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530公里,速度3馬赫,鷹擊-18為何被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

董宏陽


鷹擊18(YJ18)反艦導彈是一種亞超結合反艦導彈,這種反艦導彈被稱為是完美的反艦導彈,畢竟他一枚反艦導彈就結合了亞音速導彈和超音速導彈兩種導彈的優點,而且引起發射方式較多,可以實現海基、陸基、潛艇共同裝備,所以性能非常優秀,深得海軍讚譽。

圖為鷹擊18亞超結合反艦導彈的基本結構。


YJ18反艦導彈的結構非常特殊,他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彈頭,也就是導彈的本體;第二部分是導彈的巡航裝置,是一種類似於滑翔式飛行器的設備,他把導彈的彈體掛載裡面;第三部分是導彈的火箭助推器,用來將導彈發射升空,並且進入巡航階段。亞超結合反艦導彈的奧妙就在這三大部分裡,YJ18導彈正是靠他們才取得了驚人性能。

圖為850毫米大口徑冷熱通用垂髮中裝填YJ18反艦導彈的設想圖,YJ18反艦導彈可以大量裝備在垂髮中,極大的提高了軍艦的反艦火力。


首先,火箭助推部分不用多說,他推進導彈升空。巡航器則有一對很長的平直翼,發射前摺疊在巡航器內,發射後彈出,就像是巡航導彈的彈翼一樣,他為導彈飛行提供升力,同時,巡航器的尾部有十字型尾舵,可以為導彈的機動提供助力。應該說,這套巡航器實質上就是巡航導彈上常見的平直翼和十字舵,但是不同的是,巡航導彈直接將這套設備安裝在彈體上,但是YJ18卻把彈體與其分離。

圖為我國052D型導彈驅逐艦垂直髮射YJ18反艦導彈。


在經過了亞音速段的長距離掠海飛行後,YJ18會在飛行末端忽然拉起飛行高度,打開彈頭的主動搜索雷達,這個搜索距離大概是30公里,此時YJ18在中高空進入自動索敵階段,搜索目標海域,確定攻擊目標後,巡航器會將彈體投擲出去,彈體俯衝下降高度,同時進行加速。YJ18的彈體是圓錐形彈體,是最簡單的、最標準的“馬赫錐”造型,可以在空氣中刺開氣流,進行高速飛行,在末端攻擊時達到接近2馬赫的突防速度。

圖為我國在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公開展示的YJ18反艦導彈。


也就是說,YJ18導彈在巡航階段是亞音速導彈的掠海突防,同時兼有亞音速導彈大射程的優勢,而在末端則具有超音速導彈快速突擊的能力,留給敵人防空系統反應時間短、攻擊威力大,所以YJ18一款導彈就集合了所有的優勢,確實堪稱完美。和打擊方式同樣完美的,還有YJ18反艦導彈的發射方式。

圖為和YJ18反艦導彈類似的俄羅斯3M54E“俱樂部”亞超結合反艦導彈攻擊流程圖,YJ18與其一致。


YJ18反艦導彈可以在我國新型的850毫米大口徑冷熱通用垂髮中發射,不過他需要佔據較深的9米級垂髮,也就是說,像052D這樣一艘驅逐艦,最多可以裝備32枚YJ18反艦導彈,而055型驅逐艦則最多可以裝備112枚YJ18反艦導彈,這種靈活密集的反艦火力配置給軍艦執行強力突擊任務提供了可能,在防空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裝備YJ18反艦導彈,對敵人的海上集群進行打擊,比起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艘才8枚反艦導彈的反艦火力,裝備YJ18導彈的軍艦,反艦能力就要強大數倍了。

圖為傾斜發射升空的YJ18反艦導彈。


同時,YJ18導彈還可以在核潛艇的魚雷管內進行發射,尤其是093G型攻擊核潛艇,這讓我國海軍核潛艇也具備了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提高了作戰範圍。最後,YJ18導彈還有一種對地打擊型,將圓錐彈體更換為圓柱體彈體,這樣導彈的飛行速度變慢,但是射程增加,擁有了打擊2500公里外地面目標的能力,給了軍艦發射對地打擊巡航導彈的能力,真是一種導彈滿足所有需求,確實是完美型導彈。


海事先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鷹擊18的出現,確實大大提高了我軍反艦導彈的水平,但無需過於誇大。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鷹擊18性能是不錯的,但也就是世界先進水平而已,不算世界頂尖水平。

為什麼鷹擊18的出現有很大的意義?

