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國如何繼續行動?

發揮重要作用

一波三折中,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2日至13日將在馬德里舉行。

應對氣候變化,各國面臨哪些老問題和新挑戰?

在日前舉行的“能源基金會來華20週年座談會”上,能源基金會發布中美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倡議,呼籲美國聯邦政府重新考慮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呼籲雙方的國家政府加倍努力,共同探索和採用氣候解決方案。

全球聲音:美國孤立了自己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合作精神,對於氣候變化的威脅,沒有人可以置身之外,美國不能、澳大利亞不能,中國也不能。”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指出,過去20年,中國在可持續發展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為了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和長期繁榮,我們必須堅持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11月4日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巴黎協定規定,協定生效3年後(即2019年11月4日),締約方才能正式要求退出,退出過程需要一年時間。這意味著,美國將於2020年11月4日起退出巴黎協定。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表示:“我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感到很失望,但我想讓每個人都知道,美國正在努力,當地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完全相信,當總統選舉發生變化時,我們會馬上和中國合作,提供世界所需要的領導力,真正朝著未來可持續發展邁進。”

吉娜•麥卡錫進一步指出,我們需要知道,包括美國在內所有的國家已經入局了,不希望其他國家因此感到沮喪,大家需要齊心協力站在一起,讓世界所有人都清楚認識到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大家需要現在就行動起來,需要站在一起,如果美國政府不理解這點,就會孤立自己。

陸克文認為,儘管美國繼續決定退出巴黎協定,但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仍存在理性合作的空間。值得慶幸的是,在國家之下存在許多非政府組織繼續創造渠道,搭建橋樑,保持兩國間氣候問題的對話與合作。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Lord Nicholas Stern)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十分的緊迫性,世界經濟在未來20年可能會翻番,同時這個階段的排放要極大地降低。這不僅需要各國制定更加強有力的政策,還需要強大的國際合作。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將繼續行動

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中國將如何繼續推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數據顯示,中國並未放緩應對氣候變化的腳步。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表示,過去20年,中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很大進展,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累計節能佔全球58%。此外,中國已經提前兩年實現了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如何继续行动?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截至2018年底,中國單位GDP碳排放量已經下降了45.8%,提前完成目標。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30%,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也佔到了全球的50%。中國還在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為增加碳匯作出積極貢獻。

能源基金會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能源基金會在中國已資助了2739個項目,受資助單位累計超過750家,贈款金額累計超過3億美元。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表示,中國正成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和可再生能源的領軍者,全球能效改善的一半來自中國,能源基金會為對這樣的鉅變貢獻過一份力量感到驕傲。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如何继续行动?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看作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趙英民提出,中國要抓住當前大好機會,特別是明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召開的歷史性機遇,合力推動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進程;要以中國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合力推進中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高水平保護;要以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依託,合力探索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蘇偉表示,中國願意繼續加強同各方的合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共同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未來,各方要深化生態文明的政策交流,擴大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加強綠色發展的務實合作。

解振華認為,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中國還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