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鷹擊-62反艦導彈被鷹擊-18代替了嗎,為什麼?

第一軍情


作為一款在2004年左右才服役的新型重型亞音速遠程反艦導彈,鷹擊62似乎有些生不逢時;或者說,“既生瑜何生亮”。能讓其有這種境遇的,那就是我國更新一代的反艦導彈,鷹擊18。相對於鷹擊62,鷹擊18射程更遠,巡航高度更低,末端突防速度提高了2-3倍,作戰能力要強出許多。不得不說,幸虧鷹擊18出現了,因為即使是以鷹擊18這樣強悍的性能,在面對美國新一代防空體系時,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戰。這是為什麼呢?

鷹擊18被美方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

提起鷹擊18反艦導彈,可謂是大名鼎鼎。雖然這款裝備對外公開的時間並不長,但是造成的影響卻很大。其不僅一舉斬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官方評價為“有顛覆性的技術突破,跨越式地提升了我軍的對海打擊能力”,而且就連向來眼高過頂的美國海軍也盛讚稱它是“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反艦導彈”。種種讚譽賦予了鷹擊18超高的人氣,也使其成為樹大招風的眾矢之的,主要假想敵必然會投入大量精力來研究如何防禦它的反制措施。

最近來自美國方面的一份研究報告聲稱,美國海軍通過強化標準6防空導彈和E2D的協同作戰體系,已經找到了能夠有效剋制鷹擊18的方法。這個消息讓廣大中國軍迷心裡頗不是滋味,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感到擔憂,難道我們剛剛練出的絕招就這樣被美國人給破了嗎?美國人是不是在虛張聲勢信口開河呢?這個還需要具體分析。

美國聲稱E2D+標準6組合可破鷹擊18

鷹擊18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其採用了獨特的亞超結合的突防模式,也就是中段亞音速超低空巡航+末段超音速俯衝攻擊。這樣一來鷹擊18完美地兼顧了亞音速反艦導彈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雙重優點,具備射程遠(美國評估其射程超過550公里)、隱蔽性好、突防能力強(末段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毀傷威力大等諸多特色,成為我軍反航母作戰體系當中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之一。為了應對鷹擊18帶來的新威脅,美國海軍採用新一代體系作戰技術,將艦載防空系統的攔截半徑儘可能前推。鷹擊18大部分的飛行距離都是在亞音速階段,如果在其進入超音速階段之前將其擊落,那難度就小許多了。

E-2D可提供至關重要的超地平線攔截能力

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光靠宙斯盾軍艦和標準6防空導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到另一位“關鍵先生”——E-2D的有力支援。前出巡航的E-2D遠距離發現低空來襲的鷹擊18,利用CEC超地平線協同交戰系統將目標信息傳遞給後方的宙斯盾軍艦,發射標準6直撲目標海域。標準6的飛行路線為高拋彈道,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射程,將攔截交匯距離擴大到100-300公里以上,此時鷹擊18依然處於亞音速飛行狀態,標準6將在鷹擊18分離出超音速子彈藥之前將其擊毀;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多輪攔截,大大提高攔截效率。綜合下來,其抗飽和打擊能力將提高多倍。

亞超結合的反艦導彈在巡航階段是比較脆弱的

這一套防空作戰流程簡單、分工明確,堪稱是美國海軍系統工程建設能力的典範之作。不可否認E2D+宙斯盾軍艦+標準6的這套組合,的確代表著當今世界艦載防空系統的最高水平,但是是否能夠像美國所宣稱的那樣從容破解鷹擊18呢?筆者認為事情絕非如此簡單。現代海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美國設想用自己的整套體系,來反制我們單一的鷹擊18反艦導彈,未免太過於理想了。

打航母依賴體系支持而不是某一款導彈單打獨鬥

美國有自己的防禦系統,我們也有自己的進攻體系;鷹擊18只是我國打航母體系中組成部分之一。美方前出預警的E2D可能受到我方戰鬥機、電子戰飛機的攻擊和干擾,能夠在多遠距離有效探測到超低空飛行的鷹擊18很不好說;更何況鷹擊18應用了國際首創的海況自適應超低空掠海技術,可以完美地隱藏在海面雜波之中,探測難度就更大了,虛警率將高得讓防禦方難以承受。同樣的麻煩在標準6身上更加明顯,彈載制導雷達的功率遠不及預警機,從天而降截獲識別目標的時間又極短,攔截成功率實在是不容樂觀。再加上我方實施反航母作戰行動,肯定是諸兵種多平臺協同,除了鷹擊18以外,還有東風21D、東風26、鷹擊12、鷹擊100、鷹擊83等分進合擊,讓對手高接抵擋防不勝防,最終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晨曦談兵