說通俗點是因為之前的導彈太弱。

我國第一代空射反艦導彈,是鷹擊6反艦導彈。

這是50年代蘇聯冥河反艦導彈的改造版本,用於空射。

這種導彈早在70年代就已經過時,在80年代基本不能對西方先進戰艦構成威脅。

1990年代中期,鷹擊6被鷹擊8全面淘汰。

第二代空射反艦導彈,就是鷹擊8。

鷹擊8的性能和著名的法國飛魚導彈很接近,至於有沒有得到法國技術支持,目前還有很多種說法。

鷹擊8的性能比鷹擊6要強大太多,掠海飛行的飛魚曾經重創了馬島的英軍。

但這種就是80年代的事情了。

鷹擊8屬於輕小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戰鬥部的威力比較小,難以對付重型軍艦,比如航母。

同時,在80年代馬島海戰中,掠海飛行的導彈是無法偵察到的,今天則完全不同。

在航母戰鬥群的作戰防禦網下,全程亞音速飛行,突破戰艦防空系統的攔截概率較低。

同時,它的射程很低,早期型號只有40公里,也就是軍艦雷達的探測距離。

射程如此近,對於發射導彈載體是很危險的。

第三代則是鷹擊62反艦導彈,這是融合鷹擊6和長劍10巡航導彈的產物。

它彌補了鷹擊8的一些弱點,比如戰鬥部增加了一倍,達到450公里,射程增加到300公里。

可以說鷹擊62比鷹擊8要強大的多,然而仍然有很多缺陷。

其一,它仍然是亞音速導彈,突防能力還是有限的。

另外,早期的鷹擊62受技術限制,精度不高。

第四代鷹擊12

在同時代,隨著中俄關系好轉,我們利用俄羅斯技術研發了一些導彈。

鷹擊12就是利用俄羅斯的3M-80“白蛉”導彈的主要技術,以及Kh-31A空對艦超音速反艦導彈。

這是一種全程超音速低空飛行的導彈,曾幾何時是航母殺手。他的平均飛行速度超過2倍音速,射程200公里內。

鷹擊12總體性能是比較先進的。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單一的超音速導彈也難以有效對抗航母戰鬥群。

