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初调动的时候明明是事业编制,怎么突然发现成了编外?

很多人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对自己的身份提出异议,说当初调动的时候明明是事业编制,怎么突然发现成了编外的?实际上,这个原因非常复杂。

一是组织原因造成的。事业单位选人方式的严格规范,大约起于2010年前后,尽管已经有了考选的渠道,但用人上还没有现在的一刀切,进人渠道比较多,除了部队退伍安置外,很多是通过各种方式从各行各业调入的。这中间容易产生三个问题:一个是有些单位自行选人并办理手续,但并没有经人事、编制部门审批同意。第二个是有的单位采取人先来,待编制空缺后再办理手续,但由于后期进人规范了,关系却无法办理。第三个是有些执行规定不严格的地方,未经上级批准并列入计划而自行组织考试招聘。

“我”当初调动的时候明明是事业编制,怎么突然发现成了编外?

二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过去很多事业单位为了增加收入或充实力量,会成立企业,人员混用。由于有了收入,企业人员的待遇与事业几乎没有差别,加上人们对编制和身份的意识不是很强,容易造成自己就是事业身份的认识。另外,有些地方虽然面向社会招聘人员,但属编外派遣制(也有招聘公告含糊不清的问题),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个差别,误认为自己是事业编制。

这两种问题的暴露,主要出现在实名制登记和缴纳保险后。编制机关实施实名制登记后,凡是未履行法定手续的,一律不认定事业身份;由于系统分离管理,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后,企业身份的人员缴纳事业保险的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因此,很多人的身份问题往往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但为时已晚。

不管什么原因,按照现行规定,凡未履行法定程序的,一律视为无效,不存在如何解决事业身份的问题,组织所能做的,只有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这是纪律,不可突破。

因此,对于现在参加各类考选的考生来说,要认真研究招聘公告,务必搞清楚你所报考的单位和职位的具体含义,否则,没有任何办法解决争议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