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接連流拍!被兩萬空殼公司騙貸1.26億,洛陽銀行7年IPO前路幾何?

加上近期流拍的52萬股股權,洛陽銀行年內在阿里拍賣平臺上拍賣的逾70萬股股權悉數流拍。北青金融發現,洛陽銀行2018年歸母淨利潤近乎“腰斬”,今年年初7家支行密集受罰,7月更是曝出1.26億元的騙貸大案。在IPO輔導期徘徊7年多的洛陽銀行,究竟怎麼了?

年內股權全數流拍

上市備戰7年仍未出輔導期

阿里拍賣平臺近日披露的拍賣信息顯示,11月24日,洛陽銀行有1筆52萬股股權及孳息在該平臺上進行拍賣,但最終以流拍告終。拍賣信息同時披露,該筆股權起拍價位160.99萬元,相當於在評估價178.88萬元的基礎上打了9折,約合3.10元/股。

實際上,上述並非洛陽銀行年內第一次出現股權流拍的現象。今年年初,洛陽銀行有1筆18.2萬股股權在阿里拍賣平臺上進行拍賣,起拍價為90.40萬元,相當於在評估價113.01萬元基礎上打了8折,約合4.97元/股。但該筆股權歷經兩次拍賣,最終都以流拍告終。

公開資料顯示,洛陽銀行成立於1997年11月,前身是洛陽城市合作銀行。截至2018年末,該行總資產為2534.16億元,最大股東是洛陽市財政局,持股比例為17.12%,分支機構均在河南省境內。

記者發現,早在2011年,洛陽銀行就開啟了A股IPO計劃。2011年6月,洛陽市政府發佈文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洛陽銀行上市領導小組。2011年10月24日,洛陽銀行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隨後向河南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材料,並在2012年5月17日取得河南證監局的輔導備案受理函,正式進入上市輔導之路。

但通過查詢河南證監局官網,記者發現,洛陽銀行IPO的最新進展,是今年10月15日由中信證券發佈了該行的第44期上市輔導工作報告。也就是說,前後歷經了超過7年的時間,洛陽銀行仍未走出IPO輔導期,其上市進程遠慢於同省的鄭州銀行(全國第一家“A+H”城商行)、中原銀行(港股上市銀行)。

就股權連遭流拍和IPO進展緩慢的情況,記者詢問了洛陽銀行有關負責人,對方未予回應。

年初7家支行密集受罰

曝出1.26億元騙貸案

除股權不受投資者垂青之外,進入2019年,洛陽銀行內控端頻曝疏漏。通過查詢企業預警通App,記者發現,僅今年1月,該行三門峽高新支行、固始支行等7家支行先後被各地銀保監分局處罰,合計罰沒金額為250萬元。

今年7月,洛陽銀行更是曝出了1.26億元的騙貸大案。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刑事判決書顯示,一家花2萬元買來的“空殼”公司,偽造了出口貿易合同、報關資料、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等一連串資料,竟然騙取了洛陽銀行1.26億貸款。

對於連續被罰、騙貸案所反映出的內控疏漏,洛陽銀行是否已經採取了相應的補救措施?記者聯繫了該行有關負責人,未獲對方回覆。

不良率連年上升

歸母淨利潤幾近“腰斬”

根據洛陽銀行今年上半年披露的2018年年報,2018年,該行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4.83億元,同比下滑45.55%。對於歸母淨利潤的急速下滑,國內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在今年7月對該行出具的評級報告中解釋稱,受區域經濟下行及壓降不良貸款偏離度的影響,洛陽銀行不良反彈壓力較大。為穩定貸款質量,洛陽銀行2018年計提貸款損失準備31.65億元,較上年大幅增加24.49億元。此外,作為反映銀行盈利能力的另兩個重要指標,2018年,洛陽銀行平均資本回報率(ROE)和平均資產回報率(ROA)分別較上年顯著下降8.15和0.63個百分點至9.05%和0.72%。

洛陽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該行不良率為2.78%,同比上行1.2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82.43%,同比降幅達123.10個百分點。

中誠信國際在其評級報告中同時指出,洛陽銀行貸款行業集中度風險較高,截至2018年末,該行建築業與房地產業合計佔總貸款的比為16.76%。評級報告進一步表示,該行房地產相關行業風險敞口較大,且部分貸款風險已經暴露,“未來需持續關注其資產質量變化情況。”

針對不良率上行、淨利潤快速下滑等情況,記者詢問了洛陽銀行有關負責人,未獲對方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