這主要是,如果採用高空飛行,超音速導彈的射程會很遠,可能超過300公里,但很容易被敵人的反導網發現和攔截。

如果採用低空飛行,那麼導彈射程就會大為減少,一般不會超過200公里。

同時,鷹擊12的彈頭只有200公斤,威力較弱。

第五代鷹擊18

鷹擊18就是新一代反艦導彈。

鷹擊18是趕上了目前世界先進導彈的潮流,也就是有超音速和亞音速導彈的優勢,但沒有他們的缺點。

鷹擊18在巡航時採用亞音速掠海飛行,儘量隱藏自己,同時可以保持增加航程。

在攻擊末端,也就是距離進入敵人艦載雷達探測距離,則採用3馬赫的超音速,以提高突破防禦網的能力。

鷹擊18的主要技術來自於俄羅斯的3M-54俱樂部導彈,我國早就購買了這種類型的導彈並且進行自產,技術上吃透當然沒問題。

俄羅斯自用的俱樂部射程有400公里,鷹擊18據說是500公里。

鷹擊18還能夠通過實施重力加速度為10G的蛇形轉彎和垂直機動,進行大空域複雜彈道突防。

但是,這絕對不是說鷹擊18就無敵了,依靠它就可以對付航母戰鬥群。

鷹擊18只能說是我國現有導彈中的頂尖作品。

大家注意,鷹擊18的射程高達500公里,而目前美國軍艦的反艦導彈主要射程都在200公里左右。這不是說美國人造不出超越射程的導彈,以前的戰斧海射版的射程就很驚人。

這主要是美國人認為超過200公里,導彈對於引導體系過於依賴。而戰爭中,想要保持這套體系比較困難,所以導彈射程過遠在全面作戰中的意義有限。

反正美國有大量艦載機,導彈是次要的。

道理也是相同。鷹擊18如此遠的射程,就必須高度依賴支撐體系。

然而,誰都知道,只要一開戰,美國第一時間會全力摧毀這個體系,F22、超遠程巡航導彈等等就是幹這個用的。

所以,鷹擊18如果失去了體系,也就無法作戰。

就具體的作戰來說,大家注意,鷹擊18是採用亞音速巡航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時900公里。誠然,這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突襲方式,但仍然要接受美軍反導網的考驗。

2018年,美軍就宣稱可以對付鷹擊18,方法就是強化標準6防空導彈和E2D的協同作戰體系。

通過E2D這種空中千里眼發現亞音速飛行的導彈,在它到40公里最後階段加速之前,標準6可以做出很多次攔截。

另外,鷹擊18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彈頭裝藥還不到200公斤,就算加上3馬赫的速度,也難以對抗重型軍艦。

所以,對於我軍的武器的大幅度進步要肯定,但沒有必要過於誇大。

其實,依靠單一武器想要對付美國航母戰鬥群,無疑是天方夜譚。

即便鷹擊18向航母發射,也是作為各種攻擊手段中的一個而已。

至於有些媒體說鷹擊18是世界第一反艦導彈,這種絕對是高級黑。


薩沙


鷹擊18被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這個說法最初來自於美方媒體援引其海軍情/報部門的評價,並非是國內媒體自吹自擂。那麼鷹擊18到底是真的身懷絕技、實至名歸呢?還是徒有虛名只是美國炮製的中國威脅論呢?相信大家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鷹擊18的保密程度相當高,從未參加過閱兵式或者公開展覽,單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我軍對鷹擊18的重視程度。所謂的“射程530公里,速度3馬赫”的性能指標,也是基於鷹擊18的原型——俄羅斯的俱樂部系列反艦導彈進行的推測。因為官方媒體曾經披露過,鷹擊18在體積重量更小的情況下,實現了射程比原型至少翻番的驚人效果。其次,跟俱樂部系列反艦導彈類似,鷹擊18採用了亞超結合的飛行模式,即中段亞音速巡航+末段超音速突防,同時兼顧了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

鷹擊18發射以後,先是啟動渦噴發動機進行超低空掠海飛行,就像魚叉、飛魚、鷹擊8這類傳統的亞音速反艦導彈一樣,充分利用地球曲率躲避對方的遠程探測。在距離目標數十公里的時候,鷹擊18實施彈體分離,將渦噴發動機和燃料艙段拋棄,啟動彈頭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加速到3馬赫以上的高速度,採用俯衝式彈道向目標發起最後的衝刺,最大限度地縮短對方的反應時間提高突防成功率。

第三,鷹擊18具備良好的通用性,作為一款殺傷能力強悍的遠程反艦導彈,它的體積重量卻是相當的緊湊,可以毫不費力地塞進水面艦艇的垂直髮射系統和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當中,比如一艘052D型驅逐艦擁有64單元垂直髮射系統,在理論上可以一次性搭載64枚鷹擊18,一艘055型驅逐艦甚至可以搭載上百枚鷹擊18,單艦即可輕而易舉地發動飽和打擊,實戰威懾價值極高。

第四,如果鷹擊18僅僅只是俱樂部系列的增程型,怎麼配得上“最完美反艦導彈”的稱號?除此之外鷹擊18還有一系列克敵制勝的拿手絕招,為了適應現代海戰的複雜電磁環境和惡劣突防條件,集成了高度數字化、智能化的飛控系統和制導系統,可以通過雙向高速數據鏈對導彈的飛行軌跡進行自動規劃,隨時切換攻擊彈道甚至變更攻擊目標,讓對方的艦載防禦系統顧此失彼防不勝防。

