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當我們看翻看北美洲地圖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除了加勒比的島國和位於南北美分界線上的巴拿馬,整個北美大陸只有9個國家,其中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個國家佔據了整片大陸的98%,剩下的這2%裡,還要分給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伯利茲和薩爾瓦多這六個國家,導致北美大陸形成了三大六小的特殊地緣格局。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事實上,當獨立解放的浪潮在美洲掀起後,最初北美大陸只有四個國家(地區),分別是美國、墨西哥、中美洲聯邦和英屬加拿大,這裡的中美洲聯邦就是後來的洪都拉斯等六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美洲聯邦(美國)能延續至今,中美洲聯邦就分裂了呢?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中美洲聯邦的誕生

19世紀初,隨著西班牙帝國的沒落,其已經無力維持在美洲的殖民統治,隨著北美獨立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拉丁美洲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

在聖馬丁和玻利瓦爾的帶領的南美解放運動的影響下,墨西哥地區爆發爆發了獨立戰爭。1821年,殖民地人民在阿古斯汀的領導下,成功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但貴族出生的阿古斯汀並沒有選擇建立民主共和國,而是效法拿破崙建立了墨西哥第一帝國,他本人則從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轉變為墨西哥帝國的皇帝,阿古斯丁一世。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墨西哥帝國的皇帝,阿古斯丁一世

1823年,西屬中美洲在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反撲的情況下宣佈獨立,由於這一地區在殖民時期歸屬新西班牙總督區,也就是墨西哥的管理,因此獨立的中美洲接受了阿古斯丁的建議,加入了墨西哥帝國。

然而,墨西哥皇帝阿古斯丁一世,卻沒能帶領新生的墨西哥走向強大,反而搞起了獨裁政府,獨掌軍政大權,迫害反對者。這引起了墨西哥內部和中美洲地區自由派的極大憤慨,在巨大的反對浪潮和武裝起義下,阿古斯丁宣佈退位,逃亡歐洲。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併入中美洲的墨西哥第一帝國

短暫且並不良好的入墨體驗,讓中美洲人民決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1823年7月,中美洲各地區脫離墨西哥帝國,次年11月,中美洲聯合省立憲議會通過聯邦憲法,正式成立中美洲共和國聯邦。

中美洲聯邦基本上照搬了美國的模式,設立聯邦國會和參眾兩院,各省按比例推選參眾議員;採用總統制,任期四年。然而,與美利堅合眾國不同的是,中美洲聯邦制就堅持了短短的14年,便走向分裂瓦解。

無法避免的解體命運

中美洲聯邦位於美洲中部,地處南北兩大州和大西洋、太平洋兩大洋的交匯處,面積不大,內部紛爭卻格外嚴重。

危地馬拉,高地瑪雅人和梅斯蒂索人居多的地區,人口最多,經濟規模最大,首府危地馬拉城由西班牙征服者阿爾瓦拉多在1524年後建立,是西班牙征服中美洲的基地。殖民地時期的危地馬拉是西班牙政治秩序的中心,也是該地區天主教會的中心,獨立後成為了保守派的堡壘。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危地馬拉

薩爾瓦多,以聖薩爾瓦多為中心的地區,聖薩爾瓦多是當時中美洲最大的城市,並且控制著中美洲最有價值的染料生產,相對富裕。該地區領土小,人口密度大,18世紀末開始要求教區自治。薩爾瓦多是中美洲的經濟中心,是以城市為中心的新興地區,獨立後成為了自由派的溫床。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薩爾瓦多

而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因為境內地形複雜,開發較晚,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都不如北方,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成分都有,其中自由派的力量稍強。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中美洲地形

保守派主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保持教會和軍人的特權,並維持舊有的土地佔有制度;自由派則主張實行向各省分權的聯邦制,廢除神職人員的特權,實行土地改革。自由和保守的衝突,使脆弱的聯邦難以為繼。

1825年,中美洲聯邦第一任總統曼努埃爾·何塞·阿爾塞上臺執政,面對國內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矛盾,總統阿爾塞站在了保守派一邊,並派兵鎮壓國內的民主運動,最終引發了內戰。自由派領袖弗朗西斯科·莫拉贊擊敗了並放逐了阿爾塞和教會大主教,控制了國家。

在自由派的支持下,莫拉贊接任中美洲聯邦第二任總統。在莫拉贊執政期間,他打壓天主教會,沒收教會資產,廢除什一稅,設立學校和醫院,並利用中美洲地峽的優勢,計劃開鑿危地馬拉運河。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繳納什一稅的農民,什一稅是天主教榨取農民財富的重要手段

