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秦可卿結局之謎

後二十八回佚稿妙玉結局:被迫離開攏翠庵;流落瓜州遭遇慘;美玉陷泥情何堪?後四十回續書妙玉結局:兩尼下棋胡亂編;走火入魔情慾牽;強盜搶去報應嚴。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已經死去,本來不存在什麼結局探佚問題。但前八十回正文和批語都留下不少情節疑點和藝術空白,反而使秦可卿成了紅學一大熱點。

妙玉結局之謎

妙玉是寄居在大觀園攏翠庵(據戚蓼生序本石頭記等,是攏翠而非櫳翠)的一個女尼,並不是賈府等四大家族中人,在金陵十二釵中卻排名第六,與史湘雲成對,是與賈寶玉發生情感關係的兩對“金玉”之一。她在賈元春歸省前不久來到賈府,說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幼年生病治不好,出家當了尼姑才痊癒。後來賈母領著劉姥姥遊大觀園時,去攏翠庵喝茶,有對妙玉的精彩描寫。妙玉拿出珍奇的古董茶具招待寶釵、黛玉和賈寶玉“喝體己茶”,口氣高傲,說自己平日吃茶的綠玉斗賈府都未必能找得出來,暗示其家庭背景的不凡。周汝昌先生等紅學家,認為妙玉有生活原型,其出身不亞於小說中賈府等大貴族,甚至可能是王府,出於複雜的政治原因才被迫出家為尼。

1.後四十回續書中的妙玉

後四十回續書寫妙玉結局,除了賈寶玉丟失了通靈玉後邢岫煙請她扶乩算卦等小插曲外,上了回目的故事有兩次:第八十七回“坐禪寂走火入邪魔”,第一百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第八十七回的故事,是賈寶玉去蓼風軒看賈惜春,遇到惜春正和妙玉下圍棋,妙玉面對寶玉,臉紅心跳,借說棋談禪和寶玉調情,所謂:“痴痴的問著寶玉道:‘你從何處來?’……妙玉聽了這話,想起自家,心上一動,臉上一熱,必然也是紅的,倒覺不好意思起來。”後面妙玉和賈寶玉告別賈惜春,在大觀園行走,路過瀟湘館,聽裡面林黛玉在撫琴,寶玉和妙玉駐足聽琴,妙玉聽得神秘兮兮大驚小怪:“啞然失色道:‘如何忽作變徵之聲?音韻可裂金石矣。只是太過。’……正議論時,聽得琴絃蹦的一聲斷了。妙玉站起來連忙就走。寶玉道:‘怎麼樣?’妙玉道:‘日後自知,你也不必多說。’竟自走了。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的歸至怡紅院中。”

妙玉、秦可卿結局之謎

而妙玉回到攏翠庵後,則“忽想起日間寶玉之言,不覺一陣心跳耳熱”,就坐不住禪,走火入魔,“神不守舍,一時如萬馬奔馳,覺得禪床便恍蕩起來”,幻覺中公子王孫搶著來娶自己,媒婆強拉硬拽,又變成盜賊來劫持自己,不由得哭喊求救。被庵中女尼道婆叫醒後,則是“兩手撒開,口中流沫”,“眼睛發直,兩顴鮮紅”,大罵強盜,並抱住女尼說:“你是我媽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消息傳了出去,“外面那些遊頭浪子聽見了,便造做許多謠言說:‘這樣年紀,那(哪)裡忍得住。況且又是很風流的人品,很乖覺的性靈,以後不知飛在誰手裡,便宜誰去呢’”。

第一百一二回,賈府已經被抄過家,敗落了,賈母也死了,一夥賊趁火打劫,潛入榮國府偷盜搶劫,正逢妙玉又去和惜春下圍棋,“兩人言語投機,說了半天,那時已是初更時候,彩屏放下棋枰,兩人對弈”。深夜強盜進來打劫,搶了財物金銀後,看見了妙玉,頓起劫色之意。過了幾天,謀劃好了,“到了三更夜靜,便拿了短兵器,帶了些悶香,跳上高牆”,去攏翠庵用悶香迷倒了妙玉,“可憐一個極潔極淨的女兒,被這強盜的悶香薰住,由著他掇弄去了”。

這種寫法當然違背了前八十回的情理邏輯。核心問題是妙玉的性格變得庸俗化,與前面的描寫互相矛盾。妙玉高雅的文化品位和超凡脫俗的境界完全沒有了,就是一個雖然當了尼姑卻六根未淨的女子,寫她終於被強盜搶去,言下之意就是對不守清規凡心湧動的警戒和懲罰,思想內涵是膚淺落後的。前八十回妙玉十分清高孤傲,只和寶釵、黛玉、湘雲這幾個十二釵裡的尖子有所交往,根本看不上賈惜春,而賈惜春也十分孤僻,連對賈家的姐姐們都情分冷淡,對從小服侍自己的丫鬟入畫都因小錯而攆走,嫂子尤氏說惜春“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所以賈惜春和妙玉之間,根本不可能產生友誼,她們二人不會有任何來往。續書寫妙玉和惜春熱絡,主要是因為後面要寫惜春出家當尼姑,就讓她先和尼姑妙玉你來我往。這是一種脫離人物性格邏輯,而只從膚淺現象出發隨意杜撰的表面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