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淡季逐渐凸显 棉花下跌风险加大

郑棉主力合约近一个月以来呈现下跌趋势,主要因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尚未签署的忧虑。后市而言,新棉大量上市且加工速度高于市场预期,使得棉花工商业库存大幅增加,市场销售压力加大。此外,下游终端需求淡季凸显,使得纱线、坯布库存快速累积,后市郑棉期价仍存下跌风险。

下游终端需求淡季凸显:纺织企业纱线、坯布库存消化速度减慢:截至11月26日,纱线开机率下调至58.4%,坯布开机率微降0.1%至57.3%;坯布库存指数上调2.2天至28.5天;纱线库存指数微升0.5天至19.5天,纱线、坯布开机率微幅下调,加之纱线、坯布累库速度有所加快,纱线、坯布需求延续疲软态势。

  纺织品服装出口同环比双双下降:2019年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28.68亿美元,环比减少6.74%,同比减少1.67%。1-10月纺织服装出口累计2248.20亿美元,累计减少2.56%。其中,2019年10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1.551亿美元,环比增加4.00%,同比增加4.22%;2019年1-10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93.103亿美元,同比增长0.4%;2019年10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7.129亿美元;2019年1-10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加1255.047亿美元,同比下降4.8%;10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据看,纺织品出口增长有所恢复,由于去年同期出口基数低的因素,预计四季度纺服出口将保持向好态势,但成本上升等长期不利出口的条件依然存在,加上近期汇率宽幅波动因素叠加,出口增长基础偏弱,增长动能仍显不足。

  替代品价格同步下调:11月纺织市场有所回暖,但需求无明显改善,替代品价格均同步下调为主。分品种看,涤纶短纤月末价格为6700元/吨,较前一月末下跌180元/吨,粘胶短纤为10100元/吨,较前月末下跌900元/吨,棉花与涤纶价差扩大了500元/吨左右,棉粘价差扩大了1200元/吨左右,棉花与替代品价格呈现反方向运行,令两者价差不断扩张,特别是棉花与粘胶价格扩大相对显著,由于粘胶类让价促销,来回笼资金,使得粘胶价格大幅下调,涤纶短纤成交相对不温不火,市场依旧处于大炼化及PTA等一系列新设备投产预期中,随着国内产能继续投放,加之聚合成本大幅降低后,令直纺涤纶短纤在其他领域替代了部分其他棉纺原料,年内产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使得价格处于偏低水平。

新棉加工超预期,库存大幅增加:进入11月下旬,全国籽棉采收陆续收尾,国内大部分棉农基本已完成本年度采收工作。截至11月24日24时,新疆累计加工307.4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05.81万吨增加0.52%。而相比去年,本年度日均加工量低于去年同期,累计加工量高于去年同期。随着棉花加工工作的推进,棉花加工企业售棉压力也不断加大。

  据中国棉花协会棉花物流分会对全国18个省市的186家棉花交割和监管仓库会员单位库存调查:10月底,全国棉花周转库存总量约246.99万吨,较上月增加75.67万吨,高于去年同期20.89万吨,同比增幅较上月收窄43.15万吨。市场对未来消费仍较担忧,新棉全面开始采收,收购企业入市谨慎。月末全国棉花周转库存环比大幅上升,但相较于去年,同比增幅继续收窄。

  此外,10月,新疆棉花专业仓储库出疆发运量为25.81万吨,环比增加9.15万吨,高于去年同期13.13万吨。2019年1月-2019年10月,出疆棉公路与铁路共发运282.59万吨,同比增加28.91万吨,随着籽棉收购进度加快,加之棉花现货上调,利于新棉出疆量。

  综上所述,新棉交售基本结束,加工速度高于市场预期,棉花工商业库存大幅增加,并且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社会库存呈现宽松局面。下游纱线、坯布开机率微降,加之产成品库存继续累积,叠加10月国内纺织服装出口环比、同比双双下降,内销竞争压力加大,近期纺织厂冬季订单进入尾声,纺织企业采购相对谨慎。基于供应逐量增加以及终端需求进入淡季的格局下,预期后市郑棉期价下跌风险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