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王傑

前語

就當我從來沒有過,還是忘了你忘了我。—《忘了你忘了我》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代,特別喜歡把一個有成就的人說成天才。

王傑是一個有成就的歌手,但絕不是一個天才,甚至不算一個歌星。

周杰倫是天才,才華斐然。

鹿晗吳亦凡是歌星,舞臺上光芒四射。

王傑就只是一個歌手,一個把所有故事寫進歌裡的歌手。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王傑

傳奇故事的開始

娃娃在哭呀媽媽不在旁,娃娃到處尋找找也找不到—《娃娃在哭了》

12歲,伴隨著父母的離婚王傑順便開啟了自己的音樂生涯,那時的他已經學會將自己的苦悶發洩到創 作中去了,這首《娃娃在哭了》便是他12歲時的作品。

事到如今不能埋怨你,只恨我不能抗拒命運。—《安妮》

18歲,德莎之死讓當時的王傑萬念俱灰,日日相思的他寫下風靡80,90的《安妮》

有多少次回憶與初戀的故事,畫面中總能自動生成這首BJM。

時間來到1987年,25歲的王傑一邊開出租車一邊自己存錢錄製磁帶,寄給各大唱片公司,答案當然是沒有結果。

這是有原因的,首先說王傑的嗓音特點是直音從頭唱到尾,中間沒有一個顫音。

而八九十年代的港臺主流唱法是少用直音,用顫音從頭唱到尾。

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等當時的著名唱將都是普遍顫音。

在當時和王傑唱法相似的當紅唱將只有一個齊秦,而著名音樂製作人李宗盛當時便斷言,市場只需要一個齊秦,不需要王傑。

(不要以為唱直音不需要唱功,你自己試試大聲喊個幾十秒高音試試,沒有基礎的唱個一兩首歌就破音了)

當時的王傑已經窮的給女兒看不起病了。

現在不是流行那句話嗎?——只要不死,總能翻身。

王傑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印證者。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王傑

不死便成王

25歲王傑遇見了自己人生第一個貴人——李壽全

李壽全是臺灣音樂人,他除了發現王傑,還一手發掘了王力宏。

李壽全帶著王傑製作了震動華語歌壇的《一場遊戲一場夢》

但是製作之初,沒有人看好。

連李壽全好朋友李宗盛都勸他說:“唱愛情故事用這麼生硬的唱法,不行的!”

當時的公司同事聽了小樣後,也開玩笑似的問王傑:“你這張專輯你自己估計能賣多少張?”

雖然聽出來同事有嘲諷的意思,王傑還是很堅定的說:“30萬張吧。”

同事大笑。

唉,飽受窮困的王傑也低估了自己。

《一場遊戲一場夢》在華語地區賣了1800萬張左右

當時臺灣的頂級歌手齊秦的《大約在冬季》賣了120萬張左右。

彼時在地球另一邊的流行之王邁克傑克遜的《Bad》,當時全球也就賣了將近3000萬張。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李壽全和王傑

巨星成長之路

1988年,王傑回到讓他與德莎相遇的地方——香港,他發誓要在這裡創出一片天。

隨後《忘了你忘了我》誕生了,名震香港。

此時香港樂壇正直“譚張爭霸”之際。

彼時的張學友和劉德華還正娛樂圈苦刷演技,黎明已經被TVB雪藏,郭富城還在靠跳舞為生等待機會。

1989年,王傑乘勝追擊發行第三張專輯《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亦是大賣。

當時王傑絕對是一個“印鈔機”。

同年又出了首張粵語專輯《故事的角色》,唱粵語的王傑,帶著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蒼涼唱腔,一舉俘獲香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但再厲害王傑也只是一個歌手,他不是神。

因為此時的他沒有時間膨脹,沒有時間享樂甚至沒有時間休息。

為公司賺了大錢的王傑,公司卻並沒有愛惜羽毛,繼續逼著王傑出唱片,開演唱會,一刻鐘也不讓他休息,試圖壓榨他身上每一分價值。

於是,還是在1989年,王傑推出了第二張粵語專輯《誰明浪子心》。

如此高質高量的出專輯,王傑能力可見一斑。

黃家駒就曾說過——香港沒有音樂,只有娛樂。玩不過香港那群奸詐商人的beyond樂隊無奈去了日本發展,更可悲得是黃家駒還客死異鄉,這也算人生一大悲哀吧。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演唱會時的王傑

苦逼的三好青年

雖然公司不愛惜王傑,但王傑自己是愛惜羽毛的,他不顧公司的反對,試圖放慢自己的腳步。

然而一切反抗都是徒勞的。

1990年,王傑共推出了四張專輯即:《向太陽怒吼》《人在風雨中》《我要飛》《流浪的心》還有幾首電影主題曲和幾首單曲,還演了幾部影視劇,就這一年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四張專輯都是大賣,沒有一次拉空擋。

