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前瞻|工業軟件:我國要實現“製造強國”的最大短板

工業軟件是指在工業領域裡進行研發設計、業務管理、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的相關軟件與系統。在軟件行業中,工業軟件只佔很小的比例,卻是工業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其中高端軟件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在近年來幾次“卡脖子”事件中,工業軟件和芯片是同時擊中中國製造的“軟”“硬”兩把利劍。但芯片萬眾矚目,相反工業軟件作為“製造強國”最大短板卻未引起社會各方足夠重視。

产业前瞻|工业软件: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最大短板

“中國製造‘大而不強’,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工業軟件弱小和受制於人。沒有強大的工業軟件,就沒有強大的工業製造。我國要實現‘製造強國’,必須擁有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走向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敏告訴記者,今天,我們可以說中國是全球第一製造大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是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但如果沒有作為大腦和靈魂的工業軟件的強健支撐,中國製造業再龐大的規模和體量都不過是‘行屍走肉’。”

“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工業軟件是改革開放以後,唯一一個與國外同行不斷拉大差距的工業技術領域。尤其是本世紀前十年中國自主工業軟件行業的大規模潰敗,對當前我國實現製造強國戰略和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制約。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乘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創的春潮,類似“北利瑪,南啟明”“兩大三小(兩大為開思、利瑪,三小為金航聯、經緯、並捷)”等等一眾本土工業軟件開發企業蓬勃而起,國內僅ERP軟件公司就超過1000家。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北自所”)首席專家蔣明煒介紹說,當時,在市場上國產工業軟件與國外產品相比並不差,加上國外產品引進有漢化和適應中國國情的問題,有些方面國產工業軟件的優勢還比較明顯。“因為我們起步不晚,而且吃透的‘黑八本’也是國際工業軟件發展理念的重要源頭之一,實現了不少結合我國實際需要的功能優化和創新。”

據趙敏統計研究,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產工業軟件平均市場佔有率在25%左右,其中個別專項領域曾達到45%左右。

據悉,北自所參與該項目總工程師當時從IBM帶回來COPICS的八本黑皮書,在中國工業軟件界著稱為“黑八本”。蔣明煒回憶說:“這是中國工業軟件開創的源頭和先聲,對它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拉開了中國工業軟件發展的序幕,從中培養出了一批知名的工業工程管理專家,包括他們的學生,成為我國工業軟件領域的中堅力量。”

产业前瞻|工业软件: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最大短板

正是基於這種信心,蔣明煒等國內專家針對當時中國市場中工業軟件現狀,提出“國外軟件三分之一可用,三分之一修改後可用,三分之一不可用”的觀點。這個觀點遭到了幾乎所有外國軟件供應商和代理商的強烈譴責,當時一度每次外商贊助的產品發佈會、研討會,都將類似蔣明煒這樣的中國觀點批判為“閉關守舊的代表”……

與此同時,國外工業軟件企業開始運用各種手段加大力度“圍剿”中國本土軟件。

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加上某些主管部門和大型工業企業長期形成“重硬輕軟”“迷信洋貨”思維,隨著大規模高端設備進口,國外工業軟件捆綁式進入中國市場,原本就缺乏資金和政策支持的中國本土工業軟件企業,路越走越窄,紛紛敗下陣來。

本世紀前十年,中國國產工業軟件所佔市場比重急劇萎縮到不足5%。2013年科技部“863”CIMS項目終止,此後國家部委再也沒有持續性資金支持過國產自主工業軟件研發。

“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趙敏感慨地說,“工業軟件是改革開放以後,唯一一個與國外同行不斷拉大差距的工業技術領域。”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軟件市場達到3531億美元,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到1235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的35%。2018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進一步提高到1622億美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一窮二白成長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期間所積累起來的海量關鍵工藝流程和工業技術數據的信息,因為中國工業軟件能力孱弱而無法利用,大量毀損、流失乃至被竊取而“空心化”。

