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老兵,莫辛-納甘


莫辛-納甘,步槍是由設計者俄國陸軍上校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李昂·納甘共同命名的手動步槍,在俄語國家也被稱為莫辛步槍,官方名稱"三線M1891步槍"。多種型號的莫辛-納甘步槍在俄羅斯帝國軍隊以及蘇聯紅軍作為制式武器服役,各種型號的莫辛-納甘步槍在日俄戰爭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有投入使用,越南戰爭甚至阿富汗戰爭皆有出現。至今仍是民用步槍常見之型號。

遠去的老兵,莫辛-納甘


直到1890年,沙皇俄國才開始更換軍方裝備的大口徑(10.67×58)伯丹單發填裝步槍 ,該槍早在俄土戰爭中就已經顯示出其太落後,因此有必要推出一種新式步槍。俄國人在設計新步槍時,招標過程中吸取了李昂·納甘提交槍型設計中的一些元素,俄國兵工廠將李昂·納甘的供彈系統設計與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後晉升上校)設計的步槍結合推出了新式步槍,因此這種步槍被稱為莫辛-納甘步槍,上述設計的步槍是3線口徑(線是當時俄羅斯的一種量度單位,現已廢棄,3線約等於0.30寸或7.62毫米)M1891型步槍。
莫辛-納甘各型號步槍。從上至下依次為:
莫辛-納甘M91
莫辛-納甘M91 龍騎兵步槍
莫辛-納甘M07 卡賓槍
莫辛-納甘M91/30
莫辛-納甘M91/30 PU瞄具狙擊步槍
莫辛-納甘M38 卡賓槍
莫辛-納甘M44 卡賓槍
莫辛-納甘M59 卡賓槍
服役時間:
1891年–1998年
使用方:
俄羅斯帝國、蘇聯、芬蘭、中國、及大量華約國家


參與戰爭:
義和團運動,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革命
俄國內戰,波蘇戰爭,土耳其獨立戰爭,西班牙內戰,中國抗日戰爭,蘇日邊界衝突
冬季戰爭,繼續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國共內戰,朝鮮戰爭,1956年匈牙利革命,北葉門內戰,越南戰爭
寮國內戰,柬埔寨內戰,柬越戰爭,泰寮邊境戰爭,1979年中越戰爭
阿富汗內戰,1979年阿富汗戰爭,多次南斯拉夫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2011年敘利亞內戰
頓巴斯戰爭

遠去的老兵,莫辛-納甘




研發者:
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李昂·納甘
研發日期:
1891年
生產日期:
1891年–1965年
製造數量:
約37,000,000枝(俄羅斯/蘇聯)

莫辛-納甘步槍1891年面世投入生產,分別交由圖拉、伊熱夫斯克、謝斯特羅列茨克三家兵工廠生產,1893年開始大規模生產,經歷了日俄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成為俄軍主力武器,對於俄軍龐大的規模,莫辛-納甘步槍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俄國曾先後委託法國以及美國的兵工廠幫助生產。
十月革命後大量莫辛-納甘步槍被布爾什維克紅軍繳獲,在內戰期間由於帶有長長的刺刀讓敵人印象深刻。蘇聯時期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重大改進,1930年進行最大的改進後命名為M1891/30型步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再次成為蘇軍主力武器。戰爭後期,莫辛-納甘步槍顯得過時了,雖然進行了戰時的改進,戰後很快被採用中間型威力槍彈的新式步槍替代,大概在1948年在蘇聯全面停產,在一些國家繼續服役使用,還參加過韓戰和越南戰爭。


