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廣東好醫生|“救火醫生”林萬里:在縣級醫院開展肺移植手術

點贊廣東好醫生|“救火醫生”林萬里:在縣級醫院開展肺移植手術

林萬里的答案是肯定的。他是高州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從醫22年來,不僅成功主刀2000多例肺癌食管癌手術,而且開創了在廣東的縣級醫院做肺移植手術的先河。

在醫院,林萬里有個外號是“救火醫生”。這些年,他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是在半夜被叫醒前往醫院“救火”——開展急診手術。雖然工作強度大,但林萬里還是熱愛這份工作,“每一次從死神手裡搶回一個人,內心的成就感都是難以用言語形容。”

闖雷區,為百歲老人做開胸手術

曾有醫生形容,給年近百歲的老人做開胸手術猶如走雷區。但這些年來,林萬里一次次闖禁區,已為近20名90歲以上的老人成功實施手術。家住茂名市電白區望夫鎮的98歲藍婆婆,就是最高齡的一個。

2012年,藍婆婆被診斷為食管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然而,很多醫院都不敢手術,原因是高齡患者手術風險高,可能會面臨多器官功能衰退、手術耐受性差、術後易發生併發症等問題。

“這麼高齡的患者我們科室從未碰到過,如果手術失敗,病人家屬肯定會告我們。”在開展病例討論時,有醫生不同意為藍婆婆進行手術治療。

“不能因為風險大,就不管老百姓的健康!”林萬里決定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為了成功搶救藍婆婆,林萬里和科室醫生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戰鬥、闖過了一道道的險關,終於取得成功。術後,藍婆婆恢復良好,今年已經104歲,生活尚能自理。

“是你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家,我們幾代人都會銘記你。”藍婆婆的子孫感激地說。

点赞广东好医生|“救火医生”林万里:在县级医院开展肺移植手术

在器官移植手術中,肺移植難度最大。在中國,從來沒有縣級醫院開展過,但在高州市人民醫院,林萬里卻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52歲的馮伯誤服百草枯,導致雙肺出現不逆轉纖維化,肺移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而此時的馮伯病情危重,已難以轉送廣州接受治療,等候手術。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能放棄。”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林萬里決定在縣級醫院開展肺移植手術。

等待肺源期間,林萬里使用體外膜肺(ECMO)為馮伯穩定病情。在馮伯住院9天后,合適的肺源出現了。這意味著,馮伯的治療有轉機。

但在手術中,由於供肺質量問題,馮伯只能進行移植一個肺葉,而且移植的肺葉帶有鮑曼不動桿菌及真菌,這些都讓馮伯的術後康復變得異常艱難。

術後,馮伯出現了血液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況,馮伯的生命再次危在旦夕。

“我們多次會診、多次調整方案、多次行搶救。”林萬里說,團隊一刻也不敢鬆懈,整個春節都堅守崗位,日夜照護,為馮伯的生命保駕護航。

“醫務人員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感謝醫生,感謝肺源的捐獻者。” 121天后,馮伯終於痊癒出院。離開醫院時,他對醫生表達了敬意,說今後會過好每一天,不辜負捐獻者和醫生的付出。

点赞广东好医生|“救火医生”林万里:在县级医院开展肺移植手术

暖人心: 為病人做心理按摩

來自羅定市的黃燕(化名)的命是林萬里救回來的。

多年前,她曾患有胸腺瘤和重症肌無力。手術治療後,黃燕重症肌無力症狀時有反覆,她便失去康復的信心,不配合治療。

為讓病人積極治療,林萬里多次利用休息時間開導她,還請來兩個相同病例的患者給她現身說法,她這才配合治療。

終於能出院了,但她的老公以術後還要持續服藥幾年、影響生育為由,向她提出離婚。黃燕產生輕生的念頭,絕望之際求助林萬里。

林萬里安慰她:“你還年輕,最重要的是保住身體,生小孩以後還有機會,跟你現身說法的兩個患者,他們現在都康復很好,生活都很幸福……”

就這樣,他們連續通話10多次,林萬里每次都耐心傾聽,還專程上門探訪,說服黃燕的丈夫,最終一家人重歸於好。三年後,黃女士基本康復,生下一個可愛的寶寶,如今一家人生活美滿。

有了這次經歷,黃燕成為了林萬里的忠實粉絲。

“把病人當親人。”這是林萬里的行醫準則。遇到有困難的病人時,他總是能及時解開病人的心結,為他們做心理按摩。

有人問,為什麼對病人盡心盡力?“因為醫生工作神聖,關乎病人的生命和一生幸福。”林萬里說。

【記者】黃錦輝 實習生 鄭麗雲

【作者】 黃錦輝

【來源】 廣東健康頭條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