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前幾天逛知乎,我看到下面這個問題: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定投一生推的菜雞,很好奇他是如何”虧損到懷疑人生“的。打開一看,這位大哥,定投的主動型基金實在太多了!你不虧誰虧啊!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上面這張圖,是提問者定投的基金構成:15只主動型基金 + 2只指數基金。經常看菜雞文章的朋友都清楚,菜雞在講定投的時候,一般都是推薦指數基金而不是主動型基金。


一直以來,也經常有小夥伴在後臺問菜雞,現在是不是可以定投XXX(各種主動型基金)。今天就借這個機會,把這事掰扯清楚,免得大家不小心掉進類似的坑裡。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我們日常見到的基金,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兩種。


主動型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主動管理的基金,負責管理的人就是基金經理,我們常見的XX股票基金、XX混合基金等都屬於主動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的特點,在於主動尋找投資機會、進行投資交易,靠的是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目標是賺取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


被動型基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數基金——定好規則、跟蹤某一指數為主,放棄主動管理,目的是複製指數的表現,漲跌主要靠市場趨勢。也有一些被動型基金,會融合一定的主動管理策略,比如策略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型基金,相對小眾,今天先不展開。


兩大類基金的區別,可以歸納為一句話:主動型基金的核心是人,指數型基金的核心是規則。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再來說說文章開頭那個提問者定投虧損的原因。


首先,要想挑到一隻好的主動型基金,太太太太太太太難了。


主動型基金,高度依賴基金經理自身能力,所以挑選主動型基金,第一件事就是挑選基金經理。


對於財大氣粗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有資源對基金經理進行畫像,瞭解基金經理是什麼風格、擅長什麼樣的環境;也有能力對基金經理進行業績歸因,找出過去的超額收益到底來自哪裡;甚至可以對基金經理進行當面訪談,評估基金經理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否有完整的投資邏輯…


但對我們普通小散戶來說,臣妾做不到啊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去追一些既往業績很好的明星基金經理。


可是,就算是他們也不能保證,明年還會給你帶來好運,因為基金市場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冠軍魔咒”——上一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下一年往往表現一般,有的甚至排名倒數,讓人唏噓。


這個情景,在前幾年迥異的市場變遷中,頻頻出現。


像2017年普通股票基金的前3位,2018年跌幅分別為23.47%、32.22%、30.51%,基本排在同類基金100名之後…


所以說,如果你第一步錯基金都選失誤了,再傻傻定投豈不是……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相比而言,指數基金就不怎麼需要考慮基金經理風格的問題。


它的核心是“規則”,編制原則確定,持倉公開透明,且基本與指數一致。我們甚至只需看下指數基金的名字,就能知道這隻基金投資了什麼行業或者投資了什麼股票。


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買的就是滬深300裡的股票,中證500指數基金買的就是中證500裡的股票。簡單明瞭,新手友好。


同樣,指數基金也不存在什麼魔咒難題,因為其投資相對分散,賺的是市場的平均收益。


你還別看不上這個平均收益。

A股市場投資者交易量與盈利情況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數據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年鑑(2018年卷)

想我大A股民,勤勤懇懇的交易一年,貢獻了82%的交易量,但盈利佔比卻只有9%。能賺到市場平均收益,你就已經戰勝了大多數投資者了……

像前陣子菜雞給大家分享過一份今年國內頂尖私募基金的業績數據,絕大部分都還遠遠落後於滬深300。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還有很重要一點,是指數基金很便宜啊!


我們都知道,投資基金時有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託管費等一系列費用。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股神巴菲特二十幾年前就說過了,

“大部分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通過投資指數基金,在扣除管理費和其他費用後,所獲得的淨投資收益率,肯定能夠超過絕大多數投資專家。”


天弘基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目前國內的基金市場中,股票、債券等主動基金的平均費率為1.75%(管理費1.5%+託管費0.25%),但指數基金的平均費率僅0.77%(管理費0.64%+託管費0.13%)。


像我一般推薦大家買的C類指數基金,跟主動型基金相比,更是無申購費、無贖回費、每天只計提部分銷售服務費(0.2%/年)。


你要知道,定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投資過程,長期來看,更低的費率,也是你降低持倉成本的一部分,未來可是能對你的收益產生滾雪球的價值。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雖然上面說了許多主動型基金的缺點,但並不是絕對不可以定投的。


如果你已經入門,有相當風險承受能力,有不怕虧損的閒錢,有自己充分功課之後看好的基金,定投是可以嘗試的,也確實有可能幫助你在購買主動型基金時,降低持倉成本。當然,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踩準退出時點……


可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已經有能力選好基金、會擇時,或者是對某個基金經理特別信任,你要麼低買高賣,要麼長期持有,這時的你,可能已經開發出更多高級玩法了,定投的必要性並不高。

這個定投“陷阱”,不知坑了多少人!.

而在我們小白的實際操作中,光是押對基金就已經很難了……


像基金規模、過往業績、基金經理履歷、基金評級等這些我經常推薦的指標,僅僅只是幫助我們篩選基金的必需條件……市場環境變化、黑天鵝事件出現等等,都足以擊垮一隻基金。


文章開頭那位定投了15只主動型基金的大哥,問題就出在選得越多、出錯越多,而且,他的做法,也是一個典型的小白式錯誤,操作方式和投資對象錯配了——希望看菜雞文章的大部分小夥伴,吸取教訓。


面對滿屏好基,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請默唸這句話:說一千、道一萬,定投還是指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