在越戰後至現在,一些小型衝突及較落後的地區中仍然有莫辛-納甘步槍被使用,而在民用市場中,因所配用的槍彈還是制式彈藥很便宜而容易取得,莫辛-納甘步槍亦是不少收藏家及射擊愛好者的首選。
而俄羅斯境內的的一些準軍事部隊,至今仍有采用莫辛-納甘作制式步槍及狙擊步槍。
莫辛-納甘M1891型步槍採用莫辛設計的3線彈倉式步槍同時採用納甘設計的快速填裝彈彈夾,是俄羅斯帝國軍隊最早採用無煙發射藥技術的軍用步槍。此後,俄羅斯對步槍實施了一系列改進,推出了適用於騎兵的步槍、卡賓槍及加裝瞄準鏡的狙擊步槍的版本,併為該槍設計一系列的槍榴彈,以符合當時潮流。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是易於生產、使用簡單可靠,不需太多的維護,符合當時沙俄工業基礎差、軍隊士兵素質低的實際狀況。
莫辛-納甘步槍結構: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傳統的旋轉後拉式槍栓與彈倉式供彈的設計,槍機部分簡單的設計細小零件很少;整體彈倉位於槍托下扳機護圈前面,使用能攜帶5發子彈的彈夾,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彈夾填裝,彈倉口有一個隔斷面器,用於槍彈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子彈;槍彈是擊針式擊發;因拉機柄力臂較短,槍機操作時不太順暢所需力量較大,拉機柄為直式,狙擊步槍採用下彎式拉機柄;手動保險為槍機尾部凸出的圓帽,上邊有滾花以提高摩擦力防止打滑,將其向後拉並向左旋轉會鎖住擊針使其無法向前運動以形成保險。早期的可拆卸刺刀通過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後期的1944型卡賓槍改為不可拆卸的摺疊式刺刀。

彈藥 :
莫辛-納甘步槍使用7.62毫米口徑彈藥(即7.62×54毫米R槍彈),採用突底緣錐形彈殼,最初採用被甲鉛芯圓形彈頭(初速615米/秒),後來改用尖頭彈(初速860米/秒),此槍彈系列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在俄羅斯軍隊中作為機槍以及狙擊步槍的彈藥。
M1891步兵步槍是標準型長步槍,俄羅斯帝國軍隊以及蘇聯紅軍在1891年至1930年間的主要步槍。機匣剖面呈六角形是這種步槍最顯著的外觀特徵,M1891步槍早期型沒有上護木,配有揹帶轉環,後期型增加了上護木,改為揹帶插槽。1909年7.62×54毫米R步槍彈由原來的圓頭彈改為了尖頭彈,由於彈道曲線變化,相應步槍改為新設計的弧形表尺。M1891步兵步槍1928年停產。

遠去的老兵,莫辛-納甘

龍騎兵步槍
莫辛-納甘M1891龍騎兵
主要供騎兵部隊使用,龍騎兵步槍與M1891步兵步槍相比長度縮短了3寸(76毫米),槍管長度由800mm縮短到730mm,重量輕0.9磅(0.4公斤)。龍騎兵步槍同樣經歷了步兵步槍的一系列改進,龍騎兵步槍在1930年停產,被M1891/30步槍替代。

哥薩克騎兵步槍
主要供哥薩克騎兵使用,與龍騎兵步槍不同的是取消了刺刀,因為哥薩克騎兵習慣使用傳統馬刀,其它與龍騎兵步槍完全一樣。哥薩克騎兵步槍在1922年停產。

M1907卡賓槍
主要供機槍組人員、工兵、炮兵及通訊兵等使用,比M1891步兵步槍縮短293毫米,槍管長度508mm,重量輕2.1磅(0.95公斤),更小的表尺,由於前託離槍口較近,不能安裝刺刀,M1907 卡賓槍生產始於1907年,持續到1917年停產,產量約37萬支。


M1891/30步槍
由於M1891步兵步槍顯得太長,1922年蘇聯選定龍騎兵步槍為基礎著手改進新步槍,1930年正式定型命名為1891/30型步槍,用於替換M1891步槍,在1930年至1945年間是蘇聯步兵的主要制式步槍,亦是莫辛-納甘步槍最大產量的版本。1891/30型步槍長度與龍騎兵步槍相同。由於M1891步槍還有大量部件剩餘,最初1891/30步槍仍採用舊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機匣,稱為第1型,直到1938年後生產1891/30步槍全部採用圓形剖面機匣,稱為第2型。安裝新的改用米制單位的表尺,準星增加護圈,新的刺刀用彈簧固定在步槍上。此外,大量龍騎兵步槍按1891/30型步槍標準改造。1930年1891/30步槍在圖拉與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投產,分別在1942年和1944年停產。