在趙敏看來,工業軟件包含了千千萬萬人的無數的技術發明和經驗積累,並被實踐證明有效,而且經過了千千萬萬人的反覆研發與優化,功能不斷迭代進化,任何個人和小團體的知識都無法與其抗衡。更重要的是,這個進化過程是需要花時間來漸進式積累的,不可一蹴而就。

因此,本世紀前十年中國自主工業軟件行業的大規模潰敗,對當前我國實現製造強國戰略和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制約。

工業軟件包含研發設計類(CAD、CAE、PLM等)、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MES、SCADA等)、業務管理類(ERP、SCM、HRM等)三大領域,其中研發設計類最為核心和關鍵。然而,目前國外工業軟件巨頭幾乎完全壟斷了我國工業軟件市場。

根據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研究評估,在核心工業軟件領域中的CAD研發設計類軟件市場,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美國PTC以及美國Autodesk公司在我國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國內數碼大方、中望軟件、山大華天等只佔不到10%的市場;CAE仿真軟件市場領域,美國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佔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生產管理類工業軟件領域,德國SAP與美國ORACEL公司佔有高端市場的90%以上,用友、金蝶等國內軟件企業只能佔據中低端市場的80%左右。2017年德國SAP公司營收達235億歐元,國內軟件龍頭企業用友網絡僅為63億元人民幣。

問題更嚴重的是,國產工業軟件的內核,也基本是由國外授權。目前,國內僅有一家工業軟件企業具有幾何建模引擎的知識產權。幾何建模引擎已經成為我國工業軟件“難以逾越的一道坎”。而國外先進工業軟件不可能對我國客戶開放源代碼,“照貓畫虎”的可能性很低。

“從這一點看,工業軟件是中國與西方技術差距最大的一個行業,甚至材料工業的差距都沒有這麼大。”業內專家普遍表示,工業技術軟件的差距,正是我們與西方製造強國最重要的差距,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短板”。

产业前瞻|工业软件: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最大短板

令人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一窮二白成長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期間所積累起來的海量關鍵工藝流程和工業技術數據的信息,都因為中國工業軟件的能力孱弱而無法利用,以致大量毀損、流失乃至被竊取而“空心化”。

一方面,過去30年來直接引進的“拿來主義”模式,一度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70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許多核心技術、知識經驗和數據,大量散落在各個企業,閉鎖在技術人員頭腦中,隨著企業的變遷、人員的流動而不斷耗散和流失。

隨著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尤其是外部勢力持續加大力量倒逼,中國製造由量向質的躍遷,正在開創出國產工業軟件研發的大場面。儘管困難重重,但一批咬牙堅持下來的國內工業軟件企業已開始展現勃勃生機。

多位業內專家呼籲,我國工業軟件方面明顯落後,成為易遭“卡脖子”的短板,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國產工業軟件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建議,從國家戰略高度重視國產自主工業軟件,提高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扶持中的優先排序。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表示,政策扶持應聚焦軟件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一批匯聚活躍創新主體和開發者的開源社區及平臺,推動長期“卡脖子”的工業軟件研發,打破高端工業軟件對國外的高度依賴。

5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要求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完善促進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值得欣慰的是,由於我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上當前嚴峻的國際市場風險,國內越來越多的大型國企和軍工企業,在市場和安全壓力面前,開始主動使用和扶持國產自主工業軟件。

产业前瞻|工业软件: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最大短板

此外,在基礎研發教育方面,中航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原首席顧問寧振波建議,督促各大高校注重基礎研發教育,加大基礎研發人才培養力度,為工業軟件企業提供人才支撐。同時,改變單純考核論文發表的評價體系,鼓勵科技人員投身基礎科研。

趙敏告訴記者,發展支持國產自主工業軟件並非關起門來搞保護,而是堅持開放市場環境下強筋健骨。“實現工業軟件的自主可控並不是要排斥國外工業軟件,而是打破現在國產工業軟件佔比不到5%的極不平衡的局面,實現國產和國外工業軟件的攜手平衡發展。”

----------------------------------

本文系《中國企業報》綜合報道。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