但是王傑已在崩潰邊緣,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

1991年,邪惡的資本家繼續壓迫著三好青年王傑,逼著王傑除了三張專輯,即:《為了愛夢一生》《為了愛夢一生》《一生心碎》

三張專輯均獲百萬白金佳績。

1992年,王傑繼續苦逼著。

這一年他只出了四張專輯,即:《All By Himself》600萬張《英雄淚》63萬張《封鎖我一生》不詳 《影視金曲》400張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王傑還憑靠單曲《回家》第一次登上了大陸第一舞臺——春晚

1993年,還是那個劇情,四張專輯,即:《我》《All by himself》《她》《路》當然依舊張張是爆款。

可能王傑真的是太累了,連專輯起名也簡略了下來。

1994年,兩張,即:《只要說你愛我》《候鳥》

1995年,兩張,即:《夢在無夢的夜裡》《情願不自由》

1996年,四張,即:

《手足情深》《啞巴的傑作》《王傑外傳》《忘了所有》

96年,疲憊不堪的王傑終於離開了自己的老東家華納唱片,雖然華納無情的把王傑當做印鈔機,但是也造就了王傑,離開華納也算無怨無悔了,大家各自安好。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寶寶心裡苦

爭端

1997年——1998年,自由了的王傑每年只出一張專輯,終於輕鬆了。

《我愛你》《替身》

我都替王傑美得慌。

1999年,王傑來到了宿命之地——英皇娛樂

以王傑當時的名氣進入英皇后直接變成了一哥。

年輕氣盛的謝霆鋒當然不服。

有爭端很正常,一個班裡的小孩都彼此爭鬥,更何況是錢欲橫流的娛樂圈。

在王傑推出《傷心1999》,隨後謝霆鋒也推出了《謝謝你的愛1999》

王傑出道以來造型大多時候都是白襯衫牛仔褲,一個吉他一個耳環,還有萬年不變的三七分。

大家查查謝霆鋒,剛出道時的造型,關於誰模仿誰,心裡就瞭然了。

雖然王傑老道,但架不住謝霆鋒的年輕帥氣啊。

在人氣上王傑還是敗給了謝霆鋒,以至於當時有媒體和小年輕大眾還說王傑模仿謝霆鋒。

反正那時候王傑和謝霆鋒爭得很厲害,但畢竟英皇老闆和四哥謝賢(謝霆鋒老爸)是鐵兄弟。

本著幫親不幫理的英皇娛樂,於是就上演了《扣票事件》

《扣票事件》發生在2001年,39歲的王傑在香港紅磡體育場連開三場演唱會,安排大陸,臺灣,馬來西亞等地的傑迷去組團觀看,但是等人到了現場,主辦方卻說沒票了,但是從錄像上看現場卻是有很多的空位,你說坑不坑爹。

因為這件事,王傑和謝霆鋒之間的鬥爭正式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本來天時地利人和的謝霆鋒是穩操勝券,但怪自己的年少不爭氣,22歲的謝霆鋒發生了著名的“汽車頂包案”。

自此王傑謝霆鋒之爭正式結束。

此後至今兩人也再無交集。

2006年,謝霆鋒封麥告別音樂界。

(我在次特別聲明,我沒有說謝霆鋒不好,就像我說的兩個小孩都有爭強好勝之心,更何況娛樂圈裡的人呢。)

人物誌—“浪子”王傑不凡的音樂人生(下)

謝霆鋒和王傑

悲哀的結局

時間來到2007年,距離與英皇娛樂解約的時間只剩下兩年,自1999年王傑加入英皇娛樂公司也已經8年時間了。

或許是真的累了,或許是看清了這幫蠅營狗苟,王傑明確表示兩年後將不再與英皇娛樂公司簽約。

但是似乎被苦難命運詛咒的王傑並沒有逃出那個悲催人生的怪圈。

王傑被人暗算飲下一杯有毒的飲料,因為發現及時保住了生命,卻沒有保住他那蒼涼的聲音。

從此時起,世界少了一個清明美麗的聲音,多了一個擁有沙啞聲音帶著幾多故事的孤獨老人。

儘管如此,那個曾經流浪少年的初心從未改變,哪怕也已經人到中年,他還是積極的改變自己的發聲方式,為我們繼續唱那首寫在歌聲裡的故事。

王傑或許是一個有缺點的人,但絕對不是一個大嘴巴,他只是很孤單,用他的方式給大家講故事,你願意聽就端起的酒杯,你不願意聽也不要罵他,更不要詆譭他。

我只是個平凡男人,感情也只貪個安穩。所有認真所有責任,被你看得不值一文。原來所謂的殘忍,看不到傷痕。想著你的吻卻化成咒語,我難以翻身,不怪你太狠怪我太愚蠢,還相信永恆。世紀末的冷酷預言,一點一滴正在發生,再多努力再多苦撐,也要失去愛的可能,原來堅持的完整,代價是要讓人掏空靈魂——《傷心1999》

(求個關注什麼的三聯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