首先,相比鷹擊-62反艦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更是一款完美的攻擊武器。更強的突防能力,更優秀的損毀能力,更快的接近能力,都是鷹擊-18反艦導彈替代鷹擊-62反艦導彈的資本。並且,相比尺寸較大,只能使用傾斜時發射箱裝載的鷹擊-62反艦導彈,鷹擊-18更小的尺寸允許其以垂直髮射的方式放置在垂直髮射系統中,這對提升全艦隱身能力,反艦導彈攜帶數等指標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

鷹擊-62反艦導彈實質上屬於一種過渡型武器,在性能水平上比較接近同時期美國海軍裝備的魚叉反艦導彈和法國海軍裝備的飛魚反艦導彈,並在發射距離上,有所增加。但是,由於發射鷹擊-62的水面艦艇或者空中平臺需要進入航母的警戒範圍內發射導彈,反艦任務無疑會變得非常威脅。即使,驅逐艦隊以佯動突擊的方式,接近到美國航母並進入攻擊範圍,也並不意味就可以完成對美國航母的攻擊。 一個佯動突擊艦隊一般最多可以攜帶32枚鷹擊-62反艦導彈,就是美國護航艦艇全癱,尼米茲級也能用海拉姆防空系統和MK-15密集陣分3波次全接下來。而當攜帶鷹擊-18反艦導彈時,一個佯動突擊群則可以攜帶不下100枚鷹擊-18反艦導彈。即使,阿利伯克導彈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可以在3馬赫反艦導彈飛行過程中的25千米、14千米、末端飛行的過程可以擋下不下200枚的反艦導彈,但也難免避免發生漏網之魚,而鷹擊-18反艦導彈要做的就是那隻撕破美國航母口袋的魚。反艦作戰最大的困難是,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存在,而能創造奇蹟的鷹擊-18能替換鷹擊-62就不奇怪了。


浩漢防務論壇


疑是“鷹擊18”岸艦導彈發射車,採用雙聯箱型發射器,如果真實的“鷹擊18”導彈將向通用化發展邁進了一大步。

“鷹擊62”和“鷹擊18”是兩種不同的導彈,“鷹擊62”導彈長度為6.3米使用的是固體火箭推進發動機;“鷹擊18”則使用固體火箭推進發動機+小型渦扇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要比“鷹擊62”增加一個推進段,從飛行速度來看,“鷹擊62”是亞音速飛行而“鷹擊18”是超音速飛行。



這張052D驅逐艦正在發射“鷹擊18”的圖片證明,它不但在我軍潛艇上服役,也已經在我軍的大型水面戰艦上服役了。

“鷹擊18”彈長8米,要比“鷹擊62”長了一些,導彈長度增加了,推進劑也會增加一些,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鷹擊18”的射程要可能超過500公里,要比“鷹擊62”的300公里射程更遠,射程更遠會在更遠處打擊敵艦,並且發射平臺(戰艦/潛艇)更加的安全。
052C驅逐艦的艦舯略靠後的位置交叉安裝了兩座4聯“鷹擊61”導彈發射器,目前這些導彈僅安裝在052C驅逐艦上。


現代海戰都是在防區外對敵艦遠程實施打擊,但目前新型戰艦或者是航母編隊都有嚴密的防空體系!構成“遠中近”三層防空圈,並且艦載機防空/對海作戰的距離都超過400公里(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艦載機飛行這樣的遠距離,就必須在它的防衛圈外發射導彈…否則自己是不安全的!

