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電子客票改革,為何乘客“不領情”?

“火車票去哪兒了?”最近,在長三角一些高鐵站自助取票機前,不少乘客舉著一張類似收據的“白條”研究起來。自助取票機前人頭攢動,一些乘客面對“互聯網取票”“購票信息單”“取報銷憑證”三個按鍵舉棋不定。目前隨著火車電子客票在部分高鐵車站的推廣,這項旨在提升安全、環保、通行速度的改革,卻在一些乘客眼裡成了“麻煩”。

火車電子客票在部分高鐵車站的推廣,對乘客好處不少,如用身份證直接乘車不需要換紙質火車票,再加上電子客票可以實現自助化實名驗證,減少了排隊,提升了乘客的通行效率。不需要取票減少了對紙質車票的依賴,起到了環保作用。

近日,記者走訪上海虹橋、合肥南站、南京南站等試點車站後發現,目前推行火車電子客票對通行效率提升有限,環保作用也不明顯。

在車站看到,火車電子客票改革後,原本的紙質車票所包含的車票、乘坐信息、報銷三大功能分別被身份證、購票信息單和報銷憑證三者分別取代。

在車票方面,目前由於二維碼進站功能還未開通,刷臉進站和支付寶電子身份證進站並未普及,身份證是唯一可用的乘車憑證。不取車票直接用身份證進站已經是很多乘客的選擇,這次改革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影響。至於自助化實名驗證所帶來的便利,由於目前高鐵站普遍在進站實行身份安檢也沒有任何優勢。

在乘坐信息方面,原本不習慣看手機短信的乘客,就需要取一次購票信息單。這張類似收據的購票信息單無法作為車票使用,卻比原來車票大三倍。

如果乘客需要報銷,就要取“報銷憑證”。這張極為類似原來紙質車票的憑證,在票面註明“僅供報銷使用”,並且在報銷憑證上已經沒有了進站口、車次、座位等信息。

所以,本來就不取票的乘客使用身份證沒有變化,但是本來取票的乘客現在依然要拿取報銷憑證,由於目前自助取票機默認首選購票信息單,不少人還要既取報銷憑證還要取購票信息單。

高鐵站是一個人流聚集場所,在流程設計上需要綜合安全、效率與便捷三方面,一個好的改革必定是三方平衡的過程。而目前對於安全問題非常重視,而對於旅客的效率與便捷方面的考慮還可以想得更多。(王文娟、趙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