠”向“軟件組裝廠”蔓延的現狀,大會邀請到國家部委專家、兩院院士和產業領軍人士,圍繞77場主題報告,17個核心話題,10場尖峰對話,就人工智能在核心關鍵技術的落地展開觀點碰撞,通過權威學者、頂級專家和企業精英開壇論道,解讀行業痛點,剖析發展瓶頸,探討場景壁壘,深究真問題。重磅發佈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報告》據瞭解,本屆產業大會重點聚焦知識智能及其應用、智能芯片、智能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金融和智能醫療等優勢產業。


本屆大會主題論壇共邀請到業內不同領域的120餘位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闡述他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現狀及應用發展的思考和展望,其中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微眾銀行楊強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繼、歐洲科學院院士蔣田仔、清華大學唐傑教授等重量級院士專家,以及華為、百度、阿里、中興等互聯網企業巨頭的高管相繼做了精彩的報告分享。會議議題涉及認知計算、智能信息感知、物聯網、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熱點問題。兩場尖峰對話邀請到業內不同領域的12位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分別闡述他們對復興數學—提升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應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我國人工智能“卡脖子”關鍵技術的進展及突破的研究與探討。


同時,大會組委會還推出8場專題論壇與分論壇,涉及知識智能產業應用、醫療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教育、大數據感知、智能駕駛等領域。邀請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20餘所國內知名高校的教授學者,以及數十家知名企業機構、各行業的精英學者匯聚一堂,對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專業應用進行深度剖析,探討人工智能在深度應用場景中的關鍵核心技術路線,交流人工智能在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領域的落地環境,為振興和發展產業創新生態,提升實體經濟能級,促進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轉型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效用。


據大會組委會介紹,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在蘇州工業園區召開的創想,主要基於園區的人工智能產業佈局,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加快發展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支撐的人工智能相關產業,一大批高端研發機構和知名創新企業相繼落戶園區,初步形成了數字經濟、納米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高度集聚,這與本屆大會“突破關鍵技術·賦能產業落地”的主題不謀而合。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辦公室主任餘有成介紹,“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由國家一級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得到了人民科學家、人工智能先驅、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先生的支持,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核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2011年1月6日正式設立“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國科獎社證字第0218號),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外界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至今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九屆評審活動。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CAIIAM)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作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的主題配套活動,集閉門研討、榮譽表彰、高端論壇、產品展示、報告發布和項目路演等六大板塊於一體,每屆頒獎大會都將吸引2000餘名專業人士參會交流,是國內權威性高、規模較大、品牌力強、行業影響深遠的年度人工智能標誌性盛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