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延边州篇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南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隔图们江相望,是一个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美丽地方。 长白山脉蜿蜒起伏,长白林海绵延千里,图们江、第二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宛如彩练玉带,纵横流淌在青山绿野之间。

延边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肃慎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延边是满族及其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清朝的“龙兴之地”。

延边地名源于延吉。明代时,人们把延吉叫做叶吉,按女真语有山羊之意。一说由于这个地方是盆地,长年有烟雾笼罩,故称烟集岗。延吉即烟集的谐音。

延边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中国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延边林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和牡丹江“四江”的发源地,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旅游景点

延边州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个AAAAA国家级景区、9个国家级景区,4个省级景区和65个州级景点。

延边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有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千里图们江畔的自然景观、“一眼看三国”的防川边境风光、仙景台风景区、悠远的古渤海国遗址,朝鲜风情等。

延边已经开辟的7个旅游开发区是:长白山自然风光游览区;延吉民俗风情游览区;珲春边境风貌游览区;龙井历史遗迹游览区;图们江边城游览区;和龙龙王山游览区;敦化六项山游览区。

已开通的12个旅游项目是:长白山风光游;长白山冬季游;满族发源地游;延边朝鲜族民俗游;中朝边境游;中俄边境游;图们江水上游;敦化渤海古迹游;龙井历史遗迹游;和龙药物健身游;直升飞机航空游;打靶旅游。

1、六顶佛光

延边八景之首,位于敦化市区,敦化历史悠久,属于长白山余脉丘陵地带,这里牡丹江环绕而过,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群峰环绕、紫云缥缈、游龙衔珠。六顶群峰环绕,伸延广阔,向东北部是栖息着丹顶鹤、大雁、野鸭、鸳鸯等珍贵鸟类雁鸣湖风景旅游区;西北部是神奇秀美,垂直植被景观带明显老白山风景区。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2、满天繁星

延边八景之二,满天星风景区是由满天星水库为主体构成的,位于汪清县百草沟镇境内,形状如一条张开大口的蝮蛇,盘踞在丛山密林里,下衔百草沟遗址。满天星景区共分八大景区、三十六个景点,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而成。八大景区中,龙龟岛景区和双水景区的一部分,被规划为中国朝鲜族文化风情博览城。

3、人间仙景

仙景台风景名胜区是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 该景色位于和龙县境内,自然景区群峰秀丽壮观,主峰平地拔起气势磅礴,山峦奇特。每个峰群上都有美丽的风松群、金达莱。山上山下泉水四季长流,草长沟深,鸟鸣山幽。奇峰、奇岩、奇松、奇花、云海日出等300多处奇景荟萃的世界。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4、崇善山水

崇善山水景区位于和龙县南部崇善镇的边境地带,这里有著名的军舰山,山上石壁陡峭,林木茂盛,山花鲜艳。军舰山下是清澈微绿的江,水清可观鱼。在江边垂钓,用江水熬汤,味道特鲜美。崇善风光自然神美,没有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加上长白山自然景观带、天女浴躬池、中朝边境第一块界碑、图们江源头、金日成钓鱼台、红旗河瀑布等极具旅游丰韵的景观来衬托,为这里增加了亮丽的色彩。

5、三墩连城

三墩连台遗址位于延吉市区 ,延边的“墩台”与古长城依靠,总的布局呈弧形,护卫着延吉布尔哈通河与龙井海兰江间广大肥沃的河谷盆地,构成了一个十分壮观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体系。

墩台遗址有大墩台、小墩台、帽儿山墩台。三个墩台互为犄角,构成三角形军事联络体系,共同守卫着当时的渤海郡国心脏——城子山山城。在古代军事通信技术迟缓的条件下,这种利用地形地势的军事预警系统设计,是非常实用的。若有敌人侵犯,夜放明火、日举狼烟,迅速报警传递军事信息,每墩台有军士5名守卫,至清朝中期逐渐荒废。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6、双城对峙

位于珲春市郊,由干沟子山城和萨其城组成了恢弘的双城对峙历史景观。

据《明史》记载,原称“浑蠢”,其语源于女真语,即“边陬”“近边”之意。“珲春”为“浑蠢”的转音。明代称此地为“珲春卫”,一向被视为边寨重地。 此地早在周秦为肃慎地,汉、晋为北沃沮,北魏时期属勿吉地,隋至唐初为拂捏靺鞨之南境,白山部之东境,后属渤海南京南海府,江为博罗满达勒部。金代为完颜部肇基王业之地,后属上京海兰路,元属开元路,明代于此地设置珲春卫,明末为满族舒穆禄氏所据。清顺治十年(1653年)此地为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地,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

7、白衣乡情

安图县红旗村是延边地区纯朝鲜族居住的村屯,朝鲜族因喜穿白衣而被人们尊称为“白衣民族”。全村百户余户居民,保持了朝鲜族传统习俗和民风。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东北——东北亚成了是非之地。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原本东北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满洲人的“龙兴之地”,绝对不允许中国内地人到东北。此时为移民屯边,也不对外开放边禁,同时也放宽对朝鲜方面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朝鲜族的源头。由于朝鲜的天灾人祸以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使大批朝鲜族人背井离乡,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迁入中国延边地区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上的“白衣渡江”,说的就是中国延边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的故事。而安图县的红旗村是完全由朝鲜族人组成的自然居住村,在这里良好地保存了传统的朝鲜民族的文化和遗风。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8、佛指朝天