從二戰前數年開始,蘇聯開始為1891/30步槍加裝一系列瞄準鏡併發放士兵作為狙擊步槍。較早的型號有裝有PE瞄具,瞄具座通過螺釘固定在槍管節套上,後來出現鏡體生產簡化且以更牢固方式固定(固定在機匣側面,且瞄具座更加堅固)的PEM瞄具。在SVT-40出現後,其配用的PU型瞄具由於結構簡單,尺寸小巧(但倍率較低,僅3.5倍),經過調整以後大規模配用於1891/30型步槍上,稱PU M1891/30或莫辛-納甘PU。這些1891/30步槍的直式拉機,柄均改為下彎式設計,以避免運作時被瞄準鏡阻礙。

M1938卡賓槍
主要供騎兵、炮兵和其他非一線戰鬥部隊使用,以M1907 卡賓槍為基礎,長度與M1907相同,採用1891/30步槍標準改良,裝有較短槍管及槍托,更小的表尺,不能加裝刺刀,其他方面與M1891/30步槍基本相同,1938年正式定型為M1938卡賓槍被蘇聯紅軍採用,在1938年至1945年間生產,直到被M1944卡賓槍所取代,產量約245萬支左右。
M1944卡賓槍
根據二戰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對城鎮環境下的戰鬥經驗,需要較短的步槍,1891/30步槍還顯太長,一些來自前線報告稱像M1938卡賓槍那樣短的槍也需要裝上刺刀。在M1938卡賓槍基礎上改進成M1944卡賓槍,外型與M1938卡賓槍相似,摺疊式四稜刺刀裝在槍口座的側面,摺疊後收在護木右側的凹槽裡。M1944卡賓槍在1943年後期至1948年間生產,產量約761萬支,但是其無成功替代1891/30步槍與M1938卡賓槍,這些M1944卡賓槍在戰後多用於出口或軍援至親蘇國家,部分國家也獲得了蘇聯的授權生產。

M1891/59卡賓槍
M1891/59卡賓槍是之前生產的M1891/30經過修理、翻新,並截短到類似1938型卡賓槍外形的版本,又被收藏家稱為91/59,是蘇聯在1950年代臨時採用的步槍之一。是蘇聯最後一種莫辛-納甘步槍的版本。由於槍管截短,原來的表尺需要重新劃分以適應彈道變化,不過多是僅僅簡單地將過遠的射程部分磨掉。這個型號的步槍多用於戰備,實際使用的並不多,後來多出售到民間市場。

芬蘭
M24,M27,M27Rv-M27的騎兵卡賓槍板本,共製造了2217把,M28-裝備芬蘭白衛隊,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亦有采用作狙擊步槍。
M28/30-M28的改良版本:
M91/35-用於取代M27、M28及M28/30的版本,但由於準確度低而被M39取代
M39-取代了M91/35,加入手槍式握把(部份版本沿用莫辛-納甘的槍托),在冬季戰爭完結時只製造了10把,但在持續戰爭期間製造了96800把,直至1970年代總數約102,000把。
M85-又名7.62 Tkiv 85,現代化狙擊步槍版本,以莫辛-納甘原機匣作改良,發射芬蘭的7.62 × 53R彈藥
捷克斯洛伐克


VZ91/38卡賓槍-與M91/59相似
VZ54狙擊步槍 -以M1891/30為原型改良重新設計生產而成的。
中國
53式步騎槍 -仿製自M1944卡賓槍,蘇聯把M1944卡賓槍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資料賣給中國,1953年定型。
匈牙利
M/52 -匈牙利軍隊的狙擊步槍,以M1891/30改成,採用3.5倍PU瞄準鏡及下彎式拉機柄。

羅馬尼亞
M/44卡賓槍
在巴爾幹戰爭、一戰、二戰及冷戰中,東歐地區如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都有采用莫辛-納甘步槍,當中部份使用國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翻新他們的莫辛-納甘步槍並改裝為訓練步槍,匈牙利仿製了高質量的M1944卡賓槍、M1891/30及裝有PU瞄準鏡的M1891/30,捷克斯洛伐克亦以M1891/30為基礎,生產出在射擊運動中流行的Vz.54狙擊步槍。

奧匈帝國
在一戰期間,奧匈帝國從俄羅斯帝國手上捕獲了大量莫辛-納甘步槍,他們把這批莫辛-納甘步槍翻新並裝備部隊,當中部份改為奧地利人的8 × 50口俓,而奧地利人更仿製了專用刺刀。

