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靚麗三季報?其實危機更多一些


2019年11月27日,小米公佈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營收537億,同比增長5.5%,迎來小米創辦以來總營收最高季度;經調整後淨利潤為人民幣35億元,同比增長20.3%,超過市場預期。


需要說明的是,一些港股、美股公司都會有"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的說法,其實這並不是修飾。而是因為適用會計準則的不同,導致一些項目的核算標準不同。尤其是股權激勵,按照港股和美股執行的會計準則,都計入費用抵減利潤,按照通行的標準進行調整更能反映出真實業績。


表哥非常欣賞雷軍先生,也深挖過小米的盈利模式,更認為小米的確不是賣手機的,並對小米的AIoT戰略讚賞有加。


不過,業務模式潛力無限,也並不代表公司現在的經營就一定好,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競爭壓力大,風險極高。三季報的業績看起來不錯,卻也危機四伏。


一、幾大亮點


1、新的盈利增長點


從三季報看,公司淨利潤增加的核心動力已經從手機轉向了所謂的AIoT板塊。但這個版塊的分類是有點混亂的,小米把大家電也放了進來。


IoT 業務維持中高速成長,營收同比上升 44%;核心品類電視及 PC毛利率改善驅動整體毛利率提升至 12.8%。


2、低調的電商巨頭


2019年第三季度,有品電商平臺的商品交易總額保持了較快的同比增長,其主要原因是有品平臺上的商品種類的增多,用戶來源的多元化,及與之伴隨的規模持續上漲。


數據顯示,小米有品的線上GMV排名第27。2019年,有望再創新高。


3、高速增長的金融科技業務


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科技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0億元,同比增長91.2%。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消費貸款業務的快速增長。


亮點之外,小米的三季報也反映出來不少別的東西。


二、手機業務下滑


手機業務首次出現量價齊跌, 出貨量同比下滑 3.6%,帶動整體營收同比下降 7.8%。

雖然小米在多元化發展,但手機是小米的立足之本。即便是吹上天的AIoT業務,也是依賴手機的。所以在手機業務下滑的時候,不得不讓人擔心小米的可持續性。


三、小米電視銷量第一?


三季報顯示,根據奧維雲網統計,小米電視在2019年第三季度穩居中國大陸電視出貨量的第一位,市佔率16.9%。


2018年以來,小米就開始宣傳出貨量第一了。用的都是奧維雲網的數據。


一開始還覺得小米真厲害,後來琢磨著哪裡不對。


哪裡不對呢?


小米電視受歡迎程度和我在拼多多上看到的不一樣。


搜索一下新聞,發現創維,海信,TCL,小米都在聲稱自己的銷量天下第一。


突然一件事提醒我了,小米手機為什麼這麼熱衷跑分?因為雷軍參股了跑分軟件安兔兔。


於是我去查了下那個奧維雲網的資料,大吃一驚。

小米靚麗三季報?其實危機更多一些


這家公司有個董事叫李婷,李婷同時又是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廣州華多網絡科技的監事是雷軍… …


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原來是自家人,當然要說自己的東西好。


四、渾水摸魚的AIoT設備數。


三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計算機)數量達到213.2百萬臺,同比增長62.0%。


2億多臺設備,想想就很震驚。


智能家居設備能夠深度"套牢"客戶,還簡直是小米未來的利潤之源。


然而,小米的AIoT業務範圍比較水,把手環產品放入了AIoT。


小米手環一代在2015年發佈,定價79元,一週的銷量就突破500萬。粗略統計,小米手環及米家生態鏈的手環、智能手錶類產品,連接數量至少超過一億。

小米靚麗三季報?其實危機更多一些

所以這個2億多的AIoT設備連接數,含水量很高。


五、引以為傲的生態鏈好像出了問題


曾經讓表哥頗為佩服的小米生態鏈模式,今年也似乎遇到了一些問題。


小米雖然號稱硬件綜合利潤率不超過5%,但其真正賺錢的做法是,雷軍等高管參股生態鏈企業,然後讓生態鏈賺錢,小米作為出貨渠道,不賺錢。


比較典型的是石頭科技和華米科技,前者剛剛在科創板上市,後者在納斯達克上市。


華米為小米代工智能手錶,由於性價比極高,非常受歡迎,雷軍曾親自代言第一款售價不足千元的華米手錶。

小米靚麗三季報?其實危機更多一些

華米手錶用三分之一的價格抗衡佳明等專業跑表的性能,並且壓根不落下風。是很多國際代購公司最熱衷的產品之一。


然而,今年11月,小米撇開華米,另起爐灶推出了一款小米手錶。


小米靚麗三季報?其實危機更多一些


這款小米手錶反響比較差,在京東的評價得分只有85分。


小米手錶翻車事故暫且不表,為什麼小米不讓華米代工小米手錶?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華米在進行"去小米化"運動。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背後有40%左右雷軍系股份,公司產能主要供應小米,獨立性堪憂。小米主打性價比,對供應商的價格要求比較高,這樣會導致華米的成長性非常困難。


公司不得不發展出獨立的看起來小米毫無瓜葛的品牌:AMAZFIT。


當米家生態鏈企業做大了不聽話了怎麼辦?


出個同款產品警告下?


當然這很可能只是一個惡意的揣測,並不妨礙小米和米家生態鏈的合作共贏。只是生態鏈企業並不是都像華米那樣好混,還記得2016年問世的小米無人機嗎?


六、結論


從小米的AIoT戰略發展來看,表哥一如既往的看好這種模式,甚至已經感覺到了爆發期的前夜。在這個賽道上,小米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也是強者。


但是,小米的根基並不太穩。急於做大規模、急於上市。高速發展過程中,很多問題並沒有得到本質的解決。


小米靚麗三季報?其實危機更多一些

其實小米手錶是一款很典型的暴露小米問題的產品,公司需要在研發、創新、內部管理整合、生態鏈梳理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了。在三季報發佈之後,小米又進行了高管層的人員調整,或許,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