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朱元璋想必都不用多說,開局就靠著一張嘴和一雙手打天下,40歲開創大明王朝,完成從草根到皇帝的逆襲。隨即而來是就是一場為後世詬病的清算,這一場清算涉及成百上千開朝功臣,波及無數家庭氏族。

這一場清算過程以及之後都頒發了比較嚴格的法令和機構來約束天下,這次不討論屠戮功臣的是非功過,轉向嚴刑峻法的前世今生。

艱苦的前世

明朝建立初期只是完成消滅消滅群雄,驅逐蒙元。但是明朝建國之初,內憂外患,百廢待興,仍然面臨著殘餘勢力發生動亂,邊塞蒙元進犯等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

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派兵北伐驅逐元朝,但是也只能收復之前宋朝時期曾經的江山,元順帝北逃以後,殘元勢力仍然佔據著北方廣大草原,最令人頭大的就是王保保等人,數十萬的軍隊依舊在邊疆騷擾,內陸四川、雲貴等地仍處於分裂狀態,尚未收復,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的殘餘勢力也伺機蠢蠢欲動,所以朱元璋依舊面對很大的壓力。

而只關心能否吃飽的百姓來說天下已經戰亂太久,貧困、破產、流亡、飢餓的情況屢見不鮮,荒蕪的土地,銳減的人口,整個社會狀態進入崩潰的邊緣。

朱元璋本身就是出身貧寒,沒有很強大的宗族勢力,依靠的是一群從無到有的文臣武將,打天下過程中可以保持在同一條繩上,逐漸安定下來之後誰也不敢保證都沒有異心。

在此情況之下朱元璋看到如此複雜的格局,一狠心就直接拉開“重典治國”的序幕。

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在亂世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經得起打,扛得起摔的人才。這些人都是遊歷在社會最邊緣的人,遭到不公平待遇,吃上頓沒下頓只能靠自己。朱元璋從一無所有到享盡榮華,用了40年的時間,然後用30年的時間證明自己

年少輕狂的時候誰都有,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事情不想去接觸,但是現實就是逼著去觸碰。很多人有選擇什麼時候去觸碰,有人卻想要觸碰都沒有,而朱元璋沒有選擇必,屬於被動的一方。

從顛沛流離求生,到起兵抗爭命運,再到開朝鞏固江山,每一個階段都沒有後退之路,只能繼續向前。

血腥的今生

朱元璋清洗功臣,啟動“重典治國”的思想很大程度來源於三國蜀漢諸葛亮以及劉邦的啟發。

三國時代劉備入蜀,諸葛亮建議實行重刑,諸葛亮的想法是秦朝因為法律過於殘暴,天下百姓都有怨言所以劉邦選擇用寬仁的法律治理天下,而如今的仁政已經導致君臣之間的倫理開始消散,通過嚴格的法令來約束君臣,無論職位高低。同時制定的法令也於情於理,而不是閉眼就是重刑。而劉邦則是的天下之後清算功臣的第一人,在後世很多君主都是如此,與劉邦比起就收斂一些。

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朱元璋為貫徹實施“重典治國”,十分重視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下令李善長、劉基等人制定律令。“明太祖平武昌,即議律令。”主要的法令有《大明律》、《大誥》等。

  • 《大明律》--“重典治國”

明代在這個法令中吸取唐、宋、元的基礎之上又有新的增加,讓整個體系更加完善,明代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律、令、誥、例典等多種。

這部法令起草時間是在朱元璋統一戰爭時期,最終完成於洪武年代,這部法令可以說是古代編纂的總結,而且對清代至近代立法活動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借鑑。

要說明代重刑可以這本法令中看出一二,在“六律”的具體條款中有凌遲處死、邊遠充軍、戮屍、刺字等酷刑。

在“凌遲處死”中還有這樣一條規定,連“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皆斬。身邊親近的人都隨時有可能遭到重創。

在社會生活方面也有非常全面的制度,《戶役》、《田宅》、《婚姻》、《倉庫》、《課程》、《錢債》、《市廛》而下面有九十五條規定。涉及到人口、種族、田地、徭役、婚姻、鹽法、外貿、市場等生活方方面面的規定。

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 《明大誥》--“重典治吏”