“鷹擊62”岸基反艦導彈發射器採用三聯“品字形”佈局,與“鷹擊18”雙聯發射器外觀上有顯著的區別。

“鷹擊62”導彈算是為052C艦配套的裝備,作為第一型全國產的“神盾艦”,所有的裝備都是最新型號的,雖然當時我軍普遍裝備的“鷹擊82/83”導彈性能也比較先進,但它們是中型反艦導彈射程近、威力也低,突破敵防衛圈比較困難…需要發展一型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導彈安裝在052C型驅逐艦上。

正值陸基遠程巡航導彈“長劍10”的設計工作到了收尾階段,研究院所利用“長劍10”的技術衍生出了“鷹擊62”反艦導彈,這也當年美軍研製陸基“戰斧”導彈這後又派生出“反艦戰斧”導彈如出一轍。
052C艦發射“鷹擊62”導彈。

但“鷹擊62”沒有發展垂直髮射型,仍舊採用傾斜發射器,這就使它的安裝平臺受限,主要原因還是它的體積較大,只能安裝在6000噸級別的戰艦上…後來我軍岸防部隊的導彈也要升級換代,隨後又派生出了岸基反艦型“鷹擊62”導彈,而“鷹擊18”導彈的長度雖然比“鷹擊62”還長,但是它使用垂直髮射井,甲板佔地面積要小於“鷹擊62”,也就成為目前052D型驅逐艦的主要反艦導彈。



總之,“鷹擊18”和“鷹擊62”是兩型射程不同的反艦導彈,雖說“鷹擊62”是亞音速飛行,可是在飛行控制和“人在迴路干預”上要略好於“鷹擊18”…所以,在突防能力這個方面談不上誰強誰弱。

反艦導彈的發展要根據實際需求而定,性能要均衡,不能突出某一個性能而忽略其它方面的要求!同時,在導彈體積上也要適應發射平臺,這樣才能做到三軍發射平臺通用化!而不是僅僅在一種發射平臺上使用,彈藥不能適應武器平臺會造成後勤保障的困難和使用的侷限性,現代戰爭都是“空天地海”體系化作戰,有使用侷限性就不能融入到體系當中,缺乏體系化作戰的有效保障,再先進的武器也發揮不出最大效能!


皇家橡樹1972


從裝備時間、性能指標等多種因素來分析,YJ-62與YJ-18存在代差是無可置疑的,但YJ-62與YJ-18之間卻並非簡單的升級代替關係,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兩種反艦導彈仍然會共同服役。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反艦導彈以YJ-8/YJ-83為主,這些導彈的射程大約40KM~250KM,主要指標雖然與同時期美國的捕鯨叉、俄羅斯的海王星、法國飛魚相比較為相似,但在精度、抗干擾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特別是俄羅斯(印度)新一代超音速反艦導彈寶石(布拉莫斯)、美國反艦型戰斧等一系列新型反艦導彈相繼啟動研發,提高反艦作戰能力已成為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為此,軍方陸續實施了多個型號的反艦導彈研製計劃,其中就包括YJ-62、YJ-12、YJ-18等新型導彈。

YJ-62進入公眾視野,大致是在2005年前後,最早裝備於052C型蘭州艦上。導彈全長7米,彈徑0.54米,發射重量1.3噸,戰鬥部約210公斤。YJ-62的外形沒有采用類似C802或法國飛魚的三角翼+尾翼的氣動外形,而是採用了類似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摺疊式平直翼+尾翼,這一外形特點曾讓很多人誤判為新型巡航導彈,實際YJ-62的射程約300~400公里,最大速度0.9馬赫,採取全程亞音速巡航的常規飛行剖面,這個射程、速度、精度、威力等指標,儘管相對於YJ-8系列有了不小的提升,但也導致導彈更大、更重,而且在面對布拉莫斯、戰斧等一系列超音速、遠射程反艦導彈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基於YJ-62的技戰術特點,海軍主要用於兩個方向:一是裝備於6艘052C型驅逐艦,二是裝備於岸防導彈部隊。實際上,岸防導彈才是YJ-62當前最重要的用途。YJ-62岸艦導彈系統使用重型四軸越野高機動車輛,配備三聯裝導彈發射筒,用於從海岸線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及編隊,具有機動性好、隱蔽能力強、智能規劃航路等特點,已經成為我國海防部隊的額絕對主力。

2014年服役的YJ-18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對標美俄反艦導彈的超越,已經成為新一代。YJ-18是一種亞超音速結合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由亞音速巡航段和超音速突防段兩個彈體串聯而成,使其同時具備了亞音速導彈的航程優勢和超音速導彈的突防能力,並使得彈體非常緊湊,能夠廣泛適用於艦載垂直髮射、潛射、空射等。

