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的設立時間並不相同。這三個機構最早設立的時間並不相同。兵部起源於魏晉隋唐,內閣設立於明朝,軍機處設立於清朝。所以,要對比這三個部門的地位高低、權力大小,只能把分析時間集中在清朝。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先來說說兵部。清朝兵部沿襲明朝制度,設立於皇太極時期,當時清朝實力增加,八旗原有機構無法適應處理日益複雜的事務,皇太極聽從漢人大臣意見,設六部及相應官員,當時由諸王貝勒兼領事務。

直到順治年間,兵部才設立尚書,並停止諸王貝勒兼任部院事務的慣例。作為全國最高軍事機構,很長一段時間內,兵部所能處理的職權並不固定。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順治年間,朝廷還把京城治安的事務交給兵部負責,直到康熙年間,才又把這些事務劃歸到刑部。而兵部職權也是在不斷調整中,到雍正、乾隆以後,才形成定製。在《光緒會典》中記載,兵部“掌中外武職官之政令”“凡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具體來說,就是兵部掌握全國武將人事調動權力,士兵真實數量,調發兵役、頒佈軍律,檢查物資兵器,進行圍獵演習等事務。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從兵部的職權可以看出,這個部門主要執行具體事務,而在決策上,並沒有太大發言權。如果按照過去的規例,朝廷決策權在內閣。清朝內閣起源於明朝,雛形來自皇太極時期的內三院。

當時內三院只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不在朝廷正式機構範圍內,也沒有太大權力。順治時期,才將內三院改為內閣。只是當時並不穩定,直到康熙九年,才正式沿為定製。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按《大清會典》記載,內閣“表率百寮”,“掌議天下之政,宣佈絲綸,釐治憲典,總均衡之任。”也就是說,清朝將內閣列為朝廷最高機構,權力範圍極廣,地位極高。

具體而言,內閣可以提出參考意見,供皇帝選擇。對於皇帝的交待下來,允許他們討論的事情,內閣也可以充分討論,甚至提出不同意見。而且,內閣還可以草擬詔書,保管皇帝的印信。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對於其他官員提交的題本,內閣可以直接處理,給出意見,由皇帝批閱。對於奏本,則由內閣遞交皇帝。而且,內閣還要負責科舉監考,以及秋審核定,這兩項都是過去朝廷重要事務的一部分。

如果以地位來說,內閣屬於正一品部門,而兵部只是從一品部門,級別稍低。以朝廷官制來說,內閣甚至高於軍機處。因為軍機處並不在朝廷正式官制中,它在名義上一直是臨時機構。不過,真正掌握朝廷執政實權的還是軍機處。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雍正年間,朝廷為了處理軍務設立軍機處後,便將這個機構一直保留下來。跟過去的內閣相比,軍機處辦事效率更高,也更聽話,而且還不容易洩密。雍正年間的軍機大臣張廷玉,他在辦事的時候,從來不對雍正提反對意見。

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軍機處可以幫助清朝皇帝,更好集中權力。而內閣只是一個按照章程辦事的例行機構,兵部作為內閣的下屬機構,自然也是執行機構,而不是決策部門。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乾隆曾經說得很直白:“夫宰相之名,自洪武以後時已廢而不設,其後設置大學士,我朝亦相沿不改。然其職僅票擬旨,非如古秉均執政之宰相也。”

如果說,過去內閣設立時,名義上還能跟皇帝有一絲相抗衡的機會,那麼清朝設立軍機處後,軍機大臣只能跪著秉旨辦事。


兵部、軍機處、內閣,這三個部門誰最大


但實際上,這三個部門常常是互相打通的,並不是分得那麼清楚。雍正元年開始,內閣大學士兼任部院事務成為慣例。而內閣大學士又常常入選軍機處。

總結而言,兵部、軍機處和內閣這三個衙門,從實際地位來講,兵部權力最小,內閣只是執行日常事務的機構,只有軍機處才能處理國家軍政事務。從名義地位而言,軍機處屬於臨時機構,兵部屬於從一品衙門,內閣屬於正一品衙門,地位最高。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