另外鷹擊18還應用了我國首創、世界獨有的“海況自適應超低空突防技術”,無論海上環境多麼惡劣,鷹擊18都能夠隨心所欲穿梭在風口浪尖,將自己的身影天衣無縫地隱蔽在海面雜波當中,對方即便擁有依託艦載預警機的超地平線攔截能力(比如美國海軍最為倚重的E2D+標準6組合),也很難有效精確地識別、攔截來襲目標,因為在虛警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任何攔截手段都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晨曦談兵


我只知道,40年前,前蘇聯的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的性能就比,鷹擊-18強了。同樣超音速,最高衝刺速度2.5馬赫,高空射程500公里,戰鬥部載彈重量是鷹擊-18的約3倍,彈體方面花崗岩10米長,鷹擊-18也是8米以上……也就是說人家的發動機比鷹擊-18的效率要高得多的多+導彈殺傷力也大得多(雖然工作原理不大一樣)……

而鷹擊-18,是2004年,我國購置俄出口型636潛艇時一併買入的ss-n-27“俱樂部”型專供出口的3m-54導彈,然後拆解分析仿製並做了少許改進。但是製造工藝水平與品質趕超俄本國國防的ss-n-27原裝貨??國產仿製綜合品控的性能後你說它強不強呢?沒有什麼值得“世界第一/最完美的……”的?說來說去還是舶來品……

但話又說回來,有,總比沒有好,而不是性能有多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個見啊!



陸家梧桐棲小鳳


逸美軒居士曰:鷹擊18就完美啦?先不說530公里的射程在戰術上是否有意義,中國大陸生產052型艦對防禦這種導彈的辦法就多的是,對先進國家的艦船還有用?

稍有一點軍事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現代制海權爭奪戰的交戰距離都在一千海里以上,對向警戒距離超過八百公里,沒有先進的戰場偵察手段,導彈往哪裡打都成問題!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能夠準確定位敵艦位置,敵艦還不移動,而且你還能夠突入到敵防禦圈內,在距敵艦500公里左右發射該型導彈,在這枚大如飛機的導彈長達50分鐘的亞音速巡航飛行過程中,不會被發現?

要知道對付這種亞音速巡航的導彈,飛機上的機炮都能輕易幹掉,更不要說用防空導彈去打啦。

聲明:根據廣大網民的意見,本人不歡迎毛粉、蛾粉、黑粉、噴子,發現直接拉黑。對不專業的評論恕不回覆。



逸美軒居士


完美在於全能,什麼場合都能適用

首先是射程,因其18的最大射程將近600千米,而600千米的射程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前列。

雖然不是頂尖的,但也是很不錯的。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超級大黃蜂的作戰半徑也只有700千米。

鷹擊18,憑藉他的射程就已經進入世界前列。

其次是鷹擊18,通用性很強。

因為鷹擊18,彈體細長。因其18的長度達到了八米,但是半徑卻只有0.5米,這樣的設計使得因其18能夠被大多數艦艇攜帶。

不但大型的055、 052d大型艦艇能夠裝備054a以及093b核潛艇也能夠裝備通用性非常好。

鷹擊18的機動性和突防能力很強。

因為鷹擊18採用的是亞超音速結合的飛行方式,這種飛行方式的特點在於巡航階段採用的是亞超音速飛行,在距目標40公里的距離時,則開啟超音速飛行,速度達到3馬赫。

並且採用蛇形機動方式進行突防,速度加走位,突防成功率非常高。

雖然鷹擊18和此前的很多反艦導彈一致,都是在追求射程貼海飛行和速度,突防能力。

但與之不同的是,鷹擊18把這些重要的特性都發揮到了極致,所以被冠以完美的稱號。

當前,鷹擊18正朝著艦載型、潛載型、空射型等方向全方位發展!


