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一個區,人口超50萬,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同安區來說,人口超50萬,隸屬於廈門市。在歷史上,晉太康三年(282年)析東安縣設立同安縣,這是該地區建縣之開始,至於同安這一地名,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

福建省一個區,人口超50萬,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

首先,同安區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在地理位置上,同安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今境域在北緯24°32′35″~24°54′46″,東經117°54′46″~118°24′32″之間,北靠安溪、南安,東連南安,西接長泰,西南與廈門郊區毗鄰。境內陸地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40.3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1078.55平方公里,海岸線86公里,海域面積167平方公里。就同安區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今福建省同安區一帶屬閩中郡。在秦朝時期,閩中郡包含了今福建省一帶的大部分地區。

福建省一個區,人口超50萬,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廈門市同安區一帶屬東吳的疆域。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公元282年,西晉析東安縣設立同安縣,當年即廢。對於同安縣這一縣名,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包含了美好的寓意。進入到南北朝時期,今同安區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屬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4鄉設立大同場。五代十國時期,後唐長興四年(933年),正式升場建縣,為同安縣,轄3鄉11裡。在五代十國時期,同安縣的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同安區一帶。公元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同安縣屬之。

福建省一個區,人口超50萬,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

公元964年,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同安縣成為北宋的疆域。宋朝淳祐(1241年-1252年)年間,同安縣屬福建路漳州府。宋同安縣下轄3鄉33裡,後併為27裡,再縮為11裡,即同禾、民安、翔風、嘉禾(以上屬綏德鄉)、長興、從順、感化、歸德(以上屬永豐鄉)、仁德、安仁、積善(以上屬明盛鄉)。元朝建立後,設立泉州路,同安縣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同安縣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福建省一個區,人口超50萬,名字取“同安共樂”之意

最後,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在同安縣綏德鄉嘉禾裡設立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在清朝時期,同安縣屬福建省興泉永道。到了1914年,同安縣屬廈門道。同年4月,劃出同安縣綏德鄉嘉禾裡設立思明縣,不久廢。1928年,同安縣直屬於福建省。1970年,同安縣屬晉江地區。1973年,同安縣再歸廈門市。1997年5月,撤銷同安縣,設立同安區,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截至2018年底,同安區總面積達657.5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55.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