朱元璋認為靠一部《大明律》不能根本解決問題,隨後在洪武十八年八月,十九年,二十年編制頒發《明大誥》用以嚴懲臣民犯罪,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加重了朱元璋想要用嚴刑峻法管理的想法。

這部法令列舉了幾千件關於凌遲、梟首,上萬件斬首、棄市案件,各種案件都有記載。

《明大誥》打擊矛頭是針對全體吏民,但是大部分屬於懲治貪官汙吏的案件,側重點是懲治貪官汙吏,這些條目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屬於懲治管理的,直接體現“重典治吏”的觀念。

  • 知行合一

頒佈法令之後要有人去執行,朱元璋從民間走來,最終也要到民間,洪武十三年設立御史臺,在十五年改成督察院,在十三個地區設立監察御史,負責去考察官吏風氣,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官吏的廉潔盡職。

同時設立錦衣衛,由皇帝直接管轄,不受朝中大臣的干擾,因此地位獨特,可以單獨處理官吏的案件,不受鉗制,而且只大部分針對官吏,所以大臣非常懼怕錦衣衛。

還多次向全國發布榜文,鼓勵各地百姓舉報有貪贓枉法行為的地方官吏,甚至可以直接以捉住貪官前往京城進行控告。

“自今以後,若欲盡除民間禍患,無若鄉里年高有德者,或百人,或五六十人,或三五百人,或千餘人,歲終赴京面奏......。朕必憑其奏,善者旌之,惡者移之,甚者罪之”

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整個社會狀態開始往好方向走,能夠成功的原因有幾點。

一、順應時勢,隨機應變

自從秦朝滅亡之後歷代開朝都是選用以“柔”治國,但是朱元璋能夠看清其中的原因,看清天下大勢,提出“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也就是重典治國。

二、健全法制,完善制度

開朝之後重視法令的建設,先後頒發《大明律》,《明大誥》等經過多次修改才頒發的法典,橫跨幾十年,在古代歷史上非常罕見。

三、重其所重,輕其所輕

很多王朝選擇以“柔”管理天下,秦、隋以“剛”整治天下,但是都是短命鬼,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把控好尺度,沒有做好區分,很多都用在民生之上。明朝在危機到國祚延續,重大事件中處理比較重,而一般的事件就相當於比較輕,這樣有利於打擊嚴重犯罪,緩和牴觸情緒。

四、嚴格執法,法不容情

有御史臺檢查官吏。有錦衣衛檢查御史臺和官吏,無論其官有多大,職有多重,權有多高,一概依法嚴懲,絕不姑息。當時駙馬歐陽倫依仗皇親國戚的身份多有不法行為,屢次派家奴販茶出境,即使是邊關大員也不敢過問。明太祖獲悉此事以後大為震怒,不顧公主求情,直接弄死。

朱元璋41歲當皇帝,60歲天下才安定,越到中年越怕讀懂朱元璋

對與錯都要自己負責

開朝賢明可以是他,殘暴血腥也可以是他

從天下太平之後,從洪武年號建立到洪武二十九年這期間發生無數大事,無數冤魂在悲鳴。

重刑之下並不是沒有黑暗,一系列不可見光的刑法在黑暗中孤泣,成千上萬的冤魂在獄中備受煎熬,“重典治國”雖然能夠起到很大威懾作用,但蒼生寥寥,朱元璋只有一個剩下都是小小螻蟻。

一場文字讓文字獄不計其數的人魂飛魄散,輕則一人鳴冤,重者滿門抄斬。很多人能夠躲開飛奔而來的屠刀,但是卻放下一生最引以為傲的筆墨,清風徐徐,獨留暗傷。

開明時期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恆案的爆發,每一件都是慘案,每一劍都是腥風血雨,開朝功臣沒有周旋餘地,細數短短光陰中,多少孤魂在地獄鳴冤。

朱元璋一路走來發生太多變化,同時也讓天下發生太過變革、

他有無奈的一面,也有無情的一面。一天面對數百公文忙的團團轉,要保護王朝,要守護至親。同時殺伐果斷也招來無數人的指責。

冤魂在低語,不知道朱元璋是否後悔如此舉動。

發現歷史,改變生活,關注 一起研究分享更多精彩內容,同時為創作不易點個關注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