替鯨照顧海


我國整體軍工水平雖然說達不到全球先進,但在某些分支系統裡卻是頂尖的存在,比如反艦導彈。在這個領域裡起步較早、起點較高,當然早期包括仿製蘇聯冥河導彈以及自研的上游、海鷹系列。

直到上世紀70年代自主研發了鷹擊-6(外貿型號C-601)空射反艦導彈,配合轟-6丁出口有過實戰戰績。當年伊拉克就是拿著這兩者的結合襲擊油輪,稱之為油輪殺手實至名歸,不過作為我軍第一款空射型反艦導彈,性能方面來說還有所欠缺,這是一款亞音速近程空艦導彈。

到了第二代就是鷹擊-8反艦導彈,1985年正式入役(外貿型號C-801),由於氣動佈局和法國飛魚類似被譽為“中國飛魚”,也曾大量出口並被仿製。採用固體火箭助推器,以20-30米高度巡航飛行,到達攻擊末段拉高實施衝刺。戰鬥機裝藥165公斤,一發命中基本可以擊沉數千噸中型艦艇。伊朗仿製型“努爾”反艦導彈曾有過兩次實戰命中記錄。

除了這兩型較為有名的反艦導彈外,目前海軍裝了第三代反艦導彈分別是鷹擊12和鷹擊18。鷹擊-12源自俄羅斯“白蛉”導彈技術,採用整體式液體衝壓發動機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全程超音速飛行超過2倍音速,射程200公里是大型艦艇的完美殺手。

和全程超音速飛行帶來的較短射程相比,鷹擊-18採用了更加合理的作戰模式,亞音速巡航和超音速突破相結合。也就是巡航時採用亞音速掠海低空飛行,減少被發現概率的同時儘量增加航程,而在攻擊末端(最後幾十公里處)則採用3倍音速衝刺突防讓敵方很難防禦。

鷹擊18隱蔽性能更好、射程更遠,據稱能達到約590公里。結合了低空突防和快速突防的兩大優勢,被稱為:完美的反艦導彈。


河東三叔


反艦導彈是不是射程越遠越好?當然不是。射程越遠導彈用在航程上的重量越大,戰鬥部的有效載荷比重就越低,經濟性就越差。所以遠程導彈都是針對大型目標的。

海上終極目標就是航空母艦。要想一枚導彈就重創航母,戰鬥部至少要有1000公斤重,射程1000公里。火箭發動機肯定不行,只能是衝壓發動機。整個導彈全重至少要10幾噸。一般軍艦上裝不了,普通飛機帶不了。實用性差。

所以幾噸重的導彈,發射平臺多種多樣,但是戰鬥部威力要降低,200~300公斤,對付大中型水面艦艇足夠了,航程幾百公里。

射程遠,獲取目標位置信息的手段就不能依靠導彈本身,也不能完全依靠發射平臺提供,就需要第三方中繼平臺。這需要一個信息網絡,綜合作戰指揮體系。這不是普通國家可以建立起來的。比如潛艇發現目標,通過信息傳輸系統傳遞給作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向平臺發出作戰指令,平臺發射導彈。導彈接近目標還要接收潛艇發出的目標信息。直到擊中目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衛星通信系統。有能力組建衛星通信網的國家屈指可數。不依賴衛星的戰場體系,需要長時間滯空的偵察機、巡邏機。

所以遠程導彈一是有沒有必要,二是有沒有能力。導彈越大,用途越窄。

關於導彈的速度。雖然說導彈達到3倍音速,但是這是中高空飛行時的速度。在接近目標時降低高度以後,速度會下降。掠海飛行的導彈只能勉強超音速飛行。因為低空的空氣阻力非常大。即使是彈道導彈垂直打擊,末端速度也會降低。只是由於時間短,影響不大。而且本身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但是飛航式導彈完全依靠自身發動機的推力,速度難以提高。

所以所謂超音速反艦導彈在飛行末端能達到音速的很少。會消耗大量燃料,降低射程。

同樣的道理也體現在作戰飛機上。大型遠程轟炸機只有極少數國家裝備使用。大部分國家裝備的是二三十噸的戰術作戰飛機。而且雙發重型戰鬥機的數量遠遠少於雙發中型戰鬥機和單發輕型戰鬥機。主要原因就是輕型戰鬥機的通用型好,用途廣泛。

