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不如買基金,5大招數告訴你參與的精髓

炒股不如買基金,5大招數告訴你參與的精髓

今年是公募基金表現非常的好的一年,有些基金的年化收益接近翻倍了,這讓炒股的普通投資人別說有多羨慕了,不要說炒股收益翻倍,有很多人今年還出現了虧損,一些人甚至說不要說收益翻倍,要能像巴菲特那樣每年有個30%的收益就相當不錯了,於是才有了眼下最流行的話題:炒股不如買基金!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現在的基金跟股票一樣,隨著新基金公司的出現,以及不斷的新基金髮行,可以說基金的種類也琳琅滿目了,很容易人讓你眼花繚亂,那麼到底該如何參與基金呢?

今天,我就用5大招數告訴你其中的精髓。

在瞭解這些招數之前,先要搞清楚基金和股票的區別:

基金和股票最大的區別在於,基金屬於集合理財,就是機構替你打理資金,而股票屬於你個人的行為,機構由於有資金優勢,在抗風險方面有嚴格的科學化管理,所以風險要比個人投資股票低很多,最鮮明的亮點是利用資金優勢化解不同的個股基本面風險。

第一招:

在確定你參與哪隻基金的時候,前提是先要確定一家基金公司,就是你要買哪家基金公司的基金,這個非常重要,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往往能給你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而且收益非常恆定,相當於你的錢躺著睡覺,這個時候你就要看這家基金公司歷史的口碑如何,如果在過去基本上收益很穩定大家對這個基金公司的表現非常滿意的話,那麼這個基金公司就是你選擇的對象,比如現在市場好比較有名的基金公司睿遠基金、興全基金、廣發基金以及易方達基金等等,這些基金相對來說在市場上的口碑都不錯。

第二招:

光了解基金公司的口碑還不行,你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究竟看什麼呢?要看這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與大盤指數走勢的對比,尤其是在市場趨勢向下,跌勢比較明顯的時候,這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回撤的力度如何,假如風控比較好的話,即便市場下跌比較明顯,但相關基金的淨值下降的幅度都非常有限,而市場起來的時候該基金的淨值比較的非常靈敏,只要指數稍微出現上漲,淨值就能快速的向上,選擇基金就要選這類型的品種。

一些人在選擇的時候存在誤區,只看當前的階段性表現,而不看歷史上與指數走勢的同步性有多大,就是看歷史上指數表現最糟糕的時候,這個基金是如何波動的,如果跌幅比指數還大的話,表明這個基金公司的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是欠缺,那麼就要放棄為主。

第三招:

對公募基金來說,不同的類型會導致收銀上很大的差異化,這個時候就看你是按照行業選擇還是大類選擇,一般來說行業型的基金收益和損失的波動幅度都非常大,比如說現在市場上醫藥類的行業基金就相對比較火,而且在2019年也收穫了不少,但是不要忘記一點,這些基金跌起來也是沒有任何壁壘的,就是醫藥類股票如果大跌了,基金的淨值跌幅也比較大,對於這類的基金可以適量的少配置一些,記住倉位佔比一定要小,這樣才能很好的控制風險。

如果按照大類選擇的話混合型基金的表現一般比較優異,無論從淨值的表現還是抗風險能力上無疑是比較合適的,現在市場上的一些明星基金大多都是混合型基金為主,這是大類上的區別。

第四招:

在確定了基金大類選擇之後,接下來就要著對具體的基金進行選擇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看基金漲跌幅排名,要有個持續跟蹤的過程,看看每天基金淨值排名靠前的都是哪些基金,從中選擇最貼近當前股票市場相關行業的基金,比如說科技股表現比較優異,當你發現有些基金持股的科技股比較多,也符合當前的產業政策,那麼選擇基金的時候就要儘量向這方面去靠攏,記住一定要選擇基金淨值排名靠前而且漲幅彈性最高的基金。

第五招:

選擇最活躍的基金沒有錯,但是一定要在總倉位上做好配置,全部的基金倉位不要集中在一個行業,那樣風險會非常之大,比如說基金持股科技股比較多的基金在倉位比例裡面不超過20%,其餘的倉位再配置一些其他行業表現比較穩定的基金,這樣你的收益整體下來不僅僅彈性比較高,而且穩健性相對要強一些。

總結一下,以上5大招數都是在參與基金的時候必要的選擇步驟,一定要環環相扣,方能達到基金的投資的真正收益穩健化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