儘管這種“雙速制”模式和技術路徑,部分借鑑了俄羅斯3M-54俱樂部巡航導彈,但YJ-18擁有更遠的射程、更強的對抗能力。據分析,其長度約8米、彈徑約0.5米、發射重量約2噸,末端速度達到3馬赫,最大射程高達500公里。YJ-18被美國媒體稱之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並獲得了我國2017年度國家科技特等獎。

YJ-18反艦導彈大約2014年服役,已經廣泛裝備於海軍052D、055型驅逐艦,成為海軍主力艦艇大洋執行反艦、反航母作戰的鐵拳。

總的來說,海軍裝備反艦導彈的大致情況是:YJ-83裝備於022導彈艇和056、054A等驅護艦;YJ-62裝備於052C驅逐艦和岸防導彈部隊;YJ-18裝備於052D、055驅逐艦;YJ-12則以空射型為主,唯一裝備的軍艦是051B驅逐艦深圳號(舷號167),下步4艘現代級驅逐艦也有可能裝備;而潛射型反艦導彈方面,則同時裝備YJ-8和YJ-18的潛射型號。


軍備解碼


鷹擊-18更快、更強、更準、更強的突防能力!它的出現跨越式的提升為了我反艦導彈水平,強力推動海軍裝備建設和戰略轉型。鷹擊-18還拿到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特等獎,更是被美國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這也就順利成章的取代了鷹擊-62。

圖、我海軍試驗艦試射鷹擊-18

1、強悍的單體攻擊能力。鷹擊-18的戰鬥部重量約180千克,但是其攻擊末端的時速高達3馬赫,所以一枚導彈就可以重創排水量5000噸以上的驅逐艦。

2、卓越的亞-超攻擊模式。鷹擊-18在上世紀90年代便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開始研製,對標俄羅斯的“俱樂部”導彈。其採用固體火箭助推器、小型彈用渦扇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結合的綜合推進系統,鷹擊-18可以採用亞-超結合的推進方式,其發射後的大部分時間採用亞音速巡航,衝刺階段採用採用超音速方式,這巧妙的避免了衝壓發動機在全程超音速時的航程短、隱身性能不好的缺點。

3、引領我反艦導彈脫胎換骨的家族序列。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鷹擊-18有70%的技術創新,它從預研到裝備突破了大量關鍵技術,大為提升了我國研製和使用現代反艦導彈的能力。其次鷹擊-18相比上一代鷹擊-82有跨越式的進步,能讓現役潛艦導彈從無足輕重躍升為國之重器。鷹擊-18尺寸比國外的參照對象更為精巧,重量也更低,各項指標更是華麗超越,應用多項首創技術,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鷹擊-18更是像火車頭一樣,其拓展的型號成為海軍第三代反艦、對地導彈的核心,成為我海軍的“殺手鐧”式武器。


航空之家


兩軍對抗中,如果一方處於劣勢狀態,那麼如何以弱勝強呢?在這種戰略思維影響下,人們發明了“殺手鐧”武器,俗稱放大招。對於我國海軍來說,以前的殺手鐧武器莫過於““日炙型”反艦導彈了,這種導彈飛行速度達到了2到哦3馬赫,最大低空射程達到了120公里,高空射程達到了200公里,只能當做反艦導彈使用,但是距離“航母殺手”這個榮譽稱號還差的很遠。

2005年之後,首艘052C驅逐艦開始服役,一種被叫做“鷹擊62”的遠程反艦導彈進入了公眾視野,該導彈長7米,重3噸,採用亞音速超低空巡航模式,最大射程超過了400公里。而彼時的美國現役反艦導彈僅僅在200公里,鷹擊62比其多出了一倍的射程,佔據了極大的優勢,當時就有人表示,如果是軍艦對抗的話,那麼西方國家的軍艦將不是鷹擊62的對手。

雖然現在的鷹擊62仍然在服役,但開始逐漸被鷹擊18所代替。這是因為鷹擊18採用了亞音速超音速相結合的佈局,末端最大速度達到了3馬赫,最大射程更是超過了500公里,是我國最新的一款的“殺手鐧”武器,而鷹擊62去了它最適合去的地方,這就是巴基斯坦的海軍部隊。日前有報道指出,巴基斯坦試射了一款新型岸基反艦導彈,人們發現它跟我國的鷹擊62非常相似,而巴鐵則表示,這是仿製鷹擊62的產品,該導彈是一款超遠射程導彈,是中巴友誼的直接體現。(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沒有,不過也快了,YJ-62是上一代的反艦導彈,被更新一代的反艦導彈全面取代是必然的。

