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日紀」這一天,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100年前,神州積弱,民生凋敝,國人初識奧林匹克;時光荏苒,2008北京奧運會,13億人張開熱情的臂膀——歡迎全世界!那一年,早已成為中國人心中美好難忘的集體記憶。


而這一切的起點,源於21年前的今天,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國奧委會遞交了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

「津雲日紀」這一天,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津雲日紀」這一天,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百年“申奧夢”

1908年

1908年4月27日,第四屆奧運會在倫敦召開。在今天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現代奧運會在當時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盛會。

遠在東方的清王朝風雨飄搖,沒有心思對遠在歐洲舉辦的倫敦奧運會產生特別的關注,只有一些報刊報道了即將召開第四屆奧運會的消息,報道稱:再過幾個星期,倫敦將舉行一次盛大的奧運會。世界上沒有一個運動會能與奧運會相比。有些報道還建議,要積極爭取奧運會在中國舉行。

當年的《天津青年》發表了一篇題為“競技運動”的文章。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提出了這樣三個問題:

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

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

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

到底是誰提出的這三個問題,今天已經很難考證。這三句話在當時許多公眾會議中被提出過並被強調。

這可以被看作是中國申奧情結的起源。這三個問題所表達出來的是當時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期望自立於世界之林的強烈願望。對於這三個問題,歷史根本沒有給它留下回答的時間。清王朝滅亡之後的中國,依然內憂外患。

1945年

1945年,歷經浴血奮戰之後,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也以戰勝國的身份,取得了空前的國際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9月17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才剛過一個月,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就在重慶召開了第二屆理監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著名體育家董守義等提出“請求第15屆世界運動大會(1952)在我國舉行案”,申報承辦第15屆奧運會。這個提案獲得了與會人員一致通過,這就是剛剛取得抗戰勝利,百廢待興的中國的第一次申奧活動。

這次申奧得到了當時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孔祥熙的積極支持。但是在中國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一決議最終流為一紙空文。它所具有的歷史意義仍然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1949年-1984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旨在提高國人體質的全民健身運動在全國各地開展。

從那以後,新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到這時,先輩們在1908年提出的前兩個問題都已經得到了回答。隨著中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1979年,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公正、圓滿的解決。中國人民把目光投向了申辦奧運會上。

1984年,新中國派出的大型奧運體育代表團出現在美國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的賽場上,贏得了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津雲日紀」這一天,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1984年7月29日,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為中國奪得第一塊金牌,打破了中國在奧運會金牌

比賽第一天,隨著許海峰的一聲槍響,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紀錄成為歷史!在那屆奧運會上,中國隊共獲得15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四,它向世人證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體育大國。經歷改革開放的中國,國力日益強盛,中國在各方面申辦奧運會的條件已經具備。

1991年

1991年3月8日,中國決定申請在北京舉辦2000年奧運會。1993年9月23日,國際奧委會在蒙特卡羅進行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投票,在前幾輪投票中,北京一直領先於其它競爭城市,在最後一輪投票中,以兩票之差惜敗於澳大利亞悉尼。

在結果宣佈的那一刻,在場的悉尼代表團的歡呼雀躍與北京代表團的沮喪震驚形成了強烈對比。而在中央電視臺轉播中心現場,人們失望、詫異、沮喪等種種複雜心情交織的表情,定格成為一幅歷史性的畫面,深深地刻在了每個中國人心中。

在第二天北京的頭班地鐵裡,車廂的門口貼上了白底黑字的小標語,“申奧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以這種精神,中國在一如既往地為發展奧林匹克運動作貢獻的同時,也在總結著失敗的教訓,為最終實現中國的奧運夢想默默地準備著。

這次失利也讓中國看到了自己的實力,中國人從那時起已經十分確信:沒有人能夠否定中國的發展,現代奧運會走進中國指日可待。

1998年-2008年

第一次申奧失敗後,北京沒有急著申辦2004年奧運會,而是吸取教訓,完善自身。

五年後,1998年11月25日,北京正式宣佈申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代表著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津雲日紀」這一天,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1999年4月7日,北京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這一次,北京奧申委提出了北京申奧的三個新重點: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

2000年8月28日19時39分,中國北京成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之一。一同進入候選城市的還有: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日本大阪、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

2000年9月,在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再創佳績,共獲得28枚金牌,首次進入奧運獎牌榜前三名。

百年夢圓的時刻終於到來,2001年7月13日22時08分,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在莫斯科宣佈: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40萬群眾湧向天安門狂歡。

「津雲日紀」這一天,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奧起跑線上

從1908年《天津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國申辦奧運,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這其中整整過去了一百年。百年前的三個問題,中國用行動給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江蘇共青團微信公眾號

津雲新聞記者 王彥淇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