反艦導彈射程在搜索/制導雷達範圍內是最普遍和最實用的。射程遠,不可控因素增加,命中率會降低。只有最實用的才是最完美的。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鷹擊-18並非全程達到3馬赫速度,而是它擁有獨特的攻擊方式,一枚命中就能重創“宙斯盾”。鷹擊-18經艦載垂直髮射系統後,它尾部的燃氣舵可以快速轉向,固體助推器則會被拋出。鷹擊-18的渦噴發動機開始工作,並能以0.8馬赫飛行180公里,燃料耗盡後,渦噴發動機被拋出。此時,鷹擊-18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速度能達到2.5~3馬赫,航程約40公里。鷹擊-18的巨大動能可以增加攻擊威力,而且這對於防守一方來說攔截非常困難,因此鷹擊-18可以說是水面艦艇的“天敵”。

有媒體分析,鷹擊-18可以藉助重力加速度達到10G的轉彎機動,用來躲閃對方的防空火炮,這也是針對“宙斯盾”級防空系統的一大絕招。這也讓美國和日本高度依賴“宙斯盾”的防禦能力化為泡影。一枚鷹擊-18就能達到3馬赫的攻擊速度和0.3噸的高爆炸藥,這足以讓“宙斯盾”級戰艦喪失作戰能力。此外,鷹擊-18還具有反輻射能力,即使在敵艦50米處爆炸,也能摧毀敵方艦艇六成電子系統。

鷹擊-18採用中繼慣性+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方式,而且還能利用數據鏈對導彈進行彈道修正,可以改變彈道或攻擊目標讓鷹擊-18的威力倍增。而且再加持“北斗”二期工程,這也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光纖慣導和高精度的激光慣導,都增加了鷹擊-18的攻擊能力。

最後鷹擊-18還是多面手,不僅可以艦載和機載發射,還能進行潛射。蘇-30MKK、殲-15、轟-6G/K等都可以發射鷹擊-18。鷹擊-18作為重型反艦導彈,成為我海軍大型艦艇的一把“利劍”,能夠很好剋制敵方“宙斯盾”級艦艇的威脅。


航空之家


鷹擊18反艦導彈的動力系統是“固體火箭助推器+小型彈用渦扇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剛發射時由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在巡航階段的動力由由渦扇發動機提供,在攻擊段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該導彈在巡航階段是亞音速,在攻擊階段是超音速,所以說只有在末段速度才會達到3倍音速,並不是全程以3倍音速飛行。

鷹擊-18反艦導彈的射程在500千米以上,估計是高-高-低模式,也就是說巡航階段是在高空飛行,在攻擊階段是低空飛行。畢竟高空的空氣稀薄阻力小,可以顯著的提高射程。而低空空氣稠密阻力大,對射程極為不利,鷹擊-18的低空射程估計在200千米左右。現在的反艦導彈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鷹擊-18導彈具備了海況自適應飛行能力,掠海飛行高度極低。鷹擊-18導彈還可以由潛艇發射,早期的鷹擊-82潛射反艦導彈是無動力發射的,而鷹擊-18則是有動力發射的。有動力發射相對於無動力發射來說有發射可控,導彈出水速度高,姿態好,抗海洋干擾能力強,能在高海況下作戰,且發射深度大。



鷹擊-18反艦導彈的適裝性能好,可以由潛艇,戰艦,戰機攜帶。現在的055驅逐艦,052D驅逐艦,039B/C潛艇,093攻擊型核潛艇都可以攜帶。此外,鷹擊-18導彈還具有低RCS值,敵方艦艇的雷達難以探測到它的到來。


話說回來,現在航空母艦的防禦範圍在1000千米左右。而鷹擊-18反艦導彈的射程只有500多千米,也就意味著搭載平臺必須靠近敵航母戰鬥群500千米以內才能夠有效攻擊到航空母艦。所以說,用水面艦艇,飛機搭載鷹擊-18導彈攻擊航空母艦是不現實的。有且也只有依靠潛艇了,這也是研製潛射版鷹擊-18反艦導彈的重要意義。由於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力量是一定的,想要防禦以航母為中心半徑500千米範圍內高靜音潛艇的攻擊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用潛艇搭載鷹擊-18反艦導彈攻擊航母才是最合適的方案,畢竟航母戰鬥群的防空能力極為強悍


鷹擊-18反艦導彈的3倍音速速度和隱身性能,足以令任何防空系統難以攔截。(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