但是流亡的保守派受到了西班牙的支持捲土重來,這次他們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通過教會的影響力去拉動傳統愚昧的農民和印第安土著。1837年,危地馬拉爆發了嚴重的霍亂,保守派通過教會向農民和印第安人散佈謠言,聲稱自由派製造了霍亂,企圖通過霍亂來滅絕印第安人,奪取農民的土地。在保守派的鼓動下,危地馬拉農民拉斐爾·卡雷拉將信仰天主教的農民團結起來,聯合印第安人在危地馬拉發動針對自由派政府的暴亂。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戲班牙殖民軍和印第安土著

1838年,政府軍戰敗,總統莫拉贊逃至薩爾瓦多。同年5月,正當莫拉贊籌劃著反攻危地馬拉之時,尼加拉瓜宣佈永久脫離中美洲聯邦,成為中美洲聯邦解體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自中美洲聯邦成立以來,聯邦內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就一直在爭奪聯邦的最高的權力,從阿爾塞時期到莫拉贊時期,莫不如是。國內長期的分裂對峙,使得聯邦再也無法維持。5月底。聯邦國會宣佈:各國可以自行決定同聯邦間的依附關係。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先後脫離聯邦。

1840年,卡雷拉攻入薩爾多瓦,中美洲聯邦最後的擁護者莫拉贊逃亡巴拿馬。1842年,薩爾瓦多宣佈獨立,中美洲聯邦正式解體。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中美洲聯邦各國獨立時間

中美洲聯邦雖然解散了,但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矛盾並沒有就此結束。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各國內部,經常爆發兩派的政治鬥爭和流血鬥爭,革命復辟此起彼伏。民主力量較強的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三國,為恢復中美洲聯邦,分別於1852年、1896年、1921年先後建立中美洲聯邦、中美洲共和國、中美洲第二聯邦,但因為保守勢力的反對和自身國內的矛盾,也都不了了之。

西班牙殖民體系下的美洲魔咒

西班牙作為第一代的殖民帝國,對殖民地主要採取以資源掠奪為形式的殖民統治。簡單的說,就是發掘金銀礦等貴金屬,奴役黑奴和土著經營種植園,掠奪初級原材料。這種原始的殖民掠奪為西班牙王室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也是一種涸澤而漁的手段,使得西屬美洲地區形成了強大的保守勢力,限制了本地資產階級的發展,這使得拉丁美洲地區在獨立解放運動中,往往會陷入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嚴重內鬥。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除了因內鬥而解體的中美洲聯邦,還有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建立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和玻利維亞聯邦,同樣因為內鬥而分裂成數國。

1819年,玻利瓦爾領導委內瑞拉人民擊敗西班牙殖民軍,建立起哥倫比亞共和國,1822年,玻利瓦爾解放了厄瓜多爾,並將其併入哥倫比亞共和國。1823年,玻利瓦爾進軍秘魯,準備解放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後一塊殖民地,於是暫且將國內的事物交給桑坦戴爾管理。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南美解放戰爭

然而,桑坦戴爾主張建立聯邦制政權,在玻利瓦爾出征秘魯的期間,桑坦戴爾聯合哥倫比亞地方反對勢力,破壞波利瓦爾團結統一的政治架構。等玻利瓦爾解放秘魯,回到哥倫比亞的時候,國內的分裂勢力已經無法消解。1929年,委內瑞拉率先脫離哥倫比亞,第二年,厄瓜多爾脫離哥倫比亞,1哥倫比亞共和國解體。1931年,哥倫比亞和巴拿馬地區改名為新格林納達共和國。

曾經的北美第四大國,卻因內訌而分裂成五個國家,如今毫無存在感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玻利瓦爾死後,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繼承玻利瓦爾的意志,於1836年成立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可即便是鬆散的邦聯,依然遭到了智利和阿根廷兩國以及秘魯保守勢力的反對,並發動了針對秘魯-玻利維亞邦聯的戰爭。1839年,秘魯-玻利維亞邦聯戰敗解體。

回到中美洲這幾個小國,因為內部矛盾而決定各自為政的危地馬拉、薩爾瓦多等國卻沒能走上強國之路。隨著聯邦的解體,這五個國家無力抵抗美國和英國等外部強國的干涉,最終成了他國的附庸。作為有著相同歷史和文化的中美洲各國,卻沒能走到一起,直到今天依然處於美洲大陸上最落後的國家行列,或許這就是小國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