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浮動費率來了!能幫我們賺更多嗎?


基金浮動費率來了!能幫我們賺更多嗎?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

這兩天基金業的大新聞,莫過於“浮動費率”的基金再度開閘。

之所以是“再度開閘”,是因為早在2013年我國就曾發行過第一隻“浮動費率”的基金。

作為投資者,我們最關心的莫過於這兩個問題:

1.什麼是浮動費率基金?

2.浮動費率基金能不能讓我們的基金收益率提高?

PART01

什麼是浮動費率基金?

在《一文弄懂買基金的成本》中,小丫和大家講解過基金要收取的各項費用,主要包含申(認)購費、贖回費、運作費(管理費、銷售服務費、託管費)。

按照固定費率運作的基金,就是無論基金業績好壞,管理費都是按固定費率收取的。我們只需要確認好各項費率和基金持有時長,就能計算出投資該只基金,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舉個栗子:

基金浮動費率來了!能幫我們賺更多嗎?

選擇該只基金A,持有一年再贖回,那麼整體要付出的成本就為1.65%(1%+0.05%+0.5%+0.1%),你的基金當年收益率10%也好,-10%也罷,1.65%的成本是固定付出的,基金公司旱澇保收。

而按照浮動費率運作的基金,其管理費率則和基金業績直接掛鉤,業績好基金公司能多賺,業績差基金公司就少賺。

“浮動”主要有兩種形式:

(1)固定管理費+“業績提成式”管理費

基金仍然保留一部分固定管理費,當基金業績超過設定的基準時,超額收益部分再另外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費,業績沒有超過基準則沒有附加管理費。有的浮動費率基金甚至免去了固定部分的費用。

(2)圍繞基準業績上下浮動的“階梯式”管理費
當基金業績超過比較基準時,管理費向上浮動收取;當基金業績低於比較基準時,管理費率向下浮動收取。

基金浮動費率來了!能幫我們賺更多嗎?

PART02

浮動費率能提高基金收益率嗎?

對投資者來講,“浮動費率”的運作方式,看起來好像能促使基金公司和運作團隊,更注重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去幫投資者賺更多的錢,畢竟基金收益越高,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也能拿到更多。

我們當然希望如此。

但大家也千萬別想當然,認為買了浮動費率的基金,就能賺更多的錢。

那些年我國發行的有業績統計數據的32只浮動費率基金裡,截止11月21日,跑贏基準的有21只,另外11只還是跑輸基準。

而且也有人擔心:

會不會有基金經理為了博取更高的浮動管理費率,在操作上變得更大膽冒進;

會不會有基金經理在基金業績達標後,為了保住既得的浮動費率,後期操作變得更保守以至於錯過一些好的機會。

當然,這兩種顧慮小丫覺得是小概率事件。畢竟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想做的也是“長期生意”,所管理的基金業績不好,口碑不好,怎麼吸引投資者繼續跟投呢。

總之,浮動費率基金的出發點,是希望能將投資者與基金管理團隊的利益進行捆綁,從而擁有共同目標,進一步促進“雙贏局面”。但這種收費方式的基金,並不代表一定能幫投資者多賺錢,當我們選擇“浮動費率”的主動型管理基金時,一樣要著重考察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

PART03

首批6只試點基金出爐,怎麼買?

首批試點的6只浮動費率基金產品如下,其中5只發行時間(即開始認購的時間)均為11月28日:

基金浮動費率來了!能幫我們賺更多嗎?

要注意的是,這6只基金均有“持有鎖定期”,即投資者所認購(或申購)的份額,需要持有至鎖定期結束後,才能進行贖回/轉換操作。

以中歐啟航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為例:

基金浮動費率來了!能幫我們賺更多嗎?

對持有期限特別在意的投資者就要注意了,想買的話就要用三兩年內不用的閒置資金去買。

鎖定持有期其實是有好處的,一來可以方便基金經理更好的執行投資策略,二來可以避免投資者因市場短期漲跌而非理性贖回,做長期投資者。

此外,這6只基金的浮動管理費收取規則是統一的:

0.8%的固定管理費率,投資者單筆贖回時計提業績報酬,年化收益8%以上的部分收取20%業績報酬,不到年化8%不收業績報酬。

要認購這些基金,天天基金網、各基金公司官網都可以。末了小丫還是要再提醒大家一句:

買主動型基金,請選合適自己的,並著重關注基金管理團隊的投研能力、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