德國
德國在一戰期間捕獲了大量莫辛-納甘步槍,他們把這批步槍改裝為發射7.92×57mm毛瑟彈、配德國制毛瑟劍式刺刀,並裝備二線部隊及海軍。在二戰期間德意志國防軍亦有捕獲了大量莫辛-納甘步槍,部份賣給了芬蘭作衛兵用武器。
二戰後,東德衛兵採用莫辛-納甘步槍作制式武器。


土耳其
與奧匈帝國及德國相同,土耳其在一戰期間捕獲大量莫辛-納甘步槍,當中大部份在俄國內戰後送交德國作軍事援助,土耳其亦有用在希臘土耳其戰爭中用於對抗希臘軍隊。

中國
莫辛-納甘步槍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早已有零星引入,在一戰後則是以過期軍火或是跑單幫的軍火商引進。當時中國的莫辛-納甘步槍又名為“水連珠”。當時對新式彈倉式步槍稱為“連珠槍”,至於莫辛-納甘步槍稱為“水連珠”的由來輾轉流傳後已經很難找出確切出處。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可考證採用莫辛納甘步槍的歷史大約在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當時蘇聯提供數萬支槍支給國民革命軍,廣州的國民革命軍以及北方的馮玉祥部在蘇聯的援助下,莫辛-納甘步槍為援助步槍的大宗。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的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有提到第七軍由駐粵辦事處領到了蘇制七七口徑步槍一千枝。這批步槍成為後來北伐戰爭時的重要裝備,而後國共決裂蘇援也告中斷。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國民政府與蘇聯才重新修復關係並向蘇聯購買軍械,並於1939年年中第三期貸款第一個合同中引進了5萬支莫辛-納甘步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蘇簽訂採購36個師的武器協定,其中包括莫辛-納甘步槍。志願軍最著名的狙擊手張桃芳所使用的是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此槍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在中蘇關係高峰期蘇聯將M1944卡賓槍生產設備與技術資料賣給中國,於1953年開始製造M1944卡賓槍,中國人民解放軍稱為53式步騎槍。中國53式步騎槍除槍杔使用木質不同外,與蘇聯製造的莫辛-納甘步槍沒有顯著的差異。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7年換裝56式半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的仿製版本),直到1970年代53式步騎槍仍然繼續為中國民兵部隊使用。

朝鮮
韓戰期間,中國及蘇聯向朝鮮提供大量莫辛-納甘步槍及其他武器作軍事援助,但由於受朝鮮勞動黨的主體思想所影響,朝鮮政府仍然主要是採用自行生產的武器。而資料指出,朝鮮人民軍在1993年仍有采用莫辛-納甘作狙擊步槍。

北越
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共遊擊隊及越南人民軍手上發現數量不小、來自華約組織、蘇聯及中國的莫辛-納甘步槍、SKS半自動步槍及毛瑟步槍,當中北越軍隊把M1944卡賓槍及53式步騎槍作槍榴彈發射器使用,採用他們仿自美國的M7槍榴彈發射器及M9A1槍榴彈,而M1891/30 PU型瞄準鏡版本則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美國
基於嚴重的武器短缺問題和國內工業中不發達的原因,俄羅斯政府曾向雷明登訂做15,00000支M1891步兵步槍,又向美國新英格蘭西屋電氣公司訂做另外180萬支。但由於後來俄羅斯境內爆發了十月革命,所以製造商一直都沒有機會把這批步槍交付給俄羅斯政府。為了不讓雷明登和新英格蘭西屋電氣公司倒閉,美國政府購買了這些步槍並把它們派發給俄國內戰期間的美國和英國遠征軍使用。後來,部份的這些步槍仍然有限地被美軍用作訓練用途或列裝美國國民警衛隊。這些美國製的莫辛-納甘步槍被命名為US Rifle, 7.62mm, Model of 1916,併成為歷史上最不起眼的美國服役步槍。在1917年,50,000支步槍被送往符拉迪沃斯託克,並裝備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以幫助他們逃離至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先後把這些步槍出售予國內的民用市場(有些被改口徑至30-06)或以軍事援助為由把它們輸送到其他國家。

遠去的老兵,莫辛-納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