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德增加50%“保護費”,德國軍費增長的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美國靠自家的航母、軍艦和各種高科技武器建立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強大軍事體系。隨著近來國際經濟疲軟,美國的財政收入明顯下降,美國打算從其他國家入手增加收入。


美要求德增加50%“保護費”,德國軍費增長的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美國提高了亞太盟友以及德國等北約國家的保護費。美國一直以霸主的姿態對其他國家實行經濟制裁。

今年,美國向韓國提出要求防務費要比以前增加五倍,金額高達20億美元。韓國面對高額的保護費用非常不樂意。兩國在防務費分攤會議上不歡而散。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保護費用也將會大幅度增加,畢竟駐紮在德國的美軍部隊數量可是韓國的兩倍。到目前為止,德國是美國在歐洲駐軍最多的國家。美軍歐洲司令部和美軍非洲司令部都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德國政府過去7年來為駐德3.5萬美軍支付了約2.4億歐元的費用。

美要求德增加50%“保護費”,德國軍費增長的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此外,在2012年至2019年期間,德國還耗資4.8億歐元為北約軍隊建設了大量的軍事設施。近7年來,美軍在德國境內總計進行了882次軍事演習,其中相當一大部分費用由德國政府支付。

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弗蘭克·芬裡希近日在記者會上說,2019年德國的軍費為479億歐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9%。2020年德國軍費預計提高到約503億歐元,約佔GDP的1.42%。這是近幾年德國軍費的最大增幅。

對於德國軍費增長到500億歐元,有專家認為德國是在支持歐洲的戰略自主;也有專家發表不同看法,認為德國是為了滿足美國對歐洲盟友提升軍費的要求。

實際上,德國增長軍費,既是對依賴北約、歐盟等以往安全路徑的延續,也是對自身國際地位、戰略目標的新規劃。

美國靠自家的航母、軍艦和各種高科技武器建立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強大軍事體系。隨著近來國際經濟疲軟,美國的財政收入明顯下降,美國打算從其他國家入手增加收入。
美國提高了亞太盟友以及德國等北約國家的保護費。美國一直以霸主的姿態對其他國家實行經濟制裁。今年,美國向韓國提出要求防務費要比以前增加五倍,金額高達20億美元。韓國面對高額的保護費用非常不樂意。兩國在防務費分攤會議上不歡而散。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保護費用也將會大幅度增加,畢竟駐紮在德國的美軍部隊數量可是韓國的兩倍。到目前為止,德國是美國在歐洲駐軍最多的國家。美軍歐洲司令部和美軍非洲司令部都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德國政府過去7年來為駐德3.5萬美軍支付了約2.4億歐元的費用。
此外,在2012年至2019年期間,德國還耗資4.8億歐元為北約軍隊建設了大量的軍事設施。近7年來,美軍在德國境內總計進行了882次軍事演習,其中相當一大部分費用由德國政府支付。

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弗蘭克·芬裡希近日在記者會上說,2019年德國的軍費為479億歐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9%。2020年德國軍費預計提高到約503億歐元,約佔GDP的1.42%。這是近幾年德國軍費的最大增幅。

對於德國軍費增長到500億歐元,有專家認為德國是在支持歐洲的戰略自主;也有專家發表不同看法,認為德國是為了滿足美國對歐洲盟友提升軍費的要求。

實際上,德國增長軍費,既是對依賴北約、歐盟等以往安全路徑的延續,也是對自身國際地位、戰略目標的新規劃。  


美要求德增加50%“保護費”,德國軍費增長的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在北約歐盟間找平衡

德法兩國在歐盟“戰略自主”問題上,存在著比較顯著的分歧。北約是軍事政治聯盟,而歐盟是政治經濟聯盟。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領域上,多次呼籲加強歐盟“戰略自主”並且認為北約“腦死亡”。德國更多地是希望平衡北約、歐盟之間的力量,尤其在安全方面更加依賴北約,而非法國主導的歐洲安全框架。

在能力發展上尋突破

更重要的是,除了北約、歐盟等外部因素,德國增長軍費有著重要的內部考慮。德國響應2014年北約威爾士峰會決議,在10年內實現軍費預算佔GDP2%的目標,並將軍費預算的20%用於新裝備採購,以擴大國防軍的規模和更新軍事裝備,使其能夠應對國內和海外的部署任務。隨著美國的戰略調整,德國更加希望強化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德國一直有著恢復自己強國地位的目標:一是重塑自身大國地位。隨著綜合國力提升和自身和平形象的穩固,德國已不再滿足於國際事務“弱勢參與者”的角色;二是強化武裝力量的建設運用。德國希望發展與其戰略目標相匹配的武裝力量。

既有雄心又有困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德國現階段經濟增長有放緩趨勢,未來可能面臨預算缺口,能否滿足軍隊所需還是個未知數。並且由於此前國防投入長期不足,德國軍隊仍面臨諸多轉型難題。


美要求德增加50%“保護費”,德國軍費增長的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