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都說生活遠比劇本精彩。不計其數債務糾紛案件背後,無數場充斥陰謀與背叛,輕信與悔恨,貪婪與狡詐的人間活劇輪番上演。

也許沒人有資格去要求,那些被傷害、被愚弄、被利用的申請執行人,面對背信毀約後態度囂張,翻臉速度堪比“量子速讀”的老賴,能時刻保持理性在線。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但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現代文明社會,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等樸素正義觀所支撐的“私力救濟”行為,亦受法律約束。

在找回欠款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才是廣大申請執行人討回公道的唯一正途。雖然社會大眾,對於債權人的私力救濟行為多持認同態度。但在當前司法實踐中,多數情況下采用較為保守的“狹義私力救濟”觀點。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通俗來說,合法私力救濟需以情況緊迫、行為必要作為前提。(與之類似的是,過去通常採用的狹義正當防衛觀念,即不到萬不得已,不得進行超限防衛)

這就導致了,債權人的私力救濟,常因手段過當,侵犯到債務人的人身自由、安全、隱私、財產權益觸犯刑律。不當私力救濟常涉嫌的罪名包括:非法拘禁罪、尋釁滋事罪、盜竊罪等等。


非法拘禁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據刑法相關規定:“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傷人罪)的規定處罰。”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司法解釋指出,即使索要法律不予保護的賭債,也同樣按照非法拘禁罪處理。

裡面有兩層意思,首先,行為人動機是追回欠款,而不是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所以不按綁架這一更嚴重罪名處理。其次,行為人畢竟還是非法限制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所以也不會認定這種行為無罪。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情況較為緊急,如債務人馬上跑路,也不能採用暴力手段扣押、拘禁。發現失信被執行人購買車票等逃債徵兆後,通知法院執行局或報警,適時彙報其行蹤才是穩妥的做法。

非法拘禁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尋釁滋事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債權人為向債務人施壓,而實施的過當私力救濟行為,跟一般尋釁滋事罪中的“尋求刺激、發洩情緒、逞強耍橫、無事生非”的行為人存在明顯差別。

最高法、最高檢出臺的關於尋釁滋事罪的相關司法解釋,對私力救濟行為適用尋釁滋事進行了特別規定:  

行為人因婚戀、家庭、鄰里、債務等糾紛,實施毆打、辱罵、恐嚇他人或者損毀、佔用他人財物等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這條規定的重點在於,將無視公安機關或者有關部門的制止,繼續實施不當行為,作為認定尋釁滋事罪的前提。這樣就為那些行為手段過線不多,並未造明顯後果的債權人提供了一層保護。

當然,如果實施過程中,使用暴力手段,造成一定後果,如打砸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致人輕傷或以上傷情,則無需經過警告,直接構成尋釁滋事罪。


盜竊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有的債權人,正面討要無果,會實施秘密竊取、佔有對方財物的行為。是否被定盜竊罪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債權人私力救濟時或事後,應及時主動告知對方及法院,表達出這是案件相關私力救濟,沒有秘密佔有對方財產的主觀意圖。

不及時主動告知,板上釘釘被定盜竊罪。畢竟,竊取與欠款價值相當的東西后秘而不宣,實與普通盜竊無異。

綜上所述,申請執行人私力救濟具一定法律風險,而走法律途徑(公力救濟)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調查結果顯示,對方“暫無可供執行財產”——舉證失信被執行人隱匿、轉移的財產線索的責任,落在完全不懂尋人找物的申請執行人身上。


線上懸賞

警惕!債權人以下“私力救濟”,距離犯罪僅一步之遙

近年來,互聯網平臺已為申請執行人徵集案件相關線索的全新來源。

作為司法機構的小助手,京津冀地區的國警懸賞網等平臺,多以法院裁決書、裁定書、執行通知書等生效法律文書為依據,憑藉委託人豐厚合理的賞金,先進的互聯網懸賞投放策略,面向普通大眾、賞金獵人、案件知情人等社會公義力量,廣泛徵集尚未被法院、執行局掌握的,失信被執行人的違法線索。已成為加速“執行難”收官之戰的線上輔助力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