按照我國空對地/對面導彈的命名規律,YJ-1X開頭的導彈可以被定義為末端超音速突防的反艦導彈,以C-101為起點;而YJ-6X開頭的導彈可以被定義為體積較大、速度較小、亞音速突防的空對面導彈,比如YJ-6、YJ-63等等。

YJ-18和YJ-62自然也不例外,YJ-62在2004年伴隨著052C型驅逐艦服役的時候風頭真是一時無兩,但是現在回頭去看,該型導彈僅僅是解決了我國海軍遠程反艦能力的有無問題,把新一代驅逐艦的反艦攻擊範圍從YJ-83的200到300公里拓展到了400到500公里,可謂是飛躍式的進步,但是其智能化水平、突防能力等關鍵性指標實在比較平庸——一型速度不快的亞音速反艦導彈,又不具備外形隱身性能,突防能力怎麼會強呢?而新銳的YJ-18則具備了中段掠海突防/末端超音速衝刺/智能航路規劃等全新的突防技術,且具備相比YJ-62更大的理論射程(射程接近俄軍自用版3M14,接近600公里)。兩相比較,YJ-18作為海軍主力驅逐艦的主戰裝備即將全面取代YJ-62型導彈自然是不難預測的。

當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YJ-18其實也已經不算我軍裝備的最先進的反艦導彈了。有跡象表明,我軍下一代艦用反艦導彈似乎已經選定了兩個技術路線,而且兩個技術路線是同時推進的,一個路線是高超音速路線,另一個路線則是智能化隱身路線。YJ-2X加上國產版的“拉斯姆”,此外還有火箭軍的DF-21反艦版本加持,我軍對反艦任務能力的變態追求可見一斑。


軍武次位面


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很多軍事武器現在都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鷹擊—18,還曾獲得國家科技特等獎,曾被美國譽為最具完美的反艦導彈,速度更快,打擊更準,它的問世提高了我國的反艦導彈水平,也就很正常的取代了鷹擊—62。

首先,是強大的攻擊能力,整個過程採用亞音速飛行,攻擊時速高達3馬赫,可以重創打擊排水量達到5千噸以上的驅逐艦,攻擊能力自然是十分強大。鷹擊-62反艦導彈發射方式主要採用的傾斜發射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它無法直接在艦艇上實現垂直髮射,這就意味著在艦艇上必須為其發射留出足夠的發射空間,使得整個體積無形中增大了一些。反觀鷹擊-18,主要採用的方式就是直接的垂直髮射系統,可以實現和其他導彈公用發射,這樣就使整體艦上的空間大大縮小了很多,同時相應的維修保養的設備也省去了很多的額外消耗。

其次,這款反艦導彈,可以使我國整個反艦導彈序列重新改變,這款反艦導彈的創新改造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其中熔鑄了大量的關鍵技術,使我國現代的反艦導航整體研究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可以說是未來戰場中國的大boss,殺手鐧性的武器。

那替代下來的鷹擊62又怎麼和向何處了呢?當然就是我們友好的夥伴,巴基斯坦了,可以說我國很多換代武器都去到了巴基斯坦,同時巴基斯坦也研製除了仿製鷹擊62的產品,展示了濃厚的中巴友誼。


利刃號


會被替代但是現在還沒有

鷹擊62導彈具備280公里以上的射程,在我國主要是艦載型和陸基型,它屬於高亞音速反艦導彈而且彈頭重量大殺傷力較強。

鷹擊18具備超過300公里的射程,其採用雙速設計在未接近目標區域以前使用渦噴發動機,在接近目標區域後甩掉渦噴發動機火箭發動機點火將導彈加速到3馬赫。

其具備了亞音速導彈的射程遠的優勢和超聲速導彈的突防優勢於一身,性能相當先進目前主要裝備於052D型驅逐艦上。

我國有了鷹擊18 與鷹擊12導彈所以早期研製的鷹擊62導彈估計會慢慢被替代。


李曉偉


具體來講應該被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導彈代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