佛指朝天景区位于龙井市,龙井天佛指山是我国内唯一的保护松茸及其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佛指山属长白山山脉,海拔170~1 331米。山高谷深、坡度陡峭。

天佛指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脉山,天佛指山北侧有四条大型沟壑,南侧有三条大型沟壑,峰顶谷底高差大,海拔高度700米以上。雄伟壮观、岩石怪异,构成了本区独特的地貌景观。

文化艺术

舞蹈

农乐舞:朝鲜人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巫舞:对整个朝鲜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它与朝鲜族舞蹈的历史关系还有待于研究。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服饰

延边服饰以朝鲜族服饰为主,代表性的为朝鲜人服饰。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礼节

朝鲜族人民注重礼节,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和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转到侧边,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父母诞辰60周年这一天,女子们还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宴席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

歌曲

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红太阳照边疆》等。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

特产美食

1、特产

人参:“东北三宝”之首,为百草之王,根茎白胖,多须。分野生和人工培育两种,野生的称为“野参”。

貂皮:貂皮素有“皮毛之王”之称,以能御寒、保暖性强、不沾水等特点而成为皮毛中的上品。貂皮可分为紫貂皮和水貂皮两种,其中又以紫貂皮较为名贵。紫貂生长在长白山林海中,外形酷似家猫,性情古怪,难以驯养。已成功育养了紫貂。其皮毛多为褐色,既轻柔又结实,毛绒丰厚、色泽光润,华丽美观。天然紫貂是国家一类珍贵野生动物,禁止猎杀。

鹿茸:鹿茸是指雄鹿初生的嫩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长白山盛产梅花鹿,每年春季鹿角都会脱落下来,夏季再重新长出新角,新长出的角非常柔软,表面布满茸毛,所以名为鹿茸。鹿茸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的功效,此外,鹿肾、鹿尾、鹿筋、鹿骨、鹿血、鹿皮及鹿肉都是珍贵的滋补药材。

松茸: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中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根雕:用长白山木本植物根、杆、瘤、枝桠等部分,制作的手工艺品。

2、美食

延边的饮食受朝鲜族饮食文化的影响已形成了自己独特风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族也十分喜爱朝鲜族饮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酱汤”的主要原料是五花肉、小白菜、黄豆芽、土豆、海带、豆腐、平菇、西葫芦、尖辣椒等,以朝鲜族的大酱代盐,不加也不用豆油暴锅,加水直接炖熟,不加味精,即可食用,在延边有个说法:“三天不喝酱汤,浑身就没劲”。

苹果梨:延边的苹果梨是1921年从朝鲜引种6棵梨的接穗,与龙井市桃源乡小箕村的耐寒山梨嫁接而成的,果形扁圆,果面带有点状红晕。酷似苹果,故名苹果梨。1985年农牧渔业中召开全国苹果梨的检评会,延边苹果梨被评为全国第一优质梨。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咸菜:咸菜是朝鲜族喜爱的佐餐食品,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萝卜,黄瓜,芹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片,块,丝,用盐卤上,然后再拌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面、香菜面、味精、糖稀、虾酱等多种调味品,轻微发酵。[7]

泡菜:也叫辣白菜,是朝鲜族饮食的一种,是朝鲜族日常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打糕: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

松饼:松饼形状如饺子。是先将和好的加有土豆淀粉的米面擀成小面片,再把拌有芝麻、枣、核桃、松子仁、糖的小豆馅包在里面,放到铺满松树叶的笼屉上蒸熟而成。

冷面:延边朝鲜族喜吃冷面。冷面的主料为白面,荞麦面和淀粉。

狗肉:狗肉是朝鲜族喜欢吃的肉食。一般都是大块地吃,过去多在三伏天吃,认为热天吃了能滋祉身体。

延边烤牛肉: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片,加冰醋、朝鲜族酱油、蒜末、洋葱泥、西红柿泥、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淹制四个小时,另备海鲜酱酒、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等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在桌子中央,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烤,蘸调料后来吃,烤牛肉外焦里嫩、酥香甜辣。其中洋葱泥、西红柿泥、白糖、胡椒粉的使用是增色生香的要点。

吉林丨“礼仪之乡”“歌舞之乡”之延边州篇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鲜族的风俗。此酒以加工大米时产生的碎米酿制而成,每十公斤白酒,配五百克松茸、二百克蜂蜜,五十克菊花浸泡而成。

五谷饭:朝鲜族吃五谷饭由来已久。每逢正月十五,农民用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分别堆放到闷锅里做成五谷饭吃。乡间还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种,便表示哪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这种风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米酒:朝鲜族爱喝的一种稻米发酵饮料。米酒是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来访,主人总要端上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这种米酒后劲十足,发酵时一定要保持低温密闭,防止酸败。

游览的最佳季节

3月-11月最佳。 春天可以看金达莱开遍的草原,秋天去林间拾起金色的梦野,夏天则是适合避暑的时候。这里的冬季虽然寒冷,却也是别有北国风情。这里有着日本海和长白山的庇佑,所以延吉的冬季其实也没那么严酷,去长白山泡个温泉更是潇洒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