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幾十年前,拾糞是農村常見的景象。現在村裡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時,還會回憶起擔著糞筐上學的情景以及把起早拾糞的景象形象地形容為“像趕集一樣熱鬧”。拾糞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一開始它是農村積攢肥料的一種個人行為,當全國進入人民公社化時期,拾糞成為了一種集體行為,並且是掙取工分的一種方式。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新國成立以後,土地革命改變了土地的性質,農民分到土地,徹底成為土地的主人。在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農業改造的步驟和商業類似,先成立互助組,然後由初級社到高級社最後實行社會主義人民公社化。在人民公社化時期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自身只有少量的自留地可供支配。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農村在生產隊的管制下,農民需要在集體土地上勞作,由生產隊長統一分派任務,由記分員記錄當天的工分,根據勞動的強度記錄不同的工分,從1到10分不等。一般成年的男勞動力工作一天可以掙滿10分,婦女一般是8個工分,老人和兒童有時相當於半個勞動力。國家為了增加糧食的產量,提高農民積肥的積極性,拾糞成為獲取工分的一種途徑,因此拾糞不再單純的只是農民的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農村出現了像趕集一般熱鬧的拾糞景象。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生活在集體時代的農民一年四季很少有休息的時間,一年之中的農忙季會佔用農民的大量時間,剩餘的時間還會用來積攢肥料、鋤草等管理農。男勞動力是沒有時間拾糞的,而且一位成年的男勞動力天天挑著糞筐在村中拾糞,是容易被村民議論的,被認為是一種偷懶的行為。一般不敢做,他們認為拾糞是一件輕鬆的農活,你和家人吃同樣的飯,就應該創造同等的價值。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在農村,剛出嫁到婆家的媳婦,就要幫助婆婆操持家中的一切事務。早晨起來要給一家人做早飯,吃過飯後和村民一起上工,下工回來還有幫著婆婆做午飯、晚飯。勞累了一天她們是無力拾糞的。等到她們有孩子時,她們更沒有時間去拾糞,除了應對生產隊的農活以外,還要照顧孩子。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一位老年人這樣說:“在當時,我要做飯,還有給這些小孩縫縫補補。掙工分是丈夫的活。所以就讓小孩去拾糞。那時候為了方便小孩去拾糞,還特意給一個孩子編一個糞箕。放學回來後,他們就拿著鏟子和糞箕在村裡拾糞。”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另一位老人說:“上地幹活的路上,看見一泡糞,用腳踢一些灰土埋著,埋著別讓人家看見給拾走了。那時糞是非常稀罕的。手邊沒有拾糞的工具就趕緊跑回家拿了糞箕和鏟子,拾了拿回家以後,又趕緊去上工幹活,不耽誤事。”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拾糞無需專門的技巧與技術規範,且需要的勞動消耗不大,任何人都可以從事這項農活,而且拾糞所撿是一種不確定的肥源,拾到多少糞還得靠運氣,收穫量不會很大且回報率極低,成年勞動力多不屑把主要精力浪費在此,故從事拾糞的主力是孩童。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當時主要的生活來源依據在生產隊掙取的工分,所以農民會盡一切的努力多掙工分,男人白天生產隊有許多工作,再加上村中人對整天拾糞的年輕勞動力頗有意見,所以婦女拾糞大都在晚上和早晨天還未完全亮的時候,而成年男勞動力則在上下工的空餘時間,當然上了年紀的老人,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從事生產隊沉重的農活,會選擇一些生產隊較輕鬆的農活,拾糞是許多老人經常做的。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在拾糞的過程中產生摩擦是普遍現象,但不會引起鬥毆。有時兩人會同時看到糞,這時就看誰的動作快了。如果你搶先另一個人而把糞採到自己的糞筐裡,即使他不憤,也不會說什麼,可能自認倒黴。還有一種情況是兩人同時看到,並且一直都說自己先看到的,那麼這種情況可能需要根據一個人的身高、胖瘦以及在村中的地位來判斷,村民在衡量這些條件後考慮是否值得為此冒險。

幾十年前,農村這個事情,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做,男人一般不能做!

因為那個代,很特殊,農村的資源稀缺,當時的農民溫飽都成為問題,更無力購買其他的肥料,因此便積極地收集生活中的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的原料來作為肥料施,拾糞便作為一種農村積攢肥料而存在。中國進入集體化時代時,拾糞的目的沒有改變,但它成為了掙取工分的手段,拾糞成為工分的來源之一,老百姓為了多掙取工分便會看中這一項輕鬆的農活,所以才會出現早晨拾糞的景象像趕集一樣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