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的根源,不良貸款為什麼越來越多?

不良資產的根源,不良貸款為什麼越來越多?

銀行作為高槓杆經營的金融機構,最主要的業務是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與實體經濟的聯繫不可謂

不緊密,說榮俱榮、一損俱損再恰當不過。

實體經濟繁榮時,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廠商擴大產能,帶來的結果是加槓桿意願增強、借貸願望旺

盛。銀行一方面要滿足廠商的借貸需要,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繁榮帶來廠商普遍盈利能力強、償債能

力無憂,在競爭對手都擴張業務搶地盤的時候,不擴張就是退步。而國家為了適應經濟擴張的需要

增加貨幣供應,相應的貨幣投放大都通過銀行完成。廠商、銀行、國家三個部門共同完成了這一輪

經濟上升週期的擴張,廠商擴大產能增加槓桿、銀行擴大信用增加信貸資產、國家推動貨幣投放增

加GDP。

但經濟是有周期的,市場是有波動的,居民需求是有上限的,某一個環節的風吹草動就有可能改變

經濟的上行週期。一旦進入經濟下行週期,整個邏輯循環就反過來了。廠商前期擴大的產能浪費、

經營虧損、償債能力堪憂。銀行前期發放的貸款質量就隨著廠商同惡化, 經濟下行週期繼續擴 大

信用相當於是自我摧毀,反過來收縮貸款又會加速企業破產也是作死,而信貸資產惡化產生的放貸能力下降也是無法避免的。而此時國家若拍腦袋拍出不恰當的大放水刺激政策,只是延緩了病情發作的時間,還同時加重了病情;若採取溫和的貨幣擴張政策或許還能稍微緩解經濟下行趨勢,但也很難從根本

上改變銀行惜貸、企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不良資產的根源,不良貸款為什麼越來越多?

所以銀行是被經濟週期綁架的,或者說銀行壞賬,也可以說就是不良資產現今呈現量增價降趨勢,受經濟週期影響非常大。

個別銀行可以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業務水平、控制風險等措施領先同業一個身位,但這個身位遠不足以走在宏觀經濟的前面。對上市銀行來說,如果將核銷的不良資產加回,上市銀行的實際不良率將比賬面不良率增加50%以上,若以市場方式估算,實際不良率將會是賬面不良率的3倍以上。而現在不良集中顯現的行業,像鋼鐵、煤炭、貿易,正是07年以前盈利良好、高速發展的行業,也只有這些盈利良好、高速發展的行業才有產能過剩的機會。

多數研究都傾向於認為,GDP下降會帶來一定比例銀行壞賬的增加。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

都經歷過完整的經濟週期,銀行業也都經受過上升和下降的考驗。中國銀行業在市場化改革後趕上

了經濟上升週期的紅利,也必然經受下降週期的磨練。

不良資產的根源,不良貸款為什麼越來越多?

如今我們就正是處於這一下降週期,故而沒有了以往的紅利,但也有人提出正因為如此,‘不良資產’市場就是現階段最合適的投資領域。

看到文章的人,想必大多是不良資產同行人士,不知道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