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交大,以第一發明人坐擁5項專利,他還是多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將青春獻給自己所熱愛的事業,這讓我感覺無比幸運",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王睿

談到科研時總是難掩興奮。不僅是自己所研究的領域,就連研究時涉及到的其他領域,他也會主動鑽研,步履不停,不斷探索。

保研交大,以第一發明人坐擁5項專利,他還是多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王睿,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畢業後保送進入西安交通大學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始了長學制學習,2019年西安交通大學"學術之星"獲得者。以學生第一發明人授權5項中國發明專利,目前擔任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等國際期刊審稿人。

腳踏實地,厚積薄發

王睿常常自謙"搞研究沒什麼天賦",博士期間的每一次探索研究,都離不開平日裡的"大量閱讀以碰撞先進思想"和"反覆思索以提升研究層次"。王睿認為,科研成果貴在精而細,具體的科研計劃和詳細的實施方案是科研有條不紊進行的先決條件,而敏銳的洞察、長久的堅持和耐心的等待則是科研開花結果的必要過程。

王睿多次提到,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導師李印實教授的指導。李印實教授一直引導他朝著"基於國家需要、立足專業背景,面向學術前沿"的目標思考問題,這讓王睿深受啟發。在進入博士階段後,他圍繞國家對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的佈局,針對可再生能源生產側到消費側轉換的關鍵需求,開展先進儲能系統的深入研究。

保研交大,以第一發明人坐擁5項專利,他還是多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讓他收穫最大的還是和導師隨時隨地的一對一細緻討論,最難忘的是晚上11點後兩人經常走在路上的大討論,碰撞出的新思想和新觀點,讓他的研究愈加得心應手。他用"心嚮往之,寤寐求之"來形容自己的科研狀態,內心的嚮往變成前進的動力,反覆的推敲帶來獨到的見解,他堅信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摸索終會讓科研之花燦爛開放。

2019年,王睿以第一作者發表2篇中科院一區論文,其中1篇論文發表在能源材料領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10.733),入選雜誌正封面(Front Cover),併入選熱點論文(Hot Papers);1篇論文發表在電化學領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IF:7.467),入選年度最高引用文章(Most Cited Articles)。"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踏實走好科學研究的每一步,就是對內心渴望最大的尊重。"王睿如是說。

學科交叉,發散思路

"將多學科交叉的儲能系統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一件讓人振奮的事情,為自己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加開闊的研究視野。"王睿所研究的先進儲能系統是一個涉及到能量轉換、傳熱傳質、材料製備、化學反應等多個領域的交叉方向,王睿在對儲能系統的研究過程中始終堅持

由本學科的研究特點出發,結合多個學科的研究思路,力求用最簡單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保研交大,以第一發明人坐擁5項專利,他還是多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除了對所研究領域的知識有著充分理解,王睿還建議在不同領域的研究中尋找新思路。在參與航天類項目過程中,由月球表面不同尺度的隕石坑帶來靈感,提出了基於梯級孔傳輸的多尺度電極的高性能液流電池系統,實現了物質傳遞與反應界面之間的協同匹配,大幅度提升了儲能系統能量效率。

在科研過程中,受導師的影響,王睿認為要有所"深"也要有所"廣",既要將自己的研究領域深入進去,又要廣泛涉獵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當科研過程遇到瓶頸或困難時,不妨跳出所研究的領域,把思維打開,再把發散性的想法重新聚焦於科研,也許就會有不錯的收穫。"

篤學求真,逐夢前行

"從年少時那句'長大要當科學家',到如今在科學道路上的上下求索,我越來越感受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實現夢想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對他而言,"堅定的信念、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好奇心能夠讓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再接再厲"。

在緊張的科研之餘,王睿還積極參加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受邀參加西安市首屆新能源產業高峰論壇、陝西省首屆高校科技成果展等活動,成果獲得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陝西賽區)金獎、最佳創意獎、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展一等獎等多項榮譽。"我希望自己能在儲能領域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為未來潔淨的地球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將夢想與時代潮流同行,將青春與家國情懷共振,讓奮鬥閃耀青春光彩,讓創造無愧偉大時代,當下就是最好的時代,值得我們每一位青年為之奮鬥。"這就是王睿對未來的回答和期許。篤學求真、創造創新,王睿一直在路上。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文章素材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