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接著分享在銀川去水洞溝景區的遊玩。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在景區入口處,有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面自豪地寫著:水洞溝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在這座大門的背面牆上,有這樣的介紹:1923年,法國神父、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在寧夏的水洞溝發現和發掘了很多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之後,才打破了當時很多學者“不相信有中國的舊石器時代,尤不相信有中華民族之石器時代”的說法。這是中國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之第一次,此後,他們始相信中國境內有舊石器時代人類寄居。此次發現結束了亞洲和中國“沒有舊石器”的歷史,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景區面積不小,佔地面積為14.4平方公里。水洞溝是5A級景區,景區主要景點有水洞溝遺址博物館、張三小店、水洞溝村、蘆花谷、明長城、大峽谷、藏兵洞等景點。有240元和140元兩種套票,主要區別是一場精彩的北疆天歌的實景演出和一些遊藝項目,兩種選擇都可以。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我們先去水洞溝遺址博物院參觀一下。我最喜歡這幢建築的造型了,它的外形仿水洞溝出土的名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很滿意這張照片,在結束參觀等待回銀川的班車時,坐在博物館的正前方的休閒椅上,忽然發現這個角度不錯,拍下了這張照片。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博物館總建築面積4308平方米,以雕塑、展板、投影、文物展出以及講解的形式,可以瞭解人類進化的起源、水洞溝文化的興起以及水洞溝遺址五次考古發掘的過程與成果。本文只介紹水洞溝的歷次挖掘,其實,水洞溝並不刻板,好玩的不少,下文接著帶你玩。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這裡的人類進化,被這樣形象展示出來。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展出的披毛犀化石。披毛犀曾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狩獵對象,它的滅絕年代至21世紀只有10000年,是最晚滅絕的史前犀。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1923年的第一次挖掘。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在寧夏靈武的邊溝河流域發現水洞溝遺址,這是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這次發掘進行了12天,有10位中國民工參與,發掘面積80多平方米,出土了300公斤以上的石製品和野驢、鬣狗、羚羊、牛、犀牛、馬等遺骸動物化石。還有較多的鴕鳥蛋碎片。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該遺址石器組合在中國舊石器文化體系中獨具特色,顯示了與歐洲和蒙古、西伯利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石器文化的聯繫,受到了中外史前考古學界的強烈關注。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1960年的第二次挖掘。1960年,中國和前蘇聯組建的中蘇古生物考察隊,對水洞溝遺址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在第1地點發掘出土了約2000件石製品。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1963年的第三次挖掘。1963年8月,裴文中先生率領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考察隊,對水洞溝遺址進行了第三次考古發掘,在第1地點出土了大量的動物化石和石製品。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1980年的第四次挖掘。1980年9月4日—10月11日,寧夏博物館和寧夏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組成聯合發掘隊,對水洞溝遺址進行了第四次考古發掘。 這次發掘地點選在1963年發掘坑位的東北部,坑位呈不規則方形,發掘面積約52平方米。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2003—2007年的第五次挖掘。2003年至2007年,數十位專家學者滿懷希望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這次,是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隊。這次考古,參加人數最多、歷時最長、發掘範圍最大,收穫也最豐碩。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正在進行的第六次挖掘。2014年6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寧夏考古研究所專家及北京大學博士生對水洞溝遺址進行第六次考古發掘活動,還有多名外國科學家、國內舊石器專家及學者前來參與同時參與。在博物館內,貼心地給第六次挖掘預留了充足的展位,期待下次來參觀時,可以看到更加激動人心的發現。

寧夏最“霸氣”景區,六次挖掘的驚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從博物館出去,在接下來的蘆花谷裡能直觀地欣賞到水洞溝遺址。下文,我們接著逛水洞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